乐信的危局:高息、催收乱象与增长失速交织

财中社
Aug 14

  乐信(LX)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5.11亿元,同比激增125%,但也存在营收连续两季同比负增长、合规风险高企、技术失血等问题。

  营收滑坡

  2025年二季度,乐信营收35.9亿元,同比下滑1.46%,上半年营收63.92亿元,核心贷款手续费及服务费收入同比下降15%。利润增长主要靠技术授权服务收入激增55%和融资成本下降,而非主营业务扩张。表面看5.11亿元净利润,日均净赚568万元,但这种“节流式”盈利模式难掩增长乏力。业内人士指出,成本压缩空间一旦见顶,利润增长将失去支撑。

  这家以“分期乐”起家的金融科技平台,曾凭借消费分期模式风光一时,如今用户增长停滞加剧困境。二季度末,公司注册用户2.36亿,借款用户3520万,近10个季度几乎无增量;活跃用户470万虽微增,但远低于历史峰值。平台获客能力持续弱化,过度依赖存量用户挖掘,陷入“无新客可拉”的僵局。

  分红率提高研发投入下降

  乐信管理层将分红比例从20%上调至2025年计划的30%,创始人肖文杰持股23.9%,半年分红5632万元,一年半累计超1.1亿元。

  2025年上半年,乐信净利润9.4亿元,25%用于分红,而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对比蚂蚁集团奇富科技(QFIN/03660)加码AI风控和大数据,试图突破增长瓶颈,乐信资金流向股东,削弱了业务拓展、应对竞争与监管冲击的能力。自2023年四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乐信的逾期率从2.9%升至3.7%,2025年上半年担保负债损失激增至6.84亿元,分红挤占坏账拨备。

  高息贷的合规红线

  乐信的合规问题尤为尖锐。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2日,以“分期乐”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达11.79万条,其中5031条涉及“36%高利率”,7221条提及“高利贷”。

  消费者反映,平台通过“担保费”“咨询费”“会员费”等名目,将综合年化利率推高至36%,远超最高人民法院24%的利率红线。例如,2024年7月,一用户借款7000元,需还款7771.5元,年化利率36%;另一笔6907元借款,使用折扣券后仍有29%。

  更严重的是,乐信涉嫌违规向学生放贷。2025年3月,一位家长投诉,其孩子在国外上学期间,平台未核实身份、无担保放款1万多元,年化利率36%,并捆绑保险。2025年8月,一位大学生投诉,2021至2025年在校期间,分期乐违规放贷,收取超24%的高额利息,违反银保监会禁令。这些行为将无收入学生推向债务深渊。

  催收乱象

  暴力催收是乐信另一大痛点。黑猫投诉显示,截至2025年8月12日,乐信相关搜索结果4.32万条,暴力催收占主要比例。消费者反映,催收人员“爆通讯录”、骚扰家人朋友、冒充公检法、伪造法律文件。2025年1月,一借款人称催收方冒充信访局人员,威胁联系其父母并起诉;另一案例显示,催收方将7700多元逾期债务虚报为1.96万元,发送虚假担保短信,严重侵害隐私。

  四川一用户投诉,2023年10月,催收人员组织社会人员到其老家恐吓家人,甚至将借款信息邮寄至村委,导致“名誉受损”。这些行为违反《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条款及《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消费者试图协商延期还款,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常遭拒绝或拖延,客服态度强硬,矛盾进一步激化。

  技术失血与战略迷失

  《财中社》注意到,技术短板加剧乐信危机。2025年,首席技术官陆勇离职,其主导的LexinGPT和“奇点”模型是AI风控和效率提升的关键,他的离职可能中断技术研发,流程处理成本同比上涨16.8%,显示AI降本未达预期。在助贷行业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技术优势缺失削弱竞争力。

  战略上,乐信选择“轻资产化”,降低重资产业务占比,依赖导流和技术授权收入。2025年二季度,技术赋能收入8.3亿元,占比提升,但导流业务利润薄,依赖第三方平台暗藏风险。相比竞争对手的科技赋能与生态拓展,乐信“退守”国内存量市场,几乎放弃海外业务,暴露出拓展能力的不足。

  监管高压下的行业变局

  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要求综合费率透明、不得变相加价,增信服务费一并计入24%的年化利率红线。乐信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因此下滑21%,部分高息表外贷款被迫降价。

  对比同业,蚂蚁集团提前压缩高息业务,奇富科技调整费率并深化银行合作,而乐信反应迟缓,仍依赖“担保费+咨询费”模式维持利润,监管穿透加严或带来整改与补偿风险。

  新规不仅压缩了高利率盈利空间,还放大了乐信资产质量的脆弱性。逾期率连续上升,担保负债损失同比激增,暴露出其依赖催收弥补风控缺陷的旧模式难以为继。

  监管要求前置风控、降低借款人负担,乐信若不在贷前风险定价和用户筛选上加大技术投入,盈利模式将面临重构。同业转型正在缩短其调整窗口,若反应继续迟缓,不仅利润率会被侵蚀,市场份额也将被更快适应的对手蚕食。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