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英特尔大戏”折射美国芯片业焦虑

市场资讯
Aug 1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卓然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 甄翔】编者的话:“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辞职后,与其进行了关键性会谈。”多家国际媒体11日关注到特朗普与英特尔之间关系的变化。上周特朗普发帖,以“利益冲突”为由,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但11日他夸赞了陈立武。美媒认为美国总统试图罢免一家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一事相当“罕见”,这给当前困难重重的英特尔注入了不确定性。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特朗普与英特尔CEO的纷争不仅关乎政治,也给美国芯片制造业带来考验。这场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将业绩不振的英特尔置于舆论漩涡,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尖端芯片制造业不断萎缩的焦虑。

7月24日,英特尔CEO陈立武表示将放缓其美国俄亥俄州工厂的建设进度。(IC photo)

英特尔衰落与美国制造

8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已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会面,“这次会面非常有趣。他的成功和崛起令人惊叹。”陈立武将与内阁成员深入交流,并就美国政府如何与英特尔合作以应对其亏损的芯片制造业务提出建议方案。

英特尔也在一份声明中说,“今日早些时候,陈先生与特朗普总统会面,就英特尔致力于加强美国技术和制造业领导地位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讨论。”

11日,陈立武在与特朗普会谈后离开白宫。(视觉中国

《华尔街日报》称,英特尔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但其市值自去年年初以来已缩水一半。包括芯片工厂在内的业务部门去年贡献了英特尔约三分之一的收入,但该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美国《财富》杂志称,英特尔的衰落始于约20年前。当时该公司在电信和无线技术领域进行了多次收购。曾担任英特尔董事会成员的戴维·约菲告诉《财富》杂志:“这些收购全都失败了。我们投入了120亿美元,但回报为零甚至为负值。”

英特尔也曾试图开拓庞大的手机市场,但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未能取得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不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英特尔放弃了智能手机芯片业务。不停更换首席执行官也未能解决英特尔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美国事务》杂志称,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英特尔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销售和营销活动上,旨在捍卫其市场地位。曾被视为英特尔标志的技术创新被忽视了。到2021年,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技术已落后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两代以上。如今,英特尔无法在其晶圆厂生产最复杂的尖端芯片,不得不将这些产品送到台积电生产。2023年6月,英特尔芯片中约20%至25%的硅片是在外部制造的。到2024年4月,这一比例已升至约30%。

今年3月,业绩持续承压的英特尔请来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美籍华人陈立武担任首席执行官。然而,关于是否保留芯片制造业务,英特尔内部充满分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称,英特尔董事长耶里提议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出去,并让英伟达亚马逊等公司入股。耶里还提议将该业务出售给台积电,但这一努力无果而终。陈立武则认为,代工业务对英特尔至关重要,能确保美国不会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等公司。

在英特尔失去竞争优势的20年中,其他美国芯片企业逐渐退出了尖端芯片制造业务。美国芯片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生产的芯片占全球总量的37%,如今仅占12%。与美国芯片制造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东亚地区产量占到全球芯片制造量的75%,台积电和三星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

它仍被视为美国的“全村希望”

尽管在走下坡路,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英特尔对美国至关重要。《财富》杂志称,英特尔是唯一一家拥有尖端芯片制造技术的美国公司——虽然它已经8年没有生产出尖端芯片了。过去8年,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芯片由中国台湾和韩国生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会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该法于2022年生效,并从去年开始向芯片制造商拨款,用于在美国新建工厂及其他芯片基础设施。英特尔获得了约80亿美元的补贴,不过这些款项是根据项目达标情况发放的。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加古普塔认为,“英特尔曾拥有绝佳机会,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补贴,但却无法执行到位。”

《财富》杂志称,美国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需要可靠的尖端芯片。美国前商务部长雷蒙多直言,芯片是“21世纪最重要的硬件”。虽然台积电和三星都在美国建设更多晶圆厂,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家公司不会将最尖端的技术带到美国,英特尔被视为“唯一的指望”。

这是因为另一家美国芯片制造企业美光科技专注于内存芯片生产,并未参与先进逻辑芯片的竞争。其他大型美国芯片公司(如高通、英伟达、AMD)均采用无晶圆厂模式,以设计为核心业务,通过全球代工厂生产芯片。

4名英特尔前董事在给《财富》杂志的一份声明中称,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会动摇,该国需要一家处于领先地位的芯片制造商。声明称,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业的颓势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曾经领先的英特尔正在退出竞争。由于一系列错误决策,英特尔的客户逐渐流失。这4名英特尔前董事主张成立一家新公司,将英特尔芯片制造部门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他们称,建设一座新的先进芯片制造工厂,是确保美国和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和先进电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最佳选择。

英特尔前董事长贝瑞特也在《财富》杂志撰文称,英特尔是美国唯一一家能制造先进逻辑芯片的公司,因此美国需要英特尔。他认为,由于价格、地缘政治和供应链安全等原因,三星和台积电的美国客户需要本土企业来生产其所需的主要芯片。贝瑞特表示,英特尔现金短缺,无力扩大产能。英特尔需要4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才能保持竞争力,因此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成为英特尔的救星。贝瑞特认为,英特尔现在唯一的现金来源是客户,客户资金雄厚,如果其中8家愿意分别投资50亿美元,英特尔就有机会翻身。

《美国事务》杂志称,《芯片与科学法》将于2027年到期,目前尚不清楚该法是否会延期。在芯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是一场长期战役,未来需要继续为研发和新建晶圆厂提供资金支持。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如何获得长期资金支持,目前看起来充满挑战和未知。

关税大棒解决不了问题

特朗普上周表示,将对进口芯片征收100%的关税。不过,如果企业已经在美国生产芯片,或者承诺在美国生产,可免除芯片关税。显然,特朗普发出上述芯片关税威胁,是为了推动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发展。

不过,《华尔街日报》刊文称,芯片关税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芯片制造困境。报道称,芯片关税乍听起来似乎能鼓励企业来美国制造芯片,但实际上拜登政府此前推出相关激励措施后,台积电和三星就已经在美国启动了相关项目。更重要的是,美国发展芯片制造的最大挑战是成本太高,征收芯片关税解决不了美国制造成本高的问题。美国芯片产业协会数据显示,按10年运营期计算,美国芯片厂的建设运营成本比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高30%左右,比中国大陆高37%-50%。

由于美国芯片制造成本太高,已在美国投资的台积电和三星既然能享受到免征关税的待遇,就会缺乏扩大芯片制造项目规模的动力,而其他企业会被高成本吓退。台积电上月披露,受美国芯片制造项目成本太高影响,今后数年公司整体毛利可能下降2至3个百分点。

目前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制造厂已经投产,但该厂采用的仍是成本较低的N4制造工艺,如果该厂采用最新的N2工艺,那么成本还将进一步攀升。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认为,在美国开展制造业整体成本依然较高,美国制造产品的高成本最终要分摊到美国消费者以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阿伦认为,美国一直在想办法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拜登政府推出《芯片与科学法》,可以说是抛出胡萝卜;特朗普发出芯片关税威胁,则是挥舞起大棒。

《美国事务》杂志称,关税作为政策工具在芯片等高度全球化的关键技术领域表现不佳。如果美国政府执意推行这一错误政策,预计美国电子设备制造商将迁至海外。如果此举刺激美国对电子产品加征关税,那么资本密集型电子服务行业——如IT云服务也将迁出美国,以降低成本劣势。

纽约时报》称,美国正试图夺回更多芯片产能,以增强其供应链的韧性。但即使相关设施在美国建成后,芯片制造仍将保持全球性。美国的投资——无论规模大小——在改变全球格局方面作用有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实际上是逆经济发展规律的行为,其高关税手段与想要实现的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重振之间,不存在可行的畅通路径,还会进一步导致美国大型芯片企业被国际芯片产业链边缘化。事实只会证明,想要在全球芯片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靠的应该是创新、效率和开放,而不是制裁和关税壁垒。

而在特朗普政府推进美国芯片制造的努力中,英特尔的地位非常尴尬。今年3月,英特尔再度宣布美国两家新建芯片工厂项目延期。7月,英特尔方面表示,如果英特尔的最新芯片工艺找不到外部合作客户,将不得不退出尖端芯片制造业务。路透社直言,如果英特尔真的无缘尖端芯片制造,那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