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永不眠:全球 24 小时交易时代的暗战与机遇

智通财经
Aug 20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 2025 年中期业绩会议上的表态,如一颗投入金融湖中的石子,激起全球市场对 "全天候交易" 的热烈讨论。当纳斯达克宣布拟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每周 5 天 24 小时交易机制时,这场由时间维度引发的全球金融暗战已悄然升级。

24 小时交易机制不仅是延长营业时间的简单变革,更是对资本市场运行逻辑的重构,其背后涉及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重塑、投资领域的边界拓展以及交易所竞争策略的深层调整。

国际市场的 24 小时交易先例:从试水到全面铺开

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对 24 小时交易的探索已从零星试水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美国市场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先锋 —— 纳斯达克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推出每周 5 天、每天 24 小时的股票交易服务,覆盖所有美股、ETF 及封闭式基金,目前正等待监管批准并与行业协调。其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不甘示弱,已申请将旗下全电子化交易所 NYSE Arca 的交易时间延长至每个工作日 22 小时(美东时间凌晨 1:30 至深夜 23:30),涵盖股票、ETF 等品种,且这一申请已获美国 SEC 批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则在 2025 年 2 月宣布计划推出 24 小时交易,与纳斯达克形成同步推进之势。

欧洲市场虽稍显谨慎,但变革的暗流同样汹涌。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正在研究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包括所需技术以及监管方面的影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LSEG"确实在认真考虑此事,不论是实行 24 小时交易还是延长交易时段"。亚洲市场中,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已于 2024 年 11 月将收盘时间从当地时间下午 3 点延长到下午 3 点半,全天股票交易时间延长至总计 5.5 小时,这是其自 1954 年以来首次调整交易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市场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7×24 小时交易,Kraken 等平台推出的 "xStocks" 产品将苹果特斯拉等美股代币化,支持全天候操作,为传统金融市场提供了变革参考。

24 小时交易的适用版图:从期货扩展至股票与衍生品全域

24 小时交易机制的适用领域已突破期货局限,正向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全面拓展。传统认知中,期货市场因价格波动连续性强,早已存在夜间交易时段,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原油期货交易时间覆盖全球主要时区。但当前变革的核心在于股票及衍生品市场的全天候化。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计划明确涵盖股票、ETF 等权益类资产,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 24 小时交易计划则将衍生品纳入版图。更具突破性的是区块链技术推动的资产代币化浪潮 ——Kraken 的 xStocks 产品基于 Solana 区块链,将 50 余种美股和 ETF 转化为代币化资产,支持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交易,并可与加密货币、法币无缝兑换。Robinhood 则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 Arbitrum 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 200 种美股和 ETF 的 24 小时交易,并计划扩展至私有公司股票。这些创新实践表明,24 小时交易机制已从单一的期货品种扩展到股票、ETF、期权等多元化投资领域,形成覆盖现货与衍生品的全域交易网络。

纳斯达克的战略考量与港交所的跟进意义

纳斯达克推进 24 小时交易的动因源于三重压力:客户需求的全球化、竞争格局的白热化与技术变革的倒逼。

数据显示,2024 年亚太地区占美股非传统时段交易量的 63%,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股票总额较 2019 年翻倍,全天候交易能更好满足东京、香港等地投资者的需求。

同时,另类交易系统(如 Blue Ocean)通过盘前盘后交易抢占市场份额,2025 年非传统时段日均交易量已突破 17 亿股,纳斯达克需通过延长交易时间巩固市场地位。此外,外汇、加密货币等市场 24 小时交易的成功运营,也让传统股票市场意识到 "时间差" 可能导致流动性流失。

港交所跟进研究 24 小时交易机制则具有更深层的战略意义。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金融枢纽,香港目前的交易时间仅为 5.5 小时(9:30-16:00,含午休),明显短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实施 24 小时交易将使港股与欧美市场形成无缝衔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停留,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全天候运行的交易平台将增强离岸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从技术准备看,港交所的交易系统在 2025 年底前将可以支持 T+1 结算周期,为全天候交易奠定基础。但陈翊庭也强调,港交所将 "秉持审慎渐进原则,在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需待交易系统升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天候未来

24 小时交易机制的推广将重塑金融市场生态。理论上,它能提升市场效率,使突发财报、地缘冲突等重大事件得到即时消化,减少开盘跳空风险;也能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尤其是偏好非传统时段交易的年轻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但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非核心时段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失真,高频交易机构可能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夜间市场,散户因信息滞后易受损失。

对港交所而言,24 小时交易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伦敦股市交易时间达 8.5 小时,美国股市通过盘前盘后交易基本实现 24 小时覆盖,香港若不跟进可能被边缘化。但实施路径仍需谨慎,短期内可能先延长至 18:00 与欧洲早市重叠,而非一步到位。

无论如何,这场由时间引发的金融革命已不可逆,资本的 "永动机" 即将启动,而如何在效率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全球交易所共同面对的命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