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下的“愈挫愈强”:联想(00992)的反脆弱模型拆解

智通财经
Aug 17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22%,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翻番,联想集团(00992)2026财年录得开门红。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8月14日,联想集团发布2025/2026财年Q1业绩,实现营收1362亿元,同比增长22%,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28.16亿元,同比增长22%,而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12%,盈利能力强劲。期间该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开花,均保持高增趋势。

该公司三大业务集团IDG集团、ISG集团及SSG集团期间分别实现收入135.6亿美元(约973亿人民币)、42.9亿美元(约310人民币)及22.58亿美元(约163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7.8%、35.8%及19.8%。在特朗普“关税战”全球经营环境下,联想集团保持了双位数的业绩增速,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公司的“反脆弱”模型,带来业绩增长持续性。

这“反脆弱”模型包含了该公司的多维优势,核心包括多元业务战略下全面领先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全球化市场和强大的供应链系统以及在AI领域的前瞻性的布局。

尤其是AI领域的布局,自2023年喊出“AI for All”口号,全业务AI加速,去年5月AI PC发布后充分稳固了在个人智能AI硬件的领头羊地位,而在AI PC驱动下,在本季度其PC业务更是创下15个季度以来最快增速。各项业务全面加速增长,基本面驱动下,该公司也迎来了全新的投资机遇。

全面高增,多项业绩指标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今年二季度全球营商环境并不友善。在2025年4月,特朗普以“对等关税”为名,向全球各国发起了“关税战”,尤其是针对中国加征更高的税率,欧盟及中国均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均作出了回击,“关税战”打响。关税战加重了全球贸易的不稳定性,无疑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深度重构。在5月份的Q4业绩会上,媒体向管理层提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关税对集团业绩的影响。彼时,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做出了“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的承诺。

事实证明,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集团依旧保持了强劲的业绩增长。本财季,公司各项业绩指标均非常抢眼,收入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盈利能力翻倍,其实按季度看,该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收入及净利润的中高双位数增长。

从业务上看,各项业务全面实现双位数的增长,ISG集团增速领跑,期间IDG集团、ISG集团及SSG三大业务集团收入份额分别为71.5%、22.78%及11.99%。另外,在全球化布局下,该公司在亚太区、中国、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及美洲区四大区域均实现增长,尤其在重要区域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亚太市场增长了37%,中国市场增幅达36%。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联想集团在各个领域均超越了行业的增长水平,且在逆周期下不断稳固龙头地位及强劲的竞争力。以PC业务为例,根据IDC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6.5%,而联想集团出货量增长达15.2%,市场份额提升至24.8%,稳居全球龙头,位于第二名惠普仅增长3.2%,第三名的戴尔则下滑3%,市场份额分别下滑至20.7%及14.3%。

在逆境中超预期的业绩表现,反应了联想集团清晰的业务战略以及混合式AI路线的发展成果,打造了强不可催“反脆弱”模型。

“反脆弱”模型的三个核心维度

联想集团的“反脆弱”模型是基于在逆势环境中表现出来业绩抗性以及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经过了历史长河的考验,在不可抗力的风险以及逆经济周期中,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导地位。而该公司的“反脆弱”模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维度:

第一个维度:多元业务下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众所周知,联想集团是PC供应商,但这只是该公司一项业务,近年来非PC业务高速发展,收入份额已占到接近50%。该公司旗下包括IDG集团、ISG集团及SSG三大业务集团,每个业务集团都保持了稳健的增长,避免单一业务风险。且三大业务集团的多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导地位,为业务发展带来强劲竞争力。

以IDG集团为例,期间实现营收17.8%的同比强劲增长,其中PC业务创下15个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AI PC持续成为行业增长驱动力。2026财年Q1,联想中国市场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 PC出货量占比已达笔记本总出货量的27%;而在全球市场,AI PC出货量已占整体PC出货量30%以上,Windows AI PC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越整体Windows PC市场份额,并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场第一。

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AI PC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77%,并有望在2027年达到PC总出货量的70%。AI PC的高成长以及庞大的市场前景,将持续稳固联想集团在全球PC领域NO.1的位置,并拉大同行的份额差距,驱动IDG集团业绩持续性高增。

第二个维度:全球化市场和供应链。

联想集团业务覆盖全球180个市场,凭借多元市场布局实现各区域均衡成长,亚太区、中国、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及美洲区分别为该公司总收入带来20%至33%的均衡贡献,避免了单一市场风险。可以看到,在2026财年Q1,其各大区市场全面驱动增长,其中中国及亚太区(除中国外)的收入增长均超过35%。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集团的全球化市场并非单一的销售市场,该公司建立了全球的制造布局,在十多个国家拥有30多个制造基地,从而能实现这种“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独特模式,打造了“中国+N”的模式。而且该公司以ODM+的端到端的运营,保证成本端的竞争力,本地交付下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很好地对标业界最佳实践。

“中国+N”及制造全球化,为该公司打造了牢不可摧的供应链生态,带来制造成本端的竞争优势以及需求端的供应优势,同时能够保持在科技的最前沿水平,保持产品竞争力。该公司朋友圈强大,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包括英伟达高通等上游芯片巨头,另外其在Gartner全球供应链的榜单上持续保持在前十位,是亚太所有企业中的第一位。

第三个维度:AI前瞻性布局。

联想集团于2023年提出研发翻倍计划,基于AI投入的背景下,同时喊出了“AI for All”口号,2024年5月推出全球首款AI PC,全业务AI加速渗透,不断提升产品力,并赋能业务实现持续性增长,自2024年以来,该公司三大业务集团实现了五个季度的增长。而在混合式AI战略下,其AI智能体的发展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在个人智能体方面,该公司打造了AI PC、AI智能手机以及AI终端设备等多样化产品,并在中国推出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AI PC产品,稳固AI PC的全球龙头地位。而在企业智能体方面,ISG及SSG作为场景入口,其AI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5%。充分验证了该公司在企业智能体的布局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正加速推进构建统一AI入口,探索跨终端、跨生态的智能体验新范式,同时也正在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开发智能体平台,以推进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的全面落地。AI智能体已成为AI时代下的重要赛道入口,该公司已率先完成了不同领域的布局,牢牢把握先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稳固龙头地位。

估值向上,业绩破茧之后再起航

“反脆弱”模型为联想集团筑造了强大的竞争壁垒以及牢固的护城河,并驱动公司贯穿经济周期以及不可抗力的经济风险,保持业绩长青。而公司强劲的基本面也体现到了估值上,以年线看走出了长牛趋势,2018年以来其市值翻了5倍,作为长期投资者也获得可观的市值溢价回报率。

在今年4月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导致大市动荡,而该公司表现远超大市,当月虽有回撤但显然更抗跌,且次月开始持续上攻,且连续四个月收红,市值升幅24.7%。价值投资者不断加仓,港股通持股份额提升,截止8月15日,港股通持股数量8.78亿股,相比于4月初增加了1.23亿股,市值增加14.79亿港元,充分证明了投资者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然而,该公司估值仍是被低估的,目前PE(TTM)仅为10倍,以往的估值逻辑主要基于业绩增长驱动,而业绩也较大依赖于PC业务,因此更多的是看PC业务的成长逻辑。但非PC业务占比近50%,ISG及SSG两大业务高速增长,尤其是AI智能体的驱动,应以AI赛道进行估值重塑。

在未来十年的AI黄金时代,联想集团凭借着AI智能体先发优势,龙头地位优势、产品技术优势以及全球化优势,有望引领AI多极万亿赛道的发展,并反映到业绩增长上,长期价值的释放,进一步驱动估值的向上。参照英伟达的估值路线,按照AI赛道估值逻辑该公司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间。

该公司也得到了各大投行的看好,并持续上调目标价,比如里昂证券认为公司首财季盈利远胜市场预期 上调目标价至12港元;小摩认为公司PC强势,2026年的盈利将有望上升,上调目标价至13港元;花旗研究将联想集团目标价也从13.30港元上调至13.60港元;汇丰研究认为受惠商用个人电脑换机周期 ,上调目标价至12.9元。结合各大投行目标价,平均在13港元,相比于现价高出20%。

综合来说,得益于“反脆弱”模型,联想集团在逆周期及不可抗力的经济风险中保持业绩持续高增,业务全面开花,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其AI智能体发展更是遥遥领先于同行,其中AI PC全球龙头地位稳固,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在AI多极万亿赛道上,该公司也将迎来估值重塑的投资机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