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吹捧交易“双赢”,英媒打脸:关键问题不解决于事无补

观察者网
Aug 24

  【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头戴着“特朗普说的都是对的”红色棒球帽,嘴巴微撅满脸自豪地在白宫宣布,美国政府通过向英特尔注资89亿美元,获得了该公司9.9%的股份。他吹捧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既可以巩固美国在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导地位,又会让“这家伟大的美国公司”未来更加辉煌

  然而,英国路透社8月23日报道称,分析师表示,这笔资金仍不足以让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实现真正的繁荣,英特尔迫切需要的是客户采购其宣传的最先进的14A工艺,但短期内要实现这一点难度相当大。

当地时间8月2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政府获得了英特尔9.9%的股份。 视频截图

  大客户少、良品率低

  今年3月就职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CEO)陈立武上个月就发出警告说,如果公司无法获得大客户,可能不得不退出芯片代工业务。他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对英特尔14A的投资将基于已确认的客户承诺”。

  Summit Insights分析师陈金盖(音译,Kinngai Chan)点出陈立武发言背后的经济逻辑,即英特尔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客户订单量来生产18A和14A工艺节点,从而让代工部门具备经济可行性。

  “我们认为,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客户,任何政府投资都不会改变其代工业务的命运。”陈金盖说。

  路透社称,这家曾经代表美国芯片制造实力的企业,因多年管理失误,其制造业务和人工智能(AI)芯片都逐渐落后。现在,陷入僵局的英特尔亟需证明其先进芯片制造能力来吸引客户。

  报道指出,英特尔的18A制程正面临良率问题,生产的芯片中可供客户使用的比例不高。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大型芯片制造商通常会自行承担良率低下的成本,以维系诸如苹果这样的大客户,但对于连续六个季度都报告净亏损的英特尔来说,要在保证盈利的同时承担这种成本十分困难。

  投资管理公司Gabelli Funds分析师牧野隆太(Ryuta Makino)表示,如果良率不好,新客户就不会使用英特尔代工,就无法从技术上解决公司的问题。他认为,英特尔最终可以实现最佳良率,但与前任拜登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承诺给英特尔的资金相比,特朗普政府的投资对该公司的影响总体而言是负面的,因为“这不是免费的钱”。

  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英特尔诞生于1968年,由曾为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工作的半导体先驱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与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创立,其率先推出了存储短期数据的内存芯片,随后发明了微处理器芯片。

  20世纪70年代,爱好者和企业广泛使用英特尔8080微处理器组装早期个人电脑,这款处理器的销量当时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芯片。英特尔之后又成功向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推销,让其在个人电脑产品中使用英特尔芯片。

  1985年,美国微软公司也在英特尔处理器上搭建Windows操作系统,开创了“Wintel时代”,两家公司的利润飙升,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世界上大多数计算机很快也贴上了“Intel Inside”(里面有英特尔芯片)的标签,英特尔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美国《纽约时报》称,到了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英特尔在计算机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感到非常担忧,对其提起反垄断诉讼。尽管次年双方达成和解,对英特尔利润的影响也不大,但隐忧开始显现。

  2005至2013年任英特尔CEO的保罗·奥特利尼(Paul Otellini)拒绝为苹果第一代iPhone制造芯片,认为苹果出价过低。奥特利尼后来承认,这是一个错误,“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世界会大不相同”。

  其继任者布赖恩·克尔扎尼奇(Brian Krzanich)试图通过投入数十亿美元为iPhone制造调制解调器芯片来弥补错失的移动业务,但该公司未能开发出这一技术,最终将其出售给苹果公司。

  《纽约时报》指出,英特尔之后经常启动新项目,大多却都因管理层失去耐心或技术未达预期而关闭。例如,英特尔也曾尝试开发让英伟达发家的GPU芯片,但其开发的GPU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半路夭折。多次决策失误让英特尔2015年至2019年间在半导体制造上逐渐落后于台积电与三星,技术与市场份额下降。

  2021年,英特尔邀请前高管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回归,帮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为此,他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提出在四年内推出五个新生产工艺以重夺领先地位,还游说拜登政府为公司提供补贴。基辛格还承诺,投资超10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俄勒冈州、新墨西哥州和俄亥俄州新建芯片制造工厂,但其中一些工厂因英特尔财务困境而一再推迟。

  在英特尔专注制造领域的时候,2022至2023年AI需求激增,AI公司和云计算公司涌向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在GPU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英伟达,使用其研发的图形处理器。英特尔销售下滑,同时制造与招聘成本上升。

  之后,基辛格辞职,陈立武接任,他大刀阔斧改革、裁员、制定新的AI战略和寻找客户的计划。

  “并非免费的午餐”

  正当英特尔向新路线迈进的时候,特朗普几周前又以所谓的“与中国的关系”为由,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陈立武8月11日紧急赴白宫拜会特朗普,12日美国彭博社就爆料称,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谈判,讨论让政府入股该公司,以帮助其扩大在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务。2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政府获得英特尔9.9%的股份。

  根据英特尔同日发布的声明,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购入4.333亿股普通股,总投资额约89亿美元,对应9.9%的股权。美国政府的收购资金来源是此前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授予英特尔但尚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以及另一笔32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资金。加上英特尔迄今已获得的22亿美元补贴,美国政府对该公司的投资总额达到111亿美元。

  英特尔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在公司董事会占席,并已同意在需要股东投票的事项上与公司董事会一致投票,但投票协议有“有限例外”,且股票收购价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此外,美国政府还将获得五年期认股权证,每股20美元,可额外获得公司5%的股份,如果英特尔不再拥有至少51%的代工业务,美国政府可行使这一权利。

  市场对此反应积极,英特尔股价22日上涨7%。路透社报道称,部分分析师认为,美国政府的支持或能对英特尔承诺建设但未建成的工厂有所助益。大通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彼得·图兹(Peter Tuz)说:“获得资本支持以及一个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新股东都很重要。”

  惠誉旗下信贷研究机构CreditSights高级分析师李安迪(Andy Li)表示,“一方面,政府持股可被视为英特尔‘太大而不能倒’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人们担心这可能带来潜在的治理问题,以及它对企业以股东最大利益行事的能力的影响”,而且英特尔实际并未获得额外资金,“这表明美国政府提供支持的意愿略显减弱”。

  《纽约时报》报道称,这笔交易可能还需要获得英特尔董事会的批准。如果最终交易成功,这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抢救”汽车业以来,美国政府对该国私营公司最大规模的干预之一。

  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多家外媒均用“不同寻常”来形容这笔交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指出,尽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曾通过救助方式持有陷入危机的核心企业的临时股权,但此次收购英特尔股权的举措相当罕见,因为当前美国经济并未陷入危机。

  美国国会曾在2003年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联邦政府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影响。结论认为,这种做法“并非免费的午餐”,尽管存在潜在收益空间,但也会让纳税人面临“更大风险”。

  NBC称,继要求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公司(AMD)向美国政府“上贡”其在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换取出口许可证之后,“特朗普不断打破政府与企业互动的长期惯例,背离了长期以来在美国两大政党中均占主流的自由市场精神”。

  而在22日的发布会上,特朗普称,未来美国政府还将推动更多此类交易达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