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出品|网易科技《AGI》对话栏目
作者|丁广胜
高投入,小市场,高增长,非共识。
一个创业赛道,要集齐这四个要素,绝非易事。而VAST创始人、CEO宋亚宸是幸运的。
高投入,小市场,代表暂时不在巨头“射程”,他们还不会All in这里。而高增长,意味着绝佳的历史机遇。还未形成共识,则为创业者带来短暂的抢跑窗口——没卷起来。
这个事儿就是3D AI生成,这一人类才发明短短两年的东西。
近日,我们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在WAIC 25期间为总理介绍过产品并登上新闻联播的宋亚宸显得兴奋。我感受到,这位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创业者极富激情,讲到兴头上,时而手舞足蹈起来,时而徒手在空中画出“示意图”。
从2023年3月成立以来,VAST发布的全球首个AI 3D工作台Tripo Studio和系列模型Tripo备受关注。收获了300W+全球专业开发者、40000多家中小企业合作伙伴、700多家大客户——其中包括网易、腾讯、索尼、微软等大厂。
Tripo Studio是AI驱动的3D内容创作流程,实现了3D模态下的精准可控编辑。在全球范围内还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产品,VAST处于领先身位。宋亚宸说Tripo Studio就像“Cursor”,用户可以用它快速生成3D模型,并利用丰富的工具将其优化到理想状态。
也有人把它比作AI建模界的“作弊神器”,替代了传统DCC建模软件,而且效率提升10倍。
在模型算法层面,VAST一直在迭代Tripo大模型,先后推出Tripo1.0至Tripo2.5等数十亿参数的3D模型系列,Tripo3.0的将达到200亿参数。他们还发布了TripoSR、TripoSG、TripoSF等广受全球开源社区认可的3D基础模型。
是的,他们在海外社交媒体非常出名,GPT4o+Tripo的玩法曾被疯传。宋亚宸告诉我,海外市场处于自然增长状态,超出预期。他还惊讶于越来越受到小众市场的欢迎,用户占比1%的国家和地区的名单在拉长,如乌克兰、泰国等等。
然而,做到这些成绩,他们公司截至目前也只有两名销售。
宋亚宸解释原因,他说销售的本质不是销售,产品的本质不是产品,增长的本质不是增长。起码在2023-2024赛季,产品的本质应该是技术,销售的本质应该是产品。
换句话说,他认为当行业还处早期,每3-5个月就会快速迭代和更新,“糊旧墙”不重要,“不all in 销售,去关注产品,反而是重视销售的表现。”
关注产品的另一佐证,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用户访谈”,又叫作“CEO program”,他们采访了1000多名创作者,每个人聊两个小时,并把聊到的信息通过全员邮件的方式分享。宋亚宸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保持团队对产品和市场的敏锐度,确保VAST做出真正有用户价值的东西。
过去两年,VAST不断摸索,从最初想直奔“ 3D抖音”的“终局”,到开始从“卖铲人”做起,做模型算法、做创作平台。宋亚宸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感。
VAST最新的动作是即将发布外界传言已久的Tripo3.0,宋亚宸把Tripo3.0形容为“非常不容易”的事,那就是“一开始”没有十足的把握。”
Tripo3.0模型从Tripo2.5的十几亿、几十亿参数,直接拉升到两百多亿参数级,并且采用全新的技术路线、全新的“表达形式”——TripoSF中的SparseFlex,全新的表达形式可以让模型的分辨率和效率大幅提升,且可以承载更大的Scaling Law。
宋亚宸举了个例子,Tripo3.0模型可以处理复杂的3D构造,比如汽车里面的座椅下面的刹车,之前是很难表达的,而Tripo3.0可以轻松处理,并且分辨率高、速度也快、推理成本还低。
更为重要的是,宋亚宸说Tripo3.0模型“注入”了更多的“产品思考”,是真正懂创作者和客户的模型。原因之一是,此前团队看到客户对于“可控性”的要求非常高,专业创作者展示创意,最在意的就是可编辑的颗粒度要足够细,可控性足够强,二者缺一不可。
而Tripo3.0模型解决了这样的用户痛点:在姿态控制上,可以指定标准姿态;可以实现对称性的控制;实现了多视图控制,确保用户生成的东西是自己想要的;3D生成“表面”迎来升级,可以控制“粗糙”和“平滑”;推出标准模式和高清模式,标准模式一键式生成,速度快,高清模式清晰度和细节更优,效果佳。
这是一家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公司。宋亚宸把3D生成行业划分为4个阶段,首先,以游戏公司为代表的“过去”阶段;其次,以独立开发者为代表的“现在”阶段;其三,以大众创业者参与为主的“原生”阶段;其四,也就是代表“未来”的“3D抖音”诞生阶段——这个时候3D生成的创作和消费都极大繁荣。按宋亚宸的思路,如今是向“原生”和“未来”索要增长的时间点,也正是属于VAST的窗口期。
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他们的团队人数也在扩张,宋亚宸日常专注融资和找人。过去两年,更长的时间里,VAST维持在30人左右的规模,2025年攀升到50人。
他告诉网易科技,并没有刻意控制团队规模,而是要在不同的阶段寻找匹配的人。在VAST的招聘宣传中写着“亲历一家头部AI公司从1到100的爆发式成长”“改变历史”“定义未来十年的技术范式”等词汇。
在2023、2024年,VAST团队的30个人几乎都是技术和算法,并为此获益。同时期的海外对手押注的是产品和增长,“他们当时忽略了技术,他们落后了。”
2025年开始开始,宋亚宸判断时机成熟,到了补强产品和工程能力的时候,而根据规划,再下一步,VAST将补强运营和增长,因为3D生成的文化、社区、创作变得重要起来。而到了“3D抖音”时代,内容和创意的人才就变得重要起来。
他坚信,“3D抖音”是他的机会,起码一定是创业者的机会。
宋亚宸说他是一位“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创业者,从他的眼神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没有丝毫犹豫,言语果决。
不过,要抵达高峰,除了相信还不够。
两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是:如果大厂都做3D生成了怎么办?这个市场如果是伪需求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宋亚宸说不是问题。因为从古至今、从国内到海外,大众UGC平台没有一个是大厂做的,抖音、快手、豆瓣、知乎、小红书,以及instagram、YouTube、X,绝无例外。
而且大厂对于高投入的小市场,且增长还没有成为共识,不会投入资源,如果只是试水,第二年没有达到KPI,也会收缩投入。
第二个问题,宋亚宸这样回答,世界由万物和法则组成,万物本来就是3D的,文字、图片、视频都是“降维”以及3D不断抽象的过程。法则就是coding(编码),而正因为世界大部分信息本来就是3D的,我们只是缺大众化的工具,当用户可以几乎零门槛、零成本、实时的创作3D内容,3D的UGC内容平台一定比现在的抖音爆火5-10倍。
他善于从历史中寻找启发。还向我这样类比道,短视频出来之前没有那么多人看电影,微博出来之前也没有那么多人看文字,但并不妨碍抖音和微博成为大众内容平台——这个逻辑在于,当一个新平台出现之后,内容开始极大繁荣,内容的繁荣,又造就了平台。
更令他感到兴奋的是,但3D内容平台出来之前,已经有那么多人在接触、在打游戏了,而它能做的不仅如此,3D可以生万物。
我们还聊到了XR产业,这是一个与3D内容息息相关的领域。宋亚宸的判断是,硬件的发展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3D内容才是XR爆发的必要条件。当时元宇宙最大的问题就是败在了没有内容。
如果你做一款XR的应用,需要一两百万的时候,这账是算不明白的,只有开发一款应用到200块钱的时候,爆发才成为必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