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在线音乐的下半场正深入情绪经济的“新战场”。
腾讯音乐这边,在线音乐业务几乎没有悬念的再“上分”。腾讯音乐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84.4亿元,同比增长17.9%,调整后净利润为26.4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4%至68.5亿元。
网易云音乐的业绩公告也给出了一组反差数字:网易云音乐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8.27亿元,同比下降6%,期内利润却达到18.82亿元,同比飙涨132.4%,经调整净利润为19.46亿元,同比去年的8.81亿增长121.0%。哪怕整体收入略缩水,“情绪消费”反而更赚钱了。
有趣的是,在以腾讯音乐为主的音乐平台守好基本盘的同时,流媒体的玩法又下一城,这届用户不只要听歌、沉浸,还要与爱豆深度交互。与之相对,在线音乐平台正形成以在线音乐服务为主,以围绕核心业务的用户娱乐体验为辅的基础打法。
尽管在线音乐躲不开持续伴随的营收压力,但在内容和订阅收入的双重驱动下,平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拓展方向正在不断变化,但在2025年,这一趋势指向了三个关键词:K-POP、演出、粉丝运营。当情绪经济成为增收核心动力,究竟是“电子鸦片”还是“新战场”?
从音乐内容到追星产品,“韩流”正成下一赛点?
“韩流”显然正成为2025年在线音乐的关键字。对于腾讯音乐而言,是要迅速创造起内容优势,于是今年以来,无论是成为SM 娱乐第二大股东,还是在第二季度首次与 The Black Label 和 H MUSIC 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加码 K-POP,本质上都是在强化内容壁垒。
THE BLACK LABEL由YG前制作人Teddy(朴洪俊)于2016年建立,旗下有BigBang成员太阳、朴彩英、演员朴宝剑等艺人,均在国内拥有较强的受众粘性。在华语音乐领域,腾讯音乐和汪峰续约,与G Nation继续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进行一些强化版权的基础动作。始终围绕丰富平台的内容品类,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与付费意愿。
而推出Bubble粉丝私密互动社区、捆绑明星周边、演唱会优先购等权益,则是把“追星”做成了高附加值服务。毕竟,拥有成熟偶像制造工业的韩圈,也在国内吸引了不少高粘性、高忠诚度的垂类受众。
与之相对,网易云音乐也没有放缓步伐,迅速与RBW、StarShip Entertainment等知名K-POP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协议,引入旗下艺人及组合的作品,丰富平台的K-POP内容库。
免费提前听、提前购票、小卡生意等摸准了乐迷诉求的权益,都成为听众情绪消费的重要契机。比如为超级会员提供数字专辑免费畅听,如林俊杰与A-Lin合作的《在月蚀里抱紧我》、蔡依林的《Pleasure》等,提供热门演唱会如G-DRAGON权志龙的门票优先购权益,在演出市场卷之又卷的当下,优先购票的权益再实在不过。
另外,其还将“小卡”生意融入了乐迷对艺人的收藏需求中,腾讯音乐携手檀健次、汪苏泷等艺人推出系列星光卡,试图呼应乐迷的收藏需求。
在财报中,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都解释了背后增长的原因。腾讯音乐方面,通过创新平台功能和服务权益,推出了多样化的新功能和互动玩法,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音娱体验,从而有效促进了音乐消费的增长。
网易云音乐则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和垂直化社群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增长路径。通过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升级会员权益和丰富音乐社区内容,成功推动了会员订阅收入的增长。此外,网易云音乐还表示,今年将采取更加审慎的社交娱乐服务经营策略,聚焦核心的音乐业务。
本质上都是依托于提供“情绪经济”来完成对付费用户的吸引和留存。
鲶鱼入场,粉丝经济进入新周期?
在“情绪经济”的推动下,在线音乐行业的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演出业务和粉丝经济方面的布局。在线音乐平台正在逐步打破单纯的音乐播放界限,通过艺人运营、演出业务和周边衍生品的多元化布局,打造起全方位的生态圈。
腾讯音乐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继成功操办韩国顶级艺人G-DRAGON(权志龙)在中国澳门的演唱会,达成首次操盘大型国际巡演,完成了一个系列化开端,此次巡演将在今年覆盖更多地区。腾讯音乐不仅为更多国内外艺人量身定制了演出,还通过高质量的舞台设计和互动环节,让观众体验到沉浸式的娱乐享受。
此次G-DRAGON演唱会的成功,不仅让腾讯音乐打响了其在国际娱乐消费市场的知名度,还推动了演出周边产品的热销,体现出粉丝经济的强大潜力。通过操盘G-DRAGON澳门演唱会等大型项目,腾讯音乐正将触角延伸至国际娱乐消费场景。
2025年上半年,腾讯音乐依托“当燃好听”和“不凡现场”两大自有演出品牌,为近百组腾讯音乐人创造超300场线下演出机会。这些演出不仅为音乐人提供了成长空间,还为粉丝带来了更多与偶像互动的机会,增强了用户的情感联结和忠诚度。
与此同时,网易云音乐也加强了对独立音乐人的扶持。截至2025年6月,平台注册的独立音乐人已超过81.9万名,上传音乐曲目超过480万首。这些原创内容的涌现,展现了平台在打造多元化音乐内容上的强大竞争力,也为平台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独立艺术家的支持。
难以忽视的是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的力量,正推动着在线音乐平台的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腾讯音乐本季度与DearU合作,在QQ音乐推出了互动社区bubble。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饭圈软件,功能简单,情绪传递却格外直接,能够让粉丝添加爱豆帐号并与之进行私密互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情感联系。添加某位艺人的bubble账号,自然是需要开通该艺人的bubble服务,在QQ音乐上连续包月售价28元。
尽管该功能上线后出现了一些用户反馈问题,但其本质是通过粉丝的个性化体验,深度激活用户粘性。Bubble是韩国 DearU公司旗下的软件,而DearU公司是SM 娱乐的子公司,在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后,腾讯音乐也将这一粉丝经济“利器”沿用过来。从市场表现来看,上线后出现不少“水土不服”问题,比如有网友吐槽在和偶像沟通的过程中,系统自带的翻译失灵,让自己根本搞不懂意思。
网易云音乐则更多采取兴趣社群的运营模式。比如,推出小灯泡、DeepSeek锐评红心歌单、神光模式播放器等全新产品功能,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财报披露用户活跃度、App端听歌时长均得益于此。
依托于其长久来对用户社群的运营,网易云音乐也在不断推出能够建立情感共鸣、帮助了解用户个性化标签的新鲜玩法。
其推出的“音乐小卡片”功能,让用户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化音乐品味,进而增强了平台的社交互动性。此外,网易云音乐依托DeepSeek模型发起了“解读你的音乐品味”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消费的多样化。早在今年3月,网易云音乐就宣布接入 DeepSeek 能力测试,旨在提升用户的音乐服务体验,包括听歌找歌、互动交流和创作者服务等方面。
总的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音乐早已从单一的听歌平台,演变成了一个涵盖音乐、社交、演出、粉丝经济等多元化内容的巨大生态圈。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在线音乐平台逐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情绪经济”的时代。
无论是腾讯音乐在粉丝互动与演出业务上的深耕,还是网易云音乐在社群与内容多样化上的探索,都体现了在线音乐平台对情绪经济的深刻理解与布局。然而,这种基于情感和社交互动的经济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对平台内容过度依赖的担忧。如何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未来在线音乐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情绪经济”究竟是“电子鸦片”,还是“新战场”?
在这个话题的背后,是在线音乐平台的下半场已然来到如何强化与用户的情感连接这一课题。当用户不再单纯地为了一首歌而打开音乐软件,而是为了与偶像的每一次互动、或者一场提前抢票的演唱会,留给在线音乐平台的机会和风险并存。
但能够确定的是,谁能在这片“新战场”上拔得头筹,谁就能真正抓住未来音乐产业的脉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