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踏空与丰收:泡泡玛特背后的基金众生相

格隆汇
Aug 22

上半年的内地公募基金市场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在回报率最高的十支基金中,绝大多数产品的亮眼业绩都与重仓创新药板块密切相关,创新药赛道的爆发成为驱动基金收益的主流逻辑。

然而,在这一众“医药明星”中,却有一支基金凭借独特的持仓策略脱颖而出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以68.29%的上半年收益率跻身前列,其超额收益的关键并非跟风布局创新药,而是精准押注新消费赛道。

秘密自然藏在其持仓里,这支基金在 2024 年四季度末、2025 年一季度末、2025 年二季度末的持仓名单中,泡泡玛特连续三个季度稳坐第一大重仓股宝座,成为支撑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掌舵这支基金的基金经理吴远怡曾表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具备改变时代基因的优秀企业,这类企业能在产业变革中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广发成长领航的持仓选择与收益表现,恰恰印证了泡泡玛特正是这样一家被资本市场重点关注和认可的企业。

一、基金“抱团”赚“麻了”,业绩高增筑牢增长根基

近一年多来,基金抱团现象在泡泡玛特身上得以重现。

根据wind数据显示,持有泡泡玛特的内地公募基金家数已实现连续 7 个季度的增长,从2023年一季度的不足50家,一路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311家,机构投资者对其青睐程度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wind)

这种集体重仓的背后,藏着“买对即躺赢”的甜蜜密码——多只基金靠着泡泡玛特赚得盆满钵满,业绩表现足以羡煞同行。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上半年收益率达21.06%,泡泡玛特作为其第一大重仓股贡献了重要收益,实际上要是在2024年敢把泡泡玛特仓位拉满,而不是 2025 年只能追高加仓,这收益率怕是要再上一个大台阶。

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A也凭借对泡泡玛特的长期持仓,上半年斩获26.53%的回报。但同样带着点“踏空”的遗憾:2024 年末泡泡玛特才排到第四大持仓股,要是当时敢重仓,业绩怕是要更亮眼。

此外,也有不少“顶流”基金经理也赶在行情启动后纷纷上车。比如,汇添富名将胡昕炜掌舵的汇添富消费升级A和汇添富消费精选两年持有A在今年一季度开始买入泡泡玛特,上半年净值分别增长20.86%和12.61%;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刘格菘掌管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则在今年二季度成为泡泡玛特的新股东。

基金越买越欢,泡泡玛特的股价也跟着“坐火箭”。自2024年2月以来,其股价从阶段性低点16.68港元累计上涨接近19倍,市值规模突破4000亿大关,持仓基金跟着喝到汤的不在少数。

基金持仓家数的持续扩容与股价的稳步攀升形成正向循环,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泡泡玛特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价值共识,这种共识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其持续爆发的业绩表现之上。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两项核心财务指标均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在这份高增长业绩中,中国市场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35.2%。海外市场的贡献更加突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其中,亚太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这种“用文化符号撬动全球消费”的路径,让看似平凡的“玩具”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情感载体,不仅打开了溢价空间,更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资本脉络与增长逻辑共振,分歧中见长期价值

随着股价持续攀升,市场自然容易进入分歧阶段,这种现象也曾在英伟达苹果等大牛股身上体现。

比如,近几年英伟达的市值和业绩均一飞冲天,但市场看法不一,多方十分看好英伟达未来发展,摩根士丹利甚至认为英伟达是AI的首选股;空方则悲观地表示担忧,DA Davidson的科技分析师吉尔·卢里亚更是明确表示,英伟达的增速持续性有问题。

如今,相似的剧情在泡泡玛特身上正在上演。

比如高盛虽然依旧看好泡泡玛特后续业绩增长,并上调了泡泡玛特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但仅维持了中性评级;摩根大通此前则将泡泡玛特目标价从330港元上调至34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这种分歧恰是理解其资本价值的关键切口。站在当下审视泡泡玛特,不妨以史为镜,梳理其上市以来的资本脉络与业绩轨迹。

回溯泡泡玛特的资本市场历程,其股价走势与资本进退场的脉络可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段都镌刻着市场认知与业绩现实的碰撞。

第一阶段是2020年上市初期的“高光时刻”。泡泡玛特上市前就受到资本热捧,暗盘涨幅超100%,上市后市值很快突破1500亿港元。

但在这个阶段,内地公募基金对其热情并不高,这也不稀奇,毕竟当时机构对于消费的审美主要集中在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身上。到2021年6月末,仅有8只基金买入泡泡玛特,合计持股仅357.26万股,对应市值约2.3亿港元。

第二阶段则是2021年2月到2022年10月期间长达20个月的“调整周期”。从2021年初开始,股价逐步回落,市值从千亿高位持续缩水。

背后有双重逻辑:一方面,公司2020年5亿元左右的净利润规模,确实难以长期支撑千亿级市值,市场开始审视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另一方面,全球卫生事件的冲击接踵而至,作为当时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内市场,门店运营、线下展会等核心场景受限,公司业绩增速较上市初期明显放缓。

彼时,内地公募基金对泡泡玛特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并在回调初期开始买入。其中,甚至不乏萧楠、张坤等业界“顶流”。其中,萧楠管理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不断增持,在2020年一季度末持有1725.58万股,泡泡玛特也进入其前十大持仓之列。

但绝大多数人没预料到泡泡玛特的回调幅度和跨度会如此之大,公募基金普遍没能扛过底部的至暗时刻。

其中,只有东方红睿泽三年持有A、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期以及东方红睿满沪港深A这三只基金底部硬抗过了2022年的最低点。

泡泡玛特的第三阶段,也是其价值修复期就此开启。

在2024年2月之前,泡泡玛特虽然经历了一波价值修复,但整体涨幅不大,加上上述东方红的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2023年二季度这三只基金便已清仓了泡泡玛特,没能等到最终花开。

此外,能像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永赢睿信混合A这样在泡泡玛特2024年正式启动前精准抄底并持续拿到现在的更是少之又少。

其中,农冰立操刀的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买入泡泡玛特,随着泡泡玛特股价水涨船高,2025年一季度泡泡玛特成为其第一重仓股。得益于此,景顺长城品质长青A净值自去年4月至今增幅超过117%。

类似的剧情也在高楠主导的永赢睿信混合A身上得以体现,同样在2024年一季度买入泡泡玛特并长期持有,该基金净值自去年4月至今增幅超过82%。

从这三轮资本潮汐中不难发现,泡泡玛特的股价表现与其业绩走势始终呈现高度正相关,这也为回应市场对其估值的质疑提供了核心论据。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调整后净利润47.1亿元,以此推算全年净利润超过9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对应当前市值的市盈率不足50倍,远低于市场此前担忧的“百倍市盈率”,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已显著改善。

更深层的支撑则来自其可持续增长的两大核心能力,这也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泡泡玛特的国际化战略正在加速落地,上文中提到的中期业绩数据足以说明该战略的成功。

另一方面,市场长期低估了形象型IP的生命力。玲娜贝儿凭借可爱形象成为顶流、熊本熊持续活跃十余年、Hello Kitty风靡全球半个世纪,这些案例都证明:只要能精准触达用户情感需求,IP就能拥有广泛受众与长生命周期。

泡泡玛特旗下的Molly自2016年推出以来,历经近十年仍保持稳定营收贡献,2025 年上半年相关产品销售额仍达到13.57亿元,同比增速超70%,印证了形象型IP的持久力。更重要的是,公司已构建起“制造爆款IP”的体系,通过用户数据洞察、艺术家合作生态与供应链优化,新IP不断涌现为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此外,泡泡玛特将IP价值从单一潮玩延伸至多元场景。从手办、积木到毛绒玩具,从服饰配饰到主题乐园衍生品,产品载体的拓展让IP从 “陈列品” 变成 “生活方式符号”。

2025 年上半年,毛绒产品实现营收61.39亿元,同比增长1276.2%,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到44.2%,超越手办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这种“IP+全品类”的运营模式,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更让IP通过多场景触达用户,持续创造情绪价值,从而夯实用户粘性与品牌壁垒。

三、结语

从上市初期的高光到调整周期的蛰伏,再到如今的价值爆发,泡泡玛特的资本市场旅程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正的成长价值永远与业绩、核心能力同频共振。

那些重仓者收获的超额收益,本质上是对“长期主义”的奖赏——奖赏其穿越市场分歧的定力。未来,随着IP护城河的持续加深与全球版图的不断拓展,这家兼具成长韧性与文化张力的企业,或将在资本市场书写更长久的价值传奇。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