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查岗的CEO无招 是钉钉AI化最该被淘汰的那一个

市场资讯
Aug 21

  来源:评论员毕舸

  我是码字的,也在互联网公司打过工,平时也用钉钉。看到2025年8月19日那条消息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据说钉钉CEO“无招”在凌晨十二点去公司巡查,发现工位上没人,第二天就发了火,质问各部门为什么提前下班。这事他没回应,但不少浙江的网友在社交平台说“是真的”。说实话,我信了。不是因为爆料多厉害,而是因为太熟悉这种场景了。

  四个月前,陈航——也就是“无招”高调回归。当初他离开时,带着一种仙风道骨的江湖气,“无招胜有招”这名字取自《笑傲江湖》,听着就不是凡俗中人。我以为他回来,会带点新东西,结果呢?查考勤、压午休、禁小红书、要求员工必须用钉钉加好友,程序员还得学Python,不然可能被“挑战”。这些事,内部人承认部分属实。我听完只觉得荒诞。一个被阿里寄予厚望、要扛起企业级AI大旗的团队,管理方式却像退回到了二十年前。

  我就在想,AI不是说能提效吗?不是要替代重复劳动吗?可现实是,我们用的办公软件越多,流程越复杂,审批越长,人越忙。飞书、钉钉满天飞,结果是会议多了,待办多了,人在系统里打转,像被无形的线拉着走。效率工具没让人变轻松,反倒成了新的负担。

  而钉钉自己,居然用最原始的方式管理人——CEO半夜巡楼,看谁没在工位。

  这不讽刺吗?一家做考勤软件的公司,它的CEO亲自下场查考勤。这就像做秤的人,每次交易都要再称一遍,生怕别人作弊。可你越这样,越显得你不信自己的秤。你越强调“我在岗”,越显得你心里没底。

  我经历过那种公司:表面纪律严明,实则人心涣散。CEO越控制,人心流失得越快。无招可能觉得这是在整顿风气,是强调拼搏,但在员工眼里,这是一种不信任。你半夜十二点出现在办公室,像不像索命的无常?你不在的时候,大家松一口气;你在的时候,所有人装模作样。

  我也用过早期的钉钉。它打动我的地方,是“让工作更简单”。那时候,中小企业主从微信群的@轰炸里解脱出来,终于有个工具能一键提醒全员,不用再求爷爷告奶奶。它代表秩序,也代表解脱。

  可现在呢?它的缔造者却在用同样的工具,把员工钉死在座位上。那个Ding一声的功能,本是为了高效,现在却成了压迫的象征。

  网友说:“不愧是做考勤App的公司。”一个靠数字化工具起家的企业,最后却用最原始的方式管理人。它发明了系统,却被系统反噬;技术越先进,CEO的管理越落后,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

  无招或许以为,严格纪律能换来战斗力。但他忘了,钉钉最初的价值,不是打卡,而是信任。员工不怕加班,怕的是毫无意义的加班,更怕工作只被工位时长定义。

  无招巡的是楼,丢的是人心。钉钉的招牌,从来不是那个Ding图标,而是人们对高效、有序、人性化工作的期待。这一夜十二点的巡查,敲碎的,正是这份期待。

  作为创始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钉钉是无招一手带大的孩子,可现在,无招却成了那个把它推向深渊的人。

  最讽刺的是,钉钉内部正在研发的AI工具,本应替代重复劳动、提升效率,可员工们却在为“是否提前下班”被老板质问。当AI能自动生成报表、自动审批流程时,管理者却还在纠结“几点下班”。

  “工具越先进,管理越落后”的反差,恰恰暴露了无招的短视。

  都说AI要替代一部分效率低下的职场中人,我看,只懂得午夜12点巡视工位的CEO,是最该被淘汰的那一个。无招之前已经从钉钉下课过一次,或许,他到了彻底告别钉钉的时候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