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表面性能材料产业格局:垄断与变革的双重变奏

金吾财讯
Aug 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化的数十年间,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屡见不鲜,每一次重大并购都可能重塑行业格局。近期,环球新材国际(06616)对德国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的收购备受瞩目,这一举措不仅在珠光颜料领域引发震动,更可能对整个国际高端表面材料市场的业态分布和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

表面性能材料的全球局势

表面性能材料作为制造业的“皮肤”,其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重构始终与高端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当前,这一领域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凭借百年技术沉淀、全球化生产布局及深度绑定高端制造业的客户网络,牢牢掌控着市场话语权。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高性能涂料市场规模达1138.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67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6%。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巴斯夫、PPG工业、默克等巨头手中,以默克为例,其在汽车原厂漆、高端化妆品等细分场景的技术壁垒尤为显著,在高端珠光颜料及功能性涂层领域占据较高的全球份额。

地域分布上,欧美与日韩的领先地位源于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的正向循环。德国依托精密仪器和汽车工业对表面材料高精度、涂层耐候性、均匀性的极致要求,催生出默克等企业在精密配方与生产工艺上的百年积累;日本和韩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电子制造业、化妆品产业和汽车工业基础,不断推动表面材料的精细化、功能性突破,与终端企业形成产业链协同。

国表面材料产业的进阶:从跟跑到破局的路径探索

中国表面材料产业的发展轨迹,是一部与工业化进程深度绑定的升级史,其进阶路径既具本土特色,也折射出全球产业转移的共性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20世纪50-80年代),产业技术主要服务于基础工业需求,以防护性功能为主,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加速(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家电、电子等消费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表面材料产业开始向功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涌现出一批民营涂料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实现产能扩张,在中低端市场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但高端领域仍高度依赖巴斯夫、阿克苏诺贝尔等外资品牌。

新型工业化阶段(2010年至今),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倒逼表面材料技术突破。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轻量化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电池材料的界面改性技术等都成为研发重点;在电子信息领域,新型显示材料的表面涂层处理、半导体材料的精密加工等技术需求快速增长;美妆消费升级则带动化妆品级珠光颜料的国产化替代。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高端表面材料国产化率也不断提升。

这一发展轨迹表明,我国表面材料产业正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转变,其技术进步与我国制造业升级形成了良性互动。相较于欧美日韩企业依托传统高端制造业形成的技术壁垒,我国表面材料产业通过“需求牵引+政策推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格局,为后续企业的全球竞争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表面材料产业将在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浪潮下的产业重构:环球新材的全球化博弈

近几年,我国正在重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全球表面材料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新质生产力”战略的提出,为本土企业突破国际垄断、实现全球领跑提供了全新契机。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正推动表面材料行业从“单一产品供给”向“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转型。这一转型中,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快速补齐技术、渠道、品牌短板的关键手段,中国企业的身影日益凸显。

环球新材的破局并非偶然,其“三步走”战略,堪称本土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全球化跃迁的典型案例:第一步,通过并购区域龙头巩固细分市场地位——2023年8月,完成对韩国珠光颜料龙头CQV的并购,不仅获得其在化妆品、汽车领域的高端产品矩阵(例如以氧化铝为基材的汽车级产品),更将生产基地延伸至韩国,规避部分贸易壁垒,快速切入亚太汽车及化妆品高端产业供应链;第二步,布局研发基地夯实技术根基——2024年在杭州桐庐开始建设的亚太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剑指未来十年产业发展,朝着成为全球一流表面性能材料企业迈出重要一步;第三步,国际巨头业务整合,实现全球资源贯通——2025年7月,收购默克表面性能材料业务,是其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不仅承接了默克积累多年的品牌影响力,更是一举拿下了默克在高端表面性能材料领域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众多专利和其在全球的销售渠道及客户资源,据行业测算,交易完成后,环球新材国际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跃居行业首位,短短两年内完成了从中国龙头到全球领跑者的华丽蜕变。

从行业视角看,环球新材的崛起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缩影。随着更多本土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资本运作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表面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正从“欧美主导”向“多极并存”演变。但这一过程中,企业需平衡规模扩张与技术深耕的关系——毕竟,并购能带来短期优势,而长期竞争力仍取决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本土化创新能力。

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的双重变量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若能有效消化并购所得的技术与渠道资源,同时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从“全球领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而环球新材的下一步动作——如何整合默克的欧洲生产基地与全球市场需求,如何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符合市场的性价比产品——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全球表面材料产业的重构大幕已启,这场由技术、资本、市场共同主导的博弈,正书写着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企业正通过“需求牵引+技术追赶”重塑产业版图,有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