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弱一定需要降息吗?

格隆汇
Aug 25

9月降息目前看来悬念越来越小,但然后呢?我们在报告《JH会议:海外风险推迟到最早九月中》中,强调了后续降息的节奏还是取决于数据,线性外推降息步伐恐是一厢情愿。

联储的决策也很难因为一任即将离任主席的个人好恶而直接180度转弯。我们争取不依赖鲍威尔诸如迫于压力妥协,“为五斗米折腰”云云的论断进行决策,因为没有扎实的证据给我们“下注”的底气。

另辟蹊径,我们通过前期一系列的数据研究,阐明了“通胀不是不到,是时候未到。”的观点,认为这才是后续货政最大的变数。这也引出了下面这个未来半年,全球资产配置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通胀反弹,今年年底到明年年中(通胀基数低,关税影响逐渐体现,且鲍威尔5月前还在任)美联储有不小概率不按照市场给的剧本,反而重启之前7FOMC暂停降息的“袖手旁观”模式。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元指数会不会就在当前位置窄幅波动甚至明显反弹?

我们试图在这篇文章中给出我们的答案。

一直以来,美货币政策的松紧都是美元定价的重要路标,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唯一路标,甚至有一定概率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换言之,美联储降息并不是美元走弱的必要条件。

今年我们在美国通胀的判断上犯了和一致预期一样的错误——高估了其上升的节奏和幅度。但随着我们在前几篇报告中“亡羊补牢式”的顺藤摸瓜(详见《关税“悖论”:真的越加越通缩?》和《保税区库存是如何阻滞关税影响通胀的?》),已经基本摸清了美国“关税-库存-物价”的传导链条。

随着8月的关税税率基本落定,保税区库存开始缴付关税后外流,便宜库存正式宣告结束,我们预计在9月之后物价开始出现明显抬升。另一方面9月重启降息之后,货币信用周期开始向中性靠拢,也是通胀的“助燃剂”。

如若,后面随着通胀的上升加快,降息的大门再次被“焊死”。那这是不是与我们在美元系列报告(详见《美元还能跌多久?》,《美元的归途:破百的条件和时机?》)中看空美元的观点相悖呢?

我们的答案是,美元指数是一个美元汇率的加权平均指数,其本身就是衡量美国与非美币值的相对强弱。因此,美元走势其实与美货币政策并不一定单调相关,而是取决于美与非美的“相对强弱”。就像拔河,两边的作用力的合力才决定中间红绸的变动方向。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0年以来美联储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甚至处于加息周期)时,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的区间共有7段(含本轮)跌幅都在10%-20%之间。驱动因子主要有三——美国与非美经济体经济预期、货币政策和通胀风险的相对差异:

首先是经济增速的差异。美国经济相对非美经济体的增长韧性是支撑美元的核心因素,尤其对欧洲和日本而言(因为这两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在美元指数中占比相加超过70%)。当美国相对欧日的经济增速处在下行周期中,往往会导致美元吸引力下降,美元也就随着流出而走弱。从2000年以来的7轮经验来看,两者的趋同性较高。

其次是货币政策的分化但若仅观察美联储与其他主要央行的短端政策利率,相关性没有第一个因素强。较为趋同的是2005-2007年:彼时美国处于加息周期,但美国相对欧日的政策利率下行,导致美元指数快速走弱。

利率(金融市场回报率基准)是这两者的合力。美欧、美日国债利差对美元指数的指示性强,在这证明国际债券市场是有效的(国债利率高代表着市场认为该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产报酬率/经济增速高),因此利差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美元指数。

在过去7次美国政策利率不变或加息的过程中,美德、美日国债利差均明显回落,反映出市场对美国与非美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分化,进而带动美元下行。而在美元贬值后期,国债利差可能同步或先行于美元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并不是说汇率市场不有效,不同于利率更多的交易的是预期,汇率是现货市场,更多体现的是交易即期的供需矛盾(体现为利差变化-套系交易-供需变化-汇率变化)。

最后,通胀风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更多是通过前面两者影响汇率的(统计上体现为共线性)。当美国与非美经济体的通胀增速差快速回落时,一方面意味着美国经济需求相对下降(供给冲击导致的情况除外);另一方面,通胀风险下降也意味着政策宽松的掣肘相对减少,市场对美国宽松的预期会更强。

展望未来,这次美元会怎么走呢?

首先是,经济的驱动力方面,财政政策上,美国若缺乏货币政策配合,长债发行将受限,财政政策也会束手束脚。如果强行在高利率环境下发行债券,通过短债续命扩杠杆会导致偿还规模越滚越大,且高利率支出将进一步压缩非利息财政支出空间。因此,无论美债规模持续扩大,还是主动化债带来的经济阵痛,美元都难以摆脱贬值命运。

而欧洲则完全相反:其财政规模扩张已获得许可,后续将进入实物工作量落地阶段,弹性值得期待一方面,欧洲利率更低,修复空间大于美国,后续弹性更可观;另一方面,欧洲财政纪律相对较弱,一旦进入宽松阶段可能出现超支(历史上,欧洲国家多次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3%的赤字规定值),因此在财政刺激方面欧洲将强于美国。

其次是周期位置当前美欧经济通胀周期(本质是债务周期)相位完全相反,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疫情后,美国经济在积极财政推动下持续扩张,如今似乎已至强弩之末;而欧元区(尤其是德国经济)虽短期内会受欧元汇率和关税拖累,但财政政策转向及俄乌局势逐步缓和是更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因此,后续两国经济预期差和通胀差逐渐收敛的概率不小。

这也带出驱动美元走弱的第三点原因未来为对冲无法降息带来的流动性问题,美联储在 的宽松上可能比欧央行更积极(2026-2030年美国到期债务压力较大);

而日本央行在的政策上大概率比美国更紧。前期日本滞胀局面暂时缓和,主因日元升值带来的输入性通缩(1-6月日元升值近8%CPI环比从0.5%降至-0.1%),但6月以来日元再次贬值后通胀有所反弹,7CPI环比升至0.2%,名义收入也出现回升迹象(月从前期1.4%升至3.1%)。因此,当薪资-通胀螺旋形成后,日本央行只能通过加息打破这一循环。往后看,美元指数中权重最大的两个汇率(欧元、日元)将继续拖累美元指数。

综上,我们认为:即使后续降息窗口关闭,短期美元指数虽可能还有反复,但“类滞胀”环境下,我们维持对中长期(大致两年内,详见《美元还能跌多久?》)“美元仍处在向下通道”的判断不变。

风险提示:美国经贸政策大幅变动;关税扩散超预期,导致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市场调整幅度加大。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8月24日发布的《美元弱一定需要降息吗?》,报告分析师:林彦 S0100525030001;武朔 S0100125070003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