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变天,平安高管接班690万年薪老帅,亏60亿或将退市

闻道商业
Aug 25

日前,金融壹账通发布了新一期财报。这可能是上市六年来的最后一份公开财报。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8.01亿元,同比下滑43.4%。同期,金融壹账通亏损785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1.4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金融壹账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跌至9.25亿,这是2021年年中以来唯一一次跌破10亿元。

仅从财报看,金融壹账通处在业绩谷底。

面对持续下滑的业绩,一蹶不振的股价,平安对于金融壹账通有了新的规划——退市。

私有化第一刀,砍向金融壹账通

平安对科技板块的大调整率先落到了金融壹账通头上。

今年3月2日,铂煜有限公司、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6638.HK、OCFT.N)发布联合公告,金融壹账通收到控股股东铂煜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股2.068港元(约合7.98美元/ADS)的价格收购公司尚未持有的全部股份。

中期业绩公告披露了退市进展,7月9日,金融壹账通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该计划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所颁发的批准。

也就是说,“私有化先决条件”达成,公司正在加速回归“平安系”。

对于退市的原因,控股股东铂煜表示,经过对金融壹账通业务、财务表现、股价以及数字化转型前景等多方面的审慎评估,认为私有化交易将是最佳方案。

从这句话能够看出,金融壹账通在资本市场上没能得到足够的认可,同时集团对于公司有着更高的追求,对转型有更大的抱负。

私有化方案落地需达成诸多“先决条件”,如相关监管审批通过,获取至少75%出席股东支持同时反对票比例不得超过10%,市场环境适配等。如果在最后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或之前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可能面临失败风险。

从最新消息看,金融壹账通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达成了条件。

金融壹账通收到的私有化邀约为每股2.068港元(约合7.976美元/ADS),较2月27日在联交所所报收市价1.2港元,溢价72.33%;股份于2月27日前最后30、60及180个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平均收市价,分别溢价约131.66%、160.72%及223.23%。

金融壹账通是典型的“上市即巅峰”。发行价5.3港元,最初曾达到8港元。私有化价格,较之最初已经有较大下滑。

股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为了扭转这种态势,金融壹账通正在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变天,年薪690万董事长辞任

2025第一个工作日(2月5号),金融壹账通急急换帅。

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沈崇锋辞任,来自平安产险的陈当阳接任。

此前,金融壹账通已经进行一系列人事变动,总经理变更为唐啸,首席技术官由总经理助理李捷接任,林如波则担任首席财务官。至此,金融壹账通的核心高管几乎换了个遍。

开年换帅,金融壹账通展示了变革的决心。

实际上,去年12月,关于陈当阳掌舵金融壹账通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彼时,他被委任为金融壹账通国内实体公司的党委书记。

如今石头落地,金融壹账通迎来了新的一把手。

金融壹账通公告中如此描述这位一把手,“相信他的技术背景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带领公司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陈当阳能否带领金融壹账通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尚且未知,但他掌舵首先给金融壹账通省了大把银子。

根据公告,陈当阳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自2025年2月5日起为期三年。陈当阳作为首席执行官每年可收取基本薪酬人民币160万元,并根据公司的年度业绩评定以现金或股票形式向其发放绩效奖金。

这意味着,陈当阳三年内的基本薪酬只有160万。通常而言,绩效工资不太会大幅度高于基本薪资,这也就意味着陈当阳较之之前的沈崇锋、叶望春,薪酬有了大幅减少。

2019年至2021年,叶望春的薪酬分别高达为501.8万元、547.8万元、592.7万元。

沈崇锋薪酬要更高。2022年,开始担任董事长的他薪酬达到了747.8万元。

尽管近年金融壹账通业绩减速,但2023年沈崇锋的总薪酬依旧高达690.6万元,其中包括基本薪金、住房补贴、其他补贴及实物福利313.5万元,绩效奖金241.5万元,股份支付130万元,以及养老金5.6万元。

只看基本薪酬,沈崇锋几乎是陈当阳的两倍,这还没算绩效与股份。

金融壹账通在半年报中提到,公司正在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由此看,金融壹账通的成本控制,直接从一把手开始了。

这也意味着,控制成本以求扭亏为盈,是金融壹账通最现实的目标之一。

营收减半,6年巨亏60亿

2021年10月22日,沈崇锋成为金融壹账通CEO。作为空降的CEO,沈崇锋在商业软件、云业务和产业互联网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受到金融壹账通看重。

彼时,金融壹账通表示,“期待(沈崇锋)为金融壹账通新五年战略的升级启航注入新动能,助力公司以技术+业务双赋能模式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按照金融壹账通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升级。主要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2020年),在客户、产品和经营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有两大核心关键词——“产品升级”和“客户深耕”。

然而,从2021年至2024年,金融壹账通的年度营收分别为41.32亿、44.64亿、36.68亿、22.48亿,从降速走向下滑。

2022年,公司的优质+客户为221家,到2023年减少到208家。2024年上半年的优质+客户数比同期又减少了28家。

2025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多业务再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交易收入和支持服务、获客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云服务业务收人同比下降幅度分别达10.6%、56.3%、16.4%、99.6%。

不可否认,沈崇锋掌舵时期的金融壹账通亏损在逐渐收窄。但尴尬在于,这种亏损与剥离、抛售与切割不无关系。今年上半年,金融壹账通依旧亏损7850万元。

按照年度测算,2019-2024年6个财年,金融壹账通累计亏损约60亿元。

营收下滑、亏损持续,沈崇锋的690万元高薪显然不合时宜。临危受命的陈当阳可谓挣得少,任务重。

股东输血,6成收入来自平安系

回顾陈当阳的履历,与沈崇锋此前供职的金蝶软件不同,前者更偏技术,并且参与的公司与平安集团有很强的相似性。

天眼查显示,2007年开始,陈当阳担任中信银行云计算应用研发部总经理助理、总工办副主任兼首席应用架构师等职。2015年开始,陈当阳担任蚂蚁科技集团保险事业群的首席技术官。

陈当阳的履历,更有助于将中信与蚂蚁的成功经营移植到金融壹账通上。

现阶段,金融壹账通迫切需要在平安集团之外,找到属于第二增长曲线。

一直以来,平安是金融壹账通的主要股东,也是最重要的客户和最大的供应商。2017年,平安集团贡献的营收占比40.5%,到2023年,占比达到了57%。另外,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营收,2023年为7.3%。这意味着,2023年金融壹账通超过6成收入是平安集团贡献。

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当大量交易依赖母公司,金融壹账通难免遭受质疑。

2021年8月底,有举报称,金融壹账通存在财务造假、商业贿赂、市场操纵、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举报信还表示,金融壹账通在中国平安内部依赖集团输送,但大部分收入要通过研发费用返还。金融壹账通随后火速澄清。

短期内,平安输血还在继续,不过力度已经在下降。

2024年11月,金融壹账通披露了一批与中国平安的三年关联交易协议,其中最主要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协议中明确,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中国平安下属多家子公司将向金融壹账通支付的产品及服务相关交易费用的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22.23亿元、23.04亿元、23.43亿元。交易金额上限虽然逐渐增加,但较之2022年-2024年已经有所下降。

将近7亿元的差值,也意味着金融壹账通接下来的营收和利润压力会更大。

断臂求生,剥离核心云业务

但陈当阳手中可打的牌并不太多。

金融壹账通也已经进入到了某种收缩状态。

上半年,研发开支从4亿元降到1.2亿元;行政开支从1.5亿元减少到1.1亿元。

金融壹账通的诸多业务早已慢慢剥离。2022年11月,公司向关联方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清仓出售普惠立信40%股权,交易作价1.99亿元。

2023年,公司将平安壹账通银行出售给陆金所。

2024年7月,公司宣布逐步终止经营云服务业务,原因是,云服务的业务模式属用量密集,关联客户终止采购导致云服务的规模经济下跌与不可持续的营运成本水平,阻碍了公司持续降本增效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云业务已经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2022年、2023年分别占据营收的29.5%、34.0%。如此重要的业务还要砍掉,所谓断臂求生,不外如是。

目前,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只剩下获客服务、运营支持服务、开发后维护服务以及少量云业务等。金融壹账通表示,透过海外市场扩张、第三方收入增长及营运效率提升来追求更健康增长。

海外业务被寄予厚望。财报中,海外客户被着重强调。

金融壹账通表示,“目前,金融壹账通正在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扩展技术及生态系统合作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金融壹账通已将境外业务扩大到20个国家及地区,覆盖客户达214家。”

事实上,金融科技公司出海已经多年,不少机构已经开始对外披露海外业务的收入表现,此时金融壹账通虽然有起色,但真正为这家年入几十亿的公司带来显著影响,还有一段距离。

如此背景,考验着以技术见长的陈当阳。2月10日,金融壹账通宣布接入DeepSeek,这可能是陈当阳的新发力点与突破口。

既需要尽快摆脱对平安的过度依赖,又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并实现减亏,金融壹账通只能寄希望于1号位“少挣钱” “多干活”。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