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带战神》之歌刷屏,雷军真的能听进去吗

市场资讯
Aug 27

  来源:韩韩观察

  “电门一踩二百三,绿化带里转个弯......

  一首《绿化带战神》正在网上像病毒一样传播,甚至也持续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这首歌曲并未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这里说的就是小米。即便小米不竭余力地试图对该歌曲围追堵截,但只能说无济于事。

  一直以来,在社交营销传播上从未打过败仗的小米,这次终于摔了个大跟头,不过倒不完全是坏事。

  此前小米造车一直顺风顺水顺财神,这次曝出来的部分问题,本身也是种警醒。对此,我有以下三点观察。

  1

  其实谁都知道,车主的锅不能甩到车企上,《绿化带战神》的流行与造梗,实际上是市场已经涌现了一波针对小米造车营销的反感情绪。

  用户乐于在网上分享小米SU7冲上绿化带的事故图,并对此大加调侃,本意并不是说认为这车不好,而是情绪输出。

  从小米SU7车到小米YU7,无论用料、颜值、配置,都可以说是市场上一等一的,任谁看到,都会打心底认为这车,就是好车。

  但同时,心中也会产生疑问,小米造车,是不是有些鸡贼了。

  外观设计层面,小米SU7 因与保时捷 Taycan 造型相似,被戏称为 “米时捷”,小米 YU7 又被指与法拉利 Purosangue 外观 “心有灵犀”,车身比例、造型轮廓等多处相似。

  宣传层面,前段时间,小米SU7 Ultra售价4.2万的挖孔前舱盖,在宣传中,给用户一种性能件的误导错觉,但实际上则就只是个心情件,外观装X用的。

  等等此类。

  并且面对这些质疑,小米的态度也是很强硬,一幅反正米粉非常喜欢,销量一直倍好的姿态,就拿外观来说,小米一直在强调,是属于家族原创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

  好像米粉只要愿意买单,质疑就是捣乱、眼红,就算外界泼天争议,小米压根不当回事。

  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事实就是事实。真的没有抄袭吗?雷军以及小米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这不就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再加上米粉们一直在舆论市场上试图教育用户,把黑的说成白,这进一步加剧了反感情绪的爆发。

  这已成既定事实,小米已然无法回避。

  2

  小米造车屡创奇迹,但是时候正视小米模式了。

  必须要承认,纵观汽车工业史,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做到小米这种新手上市即大爆的奇迹。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小米的业绩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刷新历史新高了。用一句话形容当下的小米财报,那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Q2为例,小米汽车单季交付81302台,年内完成35万辆交付目标,基本没啥压力,不仅如此,毛利率更是高达26.4%,下半年就要盈利了。

  很多新势力都还在ICU,小米则早早进入KTV了,甚至即便争议不绝,但依旧不影响业绩。

  这就是小米模式的恐怖魔力。

  雷军曾对外表示,小米造车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正是集合小米方法论、爆品模式、新零售模式和高端产品方法论等在内的小米模式,这同样也被认为是小米这家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

  但现在,却是到了要摆脱路径依赖的时刻了。小米模式中那些走捷径,以及在营销造势上鸡贼取巧的部分,小米必须要正视,并彻底抛弃。

  尤其是当下,小米造车在品牌口碑上,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负风向。

  类似于“连夜说服高管”、“车规级纸盒”等,都被证实为噱头,以及上市之前所有厂商都会进行大量路测,这是正常动作,流程之一,但小米不仅大做文章,更是大吹特吹,诸如“YU7累计已测719万公里、几乎测遍全国的烂路”,以及动不动路人偶遇一辆测试中的YU7等拿来大肆宣传。

  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过度宣传,这种鸡贼取巧,正在反噬小米自身。

  此次《绿化带战神》成梗,成标签,就是必然会发生的后果。甚至,如果小米迟迟不肯正视自身问题,否则还会有下一次。

  同时,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也无法再度打开。

  小米Q2业绩继续狂飙不止,但股价却并没有恢复到此前高点,这说明投资者同样对小米模式的预期,是有疑虑的。

  3

  作为许愿池的雷军,可以更好,也值得更好。

  如果复盘雷军迄今为止的所有创业历程,可以清晰看见,雷军更倾向于站在风口,而非创造风口。

  他是一个非常务实,极其擅长做资源整合,并给市场带来极致用户体验创新的企业家。这点,毋庸置疑。

  从努力,到厚道,从亲民,到亲为,雷军都是独一份。这种主动包装与造神,让雷军走上了神坛,让雷军成为继马云之后,新的全民企业偶像,甚至是超越马云,进一步化身成为了全民“许愿池”——当人们需要某种产品时,就希望小米希望雷军进入该领域。

  这正是对小米的信任,对雷军的信任。

  雷军已经做得够好了。但我仍然期待小米真正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不仅是产品上的颠覆,更是技术上的创新。

  一直以来,对于小米造车的切入路线,作为科技自媒体人,我一直是个批评者。

  不是说小米造车产品不好,而是真心希望小米别再路径依赖,别再走捷径了。我一直相信,以小米的能力,以雷军的势能,可以承担更大责任,创造更大的价值,去做出改变,去做更难更正确的事情,给发展百年之久的汽车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创新,并能够真正讲出能代表国产新能源最顶尖最一流的产品叙事。

  一个主流的疑问是,为什么新势力的车企在产品力、性价比、体验层等各个维度,基本上都超越了特斯拉,同样也分流了不少销量,但特斯拉的地位依旧未被真正撼动,市场仍然要以特斯拉马首是瞻。

  这就是核心技术的制高点,以及引领创新的追捧待遇。

  我一直期待,雷军和小米更有格局和视野,不再一味地顺势而为,转而寻求成为弄潮儿。

  相信那时的小米,将能够带领着“蔚小理”,真正闯进全球造车的舞台,不仅是撼动特斯拉,更是给那些曾经汽车行业的王者们带来,真正的来自东方科技创新的强大震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