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RWA 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25 年 8 月)

链捕手
Aug 25
发布机构:Synbo Labs
发布日期:2025 年 8 月 25 日
数据周期:2025 年 8 月
基于2025年8月数据,每月更新版本以确保时效性。

摘要

本报告由 Synbo Labs 于 2025 年 8 月发布,聚焦链上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代币化) 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截至 2025 年 8 月,链上 RWA 总规模约 $26.59B,其中代币化国债与货币基金贡献主要增量,成为 DeFi 端的“无风险收益”锚。BlackRock(BUIDL)、Franklin Templeton(Benji)、Ondo Finance 等头部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推动 RWA 进入 “机构化采用 + 合规化演进” 阶段。
宏观环境方面,高利率周期提升国债/货基的链上吸引力,监管与基础设施(如 MiCA、香港数字绿债试点、链上 KYC、Chainlink 预言机)逐步成熟,降低机构入场摩擦。与此同时,监管落地与二级流动性仍是行业的关键风险点。
竞争格局呈现“双轮驱动”:传统资管巨头推动标准化产品,原生协议探索私募信贷、应收账款、地产、碳信用等新赛道。短期内,代币化基金/票据将与稳定币形成深度耦合;中期则扩展至指数化与结构化 RWA;长期有望成为 链上资本市场的底层资产与流动性锚。
Synbo 观点:RWA 不仅是“资产上链”,更是 合规模块 + 可编程金融 的结合,将重塑发行、结算、抵押与清算的链上全流程。其成长性兼具 高确定性基本盘(国债/基金)+ 多赛道扩展性(信贷/地产/证券/碳信用),建议机构化配置并持续跟踪。

1. 要点速览

  • 市场快照(2025.08):链上 RWA 总规模约 $26.59B,本季度增量主要来自代币化国债与货币基金。
  • 核心定位:RWA 正逐步成为 TradFi 与 DeFi 的关键桥梁。在传统资管巨头与原生协议的“双轮驱动”下,TVL 与产品形态同步扩张。
  • 主力赛道:代币化美债与货币基金继续充当“无风险收益”锚点;私募信贷仍处于风控与法律结构的打磨阶段;主权债、股票和黄金等资产则稳步推进,逐步作为抵押品和组合资产渗透 DeFi。
  • 机构化标杆:BlackRock 的 BUIDL TVL 约 $2.5–3.0B;其通过 Securitize 推出的 sBUIDL 已接入 DeFi 抵押场景,进一步强化“收益 + 可组合性”。
  • 合规进展:欧盟 MiCA 正分阶段落地;香港完成多币种数字绿债发行并持续推进代币化试点;欧美针对稳定币与代币化资产的制度化路径讨论加速。监管与基础设施的共振正在降低机构入场的摩擦。
  • 关键风险(需持续关注):监管落地与二级流动性是短期内决定产品能否实现机构化的两条“生命线”。
  • 行动建议(优先级)
    • 完善发行方与托管方的尽调模板;
    • 预置流动性安排(如做市/回购机制);
    • 对接标准化数据接口(披露与第三方跟踪),以支撑合规与机构级接入。

2. 行业概览与市场规模

2.1 市场结构

RWA 已从“试验期”进入“机构化采用”阶段。当前,链上可直接对接的收益类资产(如美债、货币基金、短债基金)成为主要流量入口。BlackRock 与 Franklin Templeton 的入局及产品升级(如 Benji 平台的“日内收益”功能),凸显了传统资管机构的系统性投入。

2.2 规模观测

  • 根据部分行业文章引用的 DefiLlama 数据,2025 年 4 月 RWA 相关 TVL 约为 110 亿美元。
  • 另有研究(排除稳定币)估算 2025 年 6 月 RWA 总规模约 240 亿美元,较 2022 年增长 +380%。差异主要源于方法论不同(是否计入代币化基金,是否包含类货基/短债/存单等)。
  • 行业新闻口径显示,头部单一产品占比高,例如 BUIDL 占据了代币化美债的绝大部分份额。

2.3 全局数据快照(截至 2025 年 8 月 22 日)

  • 链上 RWA 总规模(含稳定币)约 $26.59B,环比增长 +5.17%;发行方数量为 267 家,持有地址 367,265(数据来源:RWA.xyz 实时看板)。
  • 代币化国债/现金类资产锁仓规模约 $7.43B,过去一周增长约 +2%。
  • 头部产品进展:
    • BlackRock BUIDL:截至 2025 年 7 月 AUM 约 $2.7B,并已实现多链扩展。
    • Franklin Templeton BENJI:AUM 约 $706.73M(截至 7 月 31 日)。
    • Ondo Finance:USDY / OUSG 总规模超过 $650M;OUSD TVL 超 $1.3B;OUSG 在 XRP Ledger 上的市场规模约 $629–670M。
  • 主导资产类型占比
资产类型 数值(美元) 占比
私募信贷(Private Credit) $14.7 B 55%
代币化美债(Tokenized Treasuries) $7.43 B 28%
商品(以黄金为主,Commodities) $1.3 B 5%
股票(Tokenized Equities) $0.5 B 2%
其他(艺术品、信用证、碳信用等) $0.1 B 小额 在总量中几乎可忽略
 

2.4 解读总结

  • 代币化国债与货币基金继续表现强劲,推动整体链上 RWA 规模持续增长。
  • BUIDL、BENJI、Ondo等明星产品 AUM 累积显著,占据国债类资产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该子类资产在 RWA 市场中的比重。
  • 交易所和券商方面在加速试验证券类与股权代币化产品,为下季度更丰富的产品化场景奠定基础。

3. 历史时间线

  • 2023 年:早期代币化短期国债/货币市场产品开始出现,多团队展开技术与合规实验。
  • 2024 年:原生平台与传统资管开始推出更标准化的代币化货币基金/国债产品。
  • 2024–2025 年:BlackRock、Franklin、Ondo 等推动赛道进入规模化发展期(多起 AUM 披露与扩链动作)。
  • 2025 年 Q1–Q2:短期国债类成为增长主力;区域试点(迪拜/新加坡)加速落地示范。
  • 2025 年 Q3(当前):行业进入“规模化与合规化并重”的阶段,监管与流动性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点。
 4. 宏观环境(PEST)
  • 政策 / 监管 (P)
    • 欧盟 MiCA 自 2023 年生效后分阶段落地,已进入稳定币与服务商许可实施期,但在 DeFi、链上信贷等领域仍待细化。
    • 香港于 2024 年发行约 60 亿港元多币种数字绿债,实现“代币化 + 结算”端到端流程,成为亚洲合规示范。
    • 国际层面,稳定币与代币化资产的法律框架仍在演进,区域竞争与政策机遇并存。
  • 经济 (E)
    • 在高利率周期下,无风险收益资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代币化国债与货币基金成为链上资金的主要“停泊地”,同时获得机构化供给支撑。
  • 技术 (S)
    • 合规发行与 KYC 基础设施(如 Securitize)、储备证明预言机(Chainlink)、以太坊生态的可组合性,共同构建了“合规 + 程序化”的技术栈。
    • 以太坊在非稳定币 RWA 领域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多链生态逐渐补充低成本与跨境应用。
  • 社会 / 用户 (T)
    • 机构与合格投资者对“链上可编程收益”的接受度持续上升。
    • 散户端则更多通过二级产品包装与合规门槛分级触达,逐步形成 “机构驱动 + 散户渗透” 的双层结构。

5. 生态与竞争格局

在链上 RWA 生态中,不同角色共同构建了完整的价值链:首先,机构发行方(TradFi) 如 BlackRock(BUIDL)、Franklin Templeton(FOBXX/BENJI)以及其他大型资管公司,主要发行代币化国债、货币基金与基金份额。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资金端与合规能力,通常通过 SPV(特殊目的载体)或托管机制 将传统资产上链。
其次,原生 Tokenization 平台 如 Ondo Finance、Securitize 以及其他专门化团队,聚焦于代币化美债、短期国债与基金份额。他们的关键作用是提供从 发行、托管到二级交易与做市 的一站式支持,为传统机构与链上市场搭建桥梁。
在合规与风控层面,托管、清算与审计机构(如 BNY Mellon 等银行托管方,四大及大型律所与审计所)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可靠的托管安排和法律框架是其参与 RWA 的前置条件。
与此同时,数据与 Oracle 提供者(如 RWA.xyz、Chainlink 以及其他估值与对账服务商)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多源估值与对账机制,为市场提供透明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 RWA 产品的估值可信度与审计合规性。
在流动性环节,二级交易与做市方 包括中心化交易所、专业做市商以及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决定了代币化资产的 流动性深度与赎回弹性,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参与意愿。
最后,区域推动者(如阿联酋地方政府、新加坡合规机构)通过政策支持与示范项目,加速了房地产与基金类资产的代币化试点。这些地方政府的主动推动,大幅降低了落地门槛,并为全球提供了可复制的合规样本。
 
角色 代表性组织 / 项目 典型资产类型 关键能力 / 注释
机构发行方 / TradFi BlackRock (BUIDL)、Franklin Templeton (FOBXX/BENJI)、大型资管 代币化国债、货币基金、基金份额 资金端与合规能力强,倾向通过 SPV / 托管上链
原生 Tokenization 平台 Ondo Finance、Securitize、其他专门化平台 代币化美债、短期国债、基金份额 提供发行、托管、二级交易与做市支持
托管 / 清算 / 审计 银行托管(BNY 等)、四大/大型律所、审计所 托管、清算、法律意见、审计 托管与法律框架是机构参与的前置条件
数据与 Oracle 提供者 RWA.xyz、Chainlink、其他数据/估值服务 AUM 报表、估值喂价、对账接口 数据标准化与多源 Oracle 决定估值可靠性
二级交易与做市 中央化交易所、专业做市商、去中心化交易协议 二级流动性 二级市场成熟度决定产品吸引力与赎回弹性
区域推动者 阿联酋地方政府、新加坡合规机构 房地产、基金类试点 地方政策推动能显著降低落地门槛并催化样本项目
 
在 RWA 赛道中,头部与新兴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代币化美债与基金的核心推动者。 BlackRock(BUIDL/sBUIDL)、Franklin Templeton(Benji 及货币基金代币化产品)以及 Ondo Finance(OUSG、USDY,并已扩展至 XRPL 与 Sei 等多链)构成了该领域的主导力量。这类产品以低风险、合规可复制的国债与货基为基础,成为链上资金的主要入口。
第二类是信用与应收账款赛道的探索者。 Maple、Clearpool、Goldfinch、TrueFi 等项目正致力于构建链上私募信贷市场。它们的 TVL 和风控框架仍在不断演进,通过白名单、风险分层与多样化抵押机制,尝试解决信用类资产的透明度与回收问题。
第三类是提供底层支持的基础设施平台。 代表项目包括 Centrifuge(覆盖发行、管理与投资的一体化基础设施,TVL 已突破 10 亿美元)、Securitize(专注于合规发行与 KYC 模块),以及 Chainlink(提供储备证明与数据喂价服务)。这些基础设施为资产上链、估值可靠性与合规落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在竞争格局中,行业的关键要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进入壁垒:法律结构(如 SPV、信托)的设计与合规发行能力,以及托管、清结算的闭环体系,构成了市场的基本门槛。
  • 替代威胁:传统券商与资管机构直接推动数字化,可能分流链上协议的潜在市场份额。
  • 议价博弈:上游资产端(票面利率与风险分层)与下游资金端(合格投资者与机构)之间形成双边博弈关系,影响协议的收益分配与市场定位。
最新项目上线统计:
 
项目名称 国家/地区 资产类型 上线时间 当前链上规模 主要链 备注
Atlas Bonds 美国 代币化国债 2025年7月 $2.4 亿 Ethereum Circle 合作发行,面向机构投资者
GreenCarbonX 巴西 碳信用 2025年8月 $6,800 万 Polygon 区块链追踪亚马逊雨林碳汇
RealEstateFi 阿联酋 房地产 2025年7月 $1.1 亿 Solana 迪拜商业地产代币化,允许分割投资
LendAsia Pro 新加坡 私募信贷 2025年7月 $7,500 万 Ethereum 面向东南亚中小企业的链上贷款
CommodiChain 澳大利亚 大宗商品 2025年8月 $5,200 万 BSC 代币化铁矿石贸易结算
 

6. 地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占据全球 RWA 市场的主导地位,约占 45%。该地区的核心资产类型以国债和私募信贷为主,美国的代币化国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 Circle 与 Ondo 等机构的深度参与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优势。
欧洲市场约占 25%,以碳信用和房地产类资产为代表。得益于欧盟 ETS(排放交易体系)等政策推动,链上碳信用产品加速增长,成为该地区 RWA 的主要亮点。
亚太地区占比约 20%,主导资产类型包括房地产与私募信贷。新加坡和阿联酋正成为区域示范中心,其链上地产与贷款业务快速扩张,吸引了大量合规资本入场。
拉美的占比为 7%,主要聚焦在碳信用市场。依托亚马逊雨林碳汇项目,当地链上碳信用代币化取得突破,形成了特色化增长路径。
非洲目前占比仅 3%,以可再生能源债券为主要试点资产。小规模太阳能项目的代币化探索为该地区提供了初步样本,尽管体量有限,但展示了清洁能源金融与区块链结合的潜力。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区域 占比 主导资产类型 增长亮点
北美 45% 国债、私募信贷 美国代币化国债规模持续扩大,Circle、Ondo 参与度高
欧洲 25% 碳信用、房地产 欧盟 ETS 政策推动链上碳信用增长
亚太 20% 房地产、私募信贷 新加坡、阿联酋链上地产和贷款业务增长
拉美 7% 碳信用 亚马逊雨林碳汇项目带动增长
非洲 3% 可再生能源债券 小规模太阳能项目代币化试点
 
在区域政策与基础设施方面,不同市场正展现出各自的特点与发展路径。
美国与欧洲正在推动股票和基金代币化的监管协同。由于美国在牌照与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框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平台选择先在欧洲推出相关产品,借助欧盟相对清晰的规则体系先行试水。
中东地区,尤其是阿联酋,凭借政府的开放态度,已成为代币化实践的重要试点。地产与基金类资产的代币化进展迅速,典型案例如 DAMAC 与 MANTRA 的大额合作,涵盖交易、清算与托管一体化服务,带动了区域生态的快速成型。
亚洲方面,新加坡则依托完善的合规基础设施和深厚的机构资源,持续发挥示范效应。OpenEden 等新兴平台与 BNY 等国际大行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新加坡在全球 RWA 发展中“合规模式样板”的地位。

7. 投融资与资本动态

机构参与度正在持续加深。 传统资管公司与券商正不断升级自身的代币化技术栈,而加密原生基金则加大了对 “RWA 协议 + 合规基础设施” 的配置力度,推动行业逐步进入更深层次的机构化阶段。
在典型案例方面:
  • Ondo Finance 的 TVL 已超过 13 亿美元,并持续进行多链布局,同时积极拓展与合规通道的合作;
  • Centrifuge 的 TVL 已突破 10 亿美元,并携手指数机构推出代币化指数化产品,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
  • Maple 在 2025 年不仅扩张了其 TVL,还丰富了产品矩阵,尝试通过加密原生资产作为抵押,开展机构化信贷实验。
这些案例显示,RWA 赛道正逐步从“资产代币化”过渡到“合规化、规模化与多样化”的新阶段。

8. 商业模式与盈利逻辑

在 RWA 协议的商业模式中,其核心价值主张在于将“持仓收益、流动性与可编程性”结合,既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与灵活性,又能显著降低结算与运营成本。
在收入结构上,协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部分:
  • 发行、申赎与管理费 —— 类似传统资产管理业务,围绕资金进出与资产托管收取费用;
  • 协议费 —— 针对资金池的管理、赎回以及再质押等操作环节收取;
  • 利差收入 —— 特别是在信用类资金池中,通过资产端定价与风险分层获取收益。
在代币与治理方面,部分协议(尤其是信用类项目)通过治理代币来捕获协议费与再质押收益,同时赋予代币在风控与激励机制中的作用,使代币不仅是价值捕获工具,也是协议运行的重要治理载体。

9. 技术与基础设施

在技术层面,RWA 赛道正呈现出几大显著趋势。
首先,多链部署与跨链互操作性成为常态。许多产品不仅在以太坊上运行,同时也会在低费用链(如 Polygon、Solana)部署,以兼顾合规接入与用户成本。这一趋势要求发行方在设计阶段就规划好多链托管、跨链兑换以及合约版本的统一与管理。
其次,标准化 Token 接口逐渐被行业采纳。以 ERC-4626 基金份额标准为代表的合约模板,正在成为代币化基金与收益类产品的主流选择。采用这一类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可组合性,还能降低审计与合规的摩擦成本。
在估值与定价方面,多源 Oracles 与估值机制成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RWA 产品的估值往往依赖多方数据源,并需要链下对账支持。因此,行业逐步形成了“多源价格聚合 + 异常熔断机制 + 人工复核流程”的组合模式,以保障价格的透明与稳定。
此外,链上 KYC 与身份管理也是合规产品的关键模块。通过 Polygon ID、零知识身份(ZK-ID)等技术,产品能够在设计阶段将链下的 KYC 审核与链上的访问权限绑定,避免后期分拆带来的合规与技术成本。
最后,可审计的数据接口逐渐成为机构化的核心要求。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链上可对账 + 链下审计”相结合的透明模式。因此,项目方需要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涵盖 AUM、赎回与持有人情况,并兼容如 RWA.xyz 等第三方追踪平台,同时配合出具可审计报表。

10. 投资逻辑与估值框架

在 投资逻辑与估值框架 方面,RWA 赛道的核心支撑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传统市场中债券、信贷与大宗商品等资产规模庞大,具备巨大的“链上化”迁移空间;其二,在宏观高利率环境下,市场对兼具“收益与流动性”的资产需求更为强烈;其三,随着监管与基础设施日趋成熟,机构入场意愿和参与度显著提升,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 估值思路 上,主要路径包括:
  • 基于 协议收入模型(如管理费、协议费)结合增长率假设进行预测;
  • 采用 横向可比分析,对 TVL、收入及用户层级与行业代表项目(如 Ondo、Centrifuge、Maple)进行对标;
  • 从 代币价值捕获机制 入手,考察协议费如何流向国库或回购,以及是否通过 Staking / ve 模式实现价值沉淀。
在 投融资动向 方面,资本整体更偏好 “低风险、美元挂钩、可审计的短期固定收益类 RWA”,例如代币化国债与货币基金。这类资产合规性高、风险可控,因而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而对于私募信贷与房地产类资产,虽然市场兴趣存在,但投资更依赖于严格的尽职调查与合规保障。
基于此,本报告建议在募资与推介材料中,应重点突出三方面要素:
  • 合规路径 —— 包括 SPV 架构、托管安排及法律意见书;
  • 可核验的 AUM 接口 —— 通过标准化数据披露与第三方追踪提升透明度;
  • 流动性保障措施 —— 如做市、回购与赎回窗口机制,以降低投资者顾虑。
时间 事件 影响/要点
2025年7月 Franklin Templeton OnChain 月度披露(AUM 约 $706.73M) 传统基金上链示范;增强机构信心
2025年4月 BlackRock BUIDL AUM 报道突破 ~$1.7B 并扩链 大型资管入场并推动短期国债类规模化
2025.03-2025.07 Ondo Finance 国债类产品持续扩容(公开报道) 原生平台推动产品化与流动性建设
2024–2025 多起区域试点与政企合作(迪拜/新加坡) 地方政策推动示范性落地,利于后续复制
 

11. 风险因素

在 RWA 发展的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类风险:
首先是监管不确定性。 跨法域的监管差异与合规成本依然显著,特别是稳定币与代币化证券的监管路径尚在演进之中。这意味着不同市场的制度化进展节奏不一,可能对产品的跨境发行与合规落地造成阻碍。
其次是执行与风控风险。 RWA 的底层资产大多来源于链下,因而其真实性、违约率、回收能力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至关重要。尤其在私募信贷与应收账款类产品中,如果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风控框架,将直接影响投资者信任与资金安全。
第三是市场与流动性风险。 二级市场的波动可能通过申赎价格折价传导至投资者端,叠加清算环节的流动性压力,会放大市场风险并削弱产品的稳定性。
最后是竞争压力。 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和券商正加速自身的数字化与资产代币化进程。这类“内生数字化”趋势,可能压缩链上协议的外溢市场空间,并对原生 RWA 协议构成持续挑战。

12. 行业趋势与展望

12.1 当前趋势

当前,RWA 市场正在呈现出几大显著趋势。
首先,机构资金加速入场。BIS(2025 年 Q2 季报)与 IMF 数字资产研究报告均指出,国债与现金类资产的代币化已成为金融机构进入链上的首选通道。根据 RWA.xyz 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链上 RWA 总规模已达 $26.6B,其中国债与货币基金类资产占比超过 28%。
其次,碳信用与 RWA 的融合成为新兴方向。世界银行《碳信用年度报告》(2024)显示,全球碳市场规模已超过 900 亿美元,其中约 15% 通过数字化或代币化交易实现透明化。区块链所具备的可追溯性与可验证性,使碳信用类资产天然适合代币化应用。
第三,多链部署成为常态。据 DeFiLlama 与 CoinDesk Research 报告,2025 年约有 65% 的 RWA 产品同时在以太坊与低成本链(如 Polygon、Solana、BNB Chain)部署,以平衡合规准入与用户交易成本。
最后,合规化逐渐成为关键门槛。欧盟 MiCA 已进入稳定币与资产服务商许可的落地阶段;香港金管局(HKMA) 已累计发行逾 60 亿港元的代币化债券,成为亚洲的样板;而新加坡 MAS 在《金融市场代币化框架》中明确指出,合规性与透明化是机构投资者的入场条件。

12.2 未来发展预测

  • 短期(1–2 年) 稳定币与 RWA 产品将形成高度耦合,构建“代币化基金/票据 + 白名单钱包 + 银行级托管”的标准化组合。随着多链接入能力的提升,预计链上 RWA 市场将保持 20–30% 年化增速。
  • 中期(3–5 年) 根据 OECD(2025)的预测,代币化资产类别将进一步扩展至碳信用、保险和房地产收益权。此阶段,二级市场与抵押品组合生态逐渐成熟,指数化及结构化 RWA 产品进入发展期。
  • 长期(5 年+) BIS Innovation Hub 的跨境结算实验(如 Project mBridge、Project Guardian)显示,RWA 在跨境支付与债券市场的应用正逐渐常态化。未来,RWA 有望成为链上资本市场的 核心底座资产与流动性锚。

12.3 赛道结构观察

  • 国债与货币市场基金:RWA.xyz 数据显示,该类资产占比最高(约 28–30%),且增速最快。其低风险、稳收益与清晰的合规路径,使其最具可复制性。
  • 私募信贷与应收账款:IMF《金融稳定报告》(2025)指出,该类产品自 2023 年以来规模已增长逾 3 倍,但其信息披露质量和二级市场流动性仍是主要瓶颈。
  • 房地产:迪拜 DIFC 与新加坡 MAS 的联合报告(2024)显示,中东已在地产代币化中形成“政企协作”的示范效应;而北美与亚太地区则以 合格投资者私募试点 的方式稳步推进 REIT 与地产收益权代币化。
  • 证券与股权:欧盟委员会《证券代币化研究》(2025)表明,美欧股权代币化正进入“监管对齐期”,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地区逐步开放面向合格投资者的试点。

13. Synbo Labs 观点

  • 优势总结
RWA 已经进入机构化采用拐点。随着监管规则逐步落地,合规基础设施与链上技术(托管、KYC、预言机、跨链可组合性等)正在形成合力,为市场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当前阶段,国债与货币基金类代币化资产已经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入口;与此同时,信用、股权以及碳信用等新兴资产类型具备更高的成长弹性,未来将为市场带来 结构性上行空间。
  • 风险观察
    • 跨法域监管差异:不同司法辖区的监管要求存在显著差别,增加了合规成本与法律不确定性。
    • 链下资产真实性:底层资产的尽调与托管验证依赖链下环节,信息透明度不足与操作复杂度仍是主要挑战。
    • 信用与赎回机制:在极端市场波动下,违约率、赎回稳定性及流动性缺口均需长期验证。
  • 综合判断
整体来看,RWA 属于 中上档位的成长赛道:确定性基本盘:国债与货币基金类产品在高利率周期中提供稳定收益,是最具确定性的底层资产;结构性延展:信贷、股权、地产、碳信用等新兴资产类别具备潜在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扩展方向。
因此,建议机构投资者在配置上采取 “核心+卫星”策略:以低风险类资产作为核心仓位,并在合规与风控机制保障下,逐步向风险更高、但潜在回报更大的资产类型扩展。
  • 战略意义
RWA 的价值不仅在于 “资产数字化”,更在于通过 合规模块 + 可编程金融,重构从 发行、托管、结算、抵押,到清算与再抵押 的全链路流程。随着监管、托管、身份验证与链上数据接口趋于成熟,RWA 有望成为 链上资本市场的基础性流动性锚。
  • 方法论与落地建议
      • 产品侧:优先发展国债与货币基金类产品,再逐步拓展至信贷、地产与其他收益权类资产;针对不同资产类别建立专属的风控与尽调模板。
      • 合规侧:在产品设计阶段即固化 SPV 文档、托管协议、转让代理、KYC/AML 控制,并配合审计与法律意见,降低机构准入摩擦。
      • 流动性侧:推动多链发行与二级交易支持,结合做市机制与估值 Oracle;优先选择与 美元现金等价物挂钩 的产品,以确保流动性稳定。
      • 数据侧:统一接入标准化数据接口,确保 AUM、赎回规模、持有人数量等核心指标的可追踪与可审计,满足机构投资者对透明度与合规性的要求。
     

关于 Synbo Protocol

Synbo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资本的底层协议,下一代链上开放资本市场的领航者。基于流动性原理激活链上闲置资产,并通过可验证的头寸证明机制,实现资金的安全与高效流转。目前聚焦 Alpha 级风险投融资和RWA等链上资本市场解决方案,比如为早期优质项目与投资者构建透明的链上资本连接。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数字资产投资存在高风险,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