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赢家较少、下游影院回暖 横向布局或成影业发展趋势

中国经营网
Aug 30

  进入8月下旬,影视行业各大上市公司纷纷公布自己的财报。《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上游的制作出品公司仅有光线传媒(300251.SZ)、中国儒意(00136.HK)等几家企业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在下游的影院、院线端,得益于今年春节档爆发和《哪咤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咤2》)极为优异的票房与观影人次,万达电影(002739.SZ)、横店影视(603103.SH)、金逸影视(002905.SZ)等多家公司实现增长或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哪咤2》热度大幅降低,电影市场再次陷入低迷,这使得多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增速明显低于第一季度。“春节档之后,截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影片取得5亿元以上的票房。头部大片相对缺乏,也使得电影市场自春节档之后,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向记者表示。

  从业者向记者表示,第三季度整体表现预计跟去年同期相当,下半年市场行情或将企稳,但再次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进行更多元的布局将成为未来数年的行业主旋律之一。

  上游:光线传媒成最大赢家

  作为兼具上游制作出品、中游宣发的影视公司,光线传媒因为《哪咤2》的成功而大受瞩目,该公司也尽可能多地享受到了票房红利。

  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归母净利润为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在上游公司中,中国儒意也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财报显示,中国儒意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长19.93%至22.06亿元;实现扭亏,净利润为12.28亿元,增幅达1100.86%。在中国儒意的业务结构中,电影、电视剧等内容制作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25%,约5.7亿元,同比增长约18.75%。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儒意以出品方身份在今年春节档推出《唐探1900》,获得36.12亿元票房,是今年票房第二高的影片。

  作为中国儒意的关联公司,万达电影8月28日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营收增长7.57%至66.8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72.55%至5.36亿元;其中,影视剧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84%至3.22亿元。

  除上述公司外,记者注意到,其余上游公司或者布局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公司的上游业务基本处于收入下滑甚至亏损的状态中。

  例如,博纳影业(001330.SZ)今年上半年营收为6.73亿元,同比增长5.09%,净利润同比下滑661.93%,为-10.56亿元;其中电影相关收入同比减少9.44%,为1.41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594.84%,为-534.63%。北京文化(000802.SZ)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44.24%至1.57亿元,但净利润大幅下滑610.29%至-2.32亿元。中国电影(600977.SH)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6亿元,利润总额由盈转亏,为-6309.7万元;该公司以电影创作生产为主的创作板块出现营收与毛利率的双下滑,出现了亏损。

  “头部大片相对缺乏,使电影市场自春节档之后始终不温不火,清明档、五一档等其他中小档期表现均不尽如人意。”猫眼娱乐分析师赖力说。

  除电影票房不佳外,收入单一也是造成部分公司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这也体现在国内影视公司普遍都有IP开发但衍生业务收入不多的现象中。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国内影视公司在IP运营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长远规划、IP开发不充分、跨媒体叙事能力不足以及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度不够。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也影响IP价值的最大化。

  记者注意到,中报发布后,光线传媒、万达电影等公司都提出挖掘IP,发力非票房业务。例如万达电影的“超级娱乐空间”战略旨在借助该公司在院线、战略投资、潮玩等领域的业务资源,孵化一系列超级IP、超级品牌;光线传媒则提出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 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

  下游:影院端整体回升

  相比于上游仅有少数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在影院、院线为代表的产业下游,整体业绩都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以当前在院线、影院端市占率第一的万达电影为例,其上半年的观影收入同比增长62.45%至41.77亿元。万达电影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2.1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19.2%;观影人次8239万,同比增长9.6%,累计市场份额14.4%;在全国票房TOP100影院中,该公司占51席,较去年同期增加4席,在TOP500 影院中该公司占246席,较去年同期增加30席,其中省级冠军18家、市级冠军167家。

  横店影视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81%至13.7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8.61%至2.02亿元。其中,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29.42%。

  此外,博纳影业影院及院线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7.75%至5.44亿元;中国电影的放映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98%至5.21亿元。

  据拓普数据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影院票房体量同比增长明显。票房250万元以上的影院占比31.6%,较去年同期增长6.9个百分点。此外,单影院日均收益也同比增长20%至1.28万元。

  “上半年电影院收入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春节档带来的观影人次的暴涨。”一位影院管理公司的人士说,“但在第二季度,市场就冷清了不少。”

  记者注意到,今年第二季度,市场大盘的票房收入仅有不到40亿元,累计观影人次为1.21亿,两项数据甚至均不及今年1月的市场表现(63.7亿元、1.35亿观影人次)。

  以主营业务为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的横店影视为例。Wind数据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11.72亿元,第二季度仅2.01亿元;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43亿元,第二季度则亏损1.41亿元。

  可以说,行业冷暖直接影响了下游影院、院线的业绩。“国内影视公司过去以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布局为主,比如万达电影、博纳影业中国电影等都很典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抵御行业低迷带来的整体风险,跨行业布局或许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上述影院管理公司人士说。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万达电影对外公布:计划将万达影院升级为超级娱乐空间,孵化新品牌“时光里”,利用影院空间引入策展、联名、文创等内容,把手中电影IP进行前置衍生品开发,充分利用收购的潮玩头部品牌52TOYS,通过一系列新消费业态吸引年轻人重返影院。

  “影院不仅是观影场所,更应该成为融合多元娱乐形式、文化形态与消费体验的生态。”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让年轻人回到影院消费,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打造多元化的娱乐体验。

  “在短期之内,电影票房带来的收入依然是行业的基本盘。同时,各地的影院都在进行探索,比如出租包场、观赛,今后可能会逐渐增多,与其他业态的联动也会增多,不过目前影院还是单打独斗的尝试居多,缺乏整体的指引和布局。”上述影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