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空间”变身“新地标”燃动经济新热力 年轻人来了、消费拉动了、赛事办了……

京报网
Aug 31

转自:央视网

曾经寄信寄包裹的老邮局如今成了网红研学参观地,年轻人纷纷打卡的艺术馆曾是机器轰鸣作响的水泥厂……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空间”化身新的消费场景,它们究竟是怎么顺应潮流,人气火爆起来的?

老王最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你以为“已经过时”的老地方正悄悄变成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地标”。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装修翻新,更是一场关于消费、文化和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

先说邮局。在青岛,一个曾经闲置4年的老邮局,2025年暑期突然火了。它被改造成“海洋研学主题邮局”,一走进去,就像潜入海底世界。螺旋楼梯墙面展示着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还能体验VR深海、听邮票讲解、亲手做明信片,孩子们还可以写信给未来的自己。整个暑期,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文创产品一天就能卖上万元。

同样在成都,“熊猫邮局”靠AI定制冰箱贴和民俗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年营业额超千万。截至2024年底,全国838家主题邮局总收入达到3.55亿元。老邮政不再是简单的寄信场所,而是变成融合文化IP、互动体验的“年轻化空间”。

不光是邮局,老厂区也在“华丽转身”。河北保定的“D19街区”,前身是村办企业聚集区,如今成了潮人聚集地。旧厂房改造成篮球馆,办过1700多场赛事。墙面是创意涂鸦,周边是潮玩、美食、电竞。暑假期间,日均客流5000人,商铺销售额增长30%。

这背后是政府“空间招商”的思路——外立面统一规划,内容全部交给市场。通过5000多份问卷,他们确定了“文体+潮玩+美食”为核心业态,甚至走进大学征集意见。如今,年轻人来了、赛事办了、消费拉动了。2025年以来,保定市仅体育赛事就带动直接消费约27亿元。

这样的案例遍布全国。上海的老水泥厂变成“西岸梦中心”,废料仓库成了展览空间。长沙的老油脂厂聚集起咖啡厅、艺术空间,吸引年轻人扎根。据测算,城市更新改造后的商业项目,平均带动消费增长超过50%,还显著拉动了就业。

在老王看来,老空间的新生,不仅是物理改造,更是功能、文化和情感的重塑。它们让消费不再只是买卖,而是成为获取体验、提升幸福感的过程。这也呼应了国家“创新消费场景”的政策导向,用文化赋能空间,用场景拉动消费,用更新激活城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