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赚1883亿元!7家上市保司哪家强?寿险价值转型初见成效,财险承保利润普遍高增长…

市场资讯
Sep 02

  来源:险企高参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保司发展向好态势不变

  截至目前,上市保司均已发布2025年半年报。整体看下来,寿险、财险向好态势不变。

  寿险保费整体向上,背后呈现出寿险公司质效全面抬升,一方面是新业务价值全线实现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是分红险的重视程度已在数据中得到体现。

  财险行业则是“满面春风”,不仅保费、净利全面增长,各大保司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有效优化综合成本率,从而保障承保利润的合理提升;并且新能源车险的新风,已然吹进财险公司的大门,新能源车险成为增长业务亮点。

  资产端在低利率和“资产荒”双重影响下,投资端能实现净投资收益的全线正增长,实属不易。各大保司采用的策略大致可总结为“固收为盾、权益为矛、另类为翼”,旨在穿越周期,追求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此外,多家高管齐声看好权益市场,并积极布局私募股权等领域。

  (注:本文对比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阳光保险7家上市保司)

  寿险价值引领:

  国寿保费创新高人保NBV增速显著、新华净利增速领先、平安保费微增、阳光综合态势稳中向好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行业整体温和增长,七家上市保司及旗下寿险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各公司在价值增长、结构优化及盈利能力上均取得显著进展。

  从总保费上来看,多家保司站上新台阶,保费增速势头正强。寿险头雁中国人寿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至5250.88亿元保费;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2.7%;太保寿险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 1934.70 亿元,同比增长 13.1%;人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5.13亿元,同比增长14.5%;阳光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554.4亿元,同比增长7.1%;太平人寿原保费增长 3.9%至 1248.53 亿港元;中国平安旗下寿险及健康险同比微增0.62%至3901.89亿元。

  尽管保费整体攀升,净利润增速呈现“五升两降”格局。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增长33.5%位居第一,阳光人寿增速为5.6%位居第二。太保寿险同比增长3.2%位居第三。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及人保寿险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下降3.3%、30.9%。

  新业务价值作为衡量寿险公司成长性的核心指标,在今年上半年表现突出六家上市险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TOP3”分别是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长58.43%;阳光人寿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7.3%。

  业绩的背后,是渠道重塑的“双向奔赴”。各大公司在个险渠道推动优化人员、提升质量,朝着精英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银保渠道则在“报行合一”政策引导下,逐步迈入“价值银保”新阶段。

  2025年上半年,阳光人寿个险渠道增速最为亮眼,同比增长12.1%。其余机构增速维持在0.9%-5.5%之间。与此同时,人均产能普遍提升,例如新华保险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67万元,同比增长74%;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万元,同比增长12.7%;太平人寿月人均期缴保费2.4万元,较年初增长46.15%;阳光人寿活动人均产能2.8万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多家公司高管表示将持续推进个险渠道营销体制改革,强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年轻化建设,依托该渠道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透露,公司正基于行业分级框架构建销售人员资质分级体系,并将按监管要求推动落地。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指出,个险渠道应以营销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巩固代理人对公司价值的贡献。阳光保险则在业绩报告中表示,将持续推进“一身两翼”战略,深化差异化经营与职域创新。

  银保渠道方面亦表现强劲,多家公司实现两位数保费增长。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收入415.97亿元,同比激增143%;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同比增长82.6%至416.60亿元;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收入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

  与此同时,分红险的战略地位已在数据中得到体现。中国人寿在年报中提到“个险渠道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成为新单保费重要支撑”;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阳光人寿个险总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也超过50%。

  财险多元竞争:

  综合成本率普降、承保利润上升

  非车险各有特色

  在寿险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财险市场亦展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五家上市保司旗下财险公司——人保财险、太平财险、太保产险、阳光财险等,上半年业绩呈现出“车险稳大盘、非车拓空间、盈利创新高、综合成本率下降”四大共性,可以说,头部财险保司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焦点。

  2025年上半年,5家保司的保费均实现增长,增速分别为平安财险增长7.14%至1718.57亿元,人保财险增长3.6%至3232.82亿元,太平财险增长3.1%至193.38亿港元,阳光财险增长2.5%至252.7亿元,太保产险增长0.9%至1127.6亿元。

  上半年综合成本率呈全面优化态势,平安财险下降2.6个百分点至95.2%;人保财险和太平财险均下降1.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95.3%和95.5%;太保产险下降0.7个百分点至96.3%;阳光财险为98.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改善推动承保利润显著提升,其中人保财险承保利润116.99亿元,同比增长53.5%;阳光财险实现承保利润同比增幅42.4%;太保产险承保利润35.50亿元,同比增长30.9%。

  车险板块中,新能源车险和家用车业务成为增长亮点。阳光财险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平安财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比例达19.8%,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非车险方面则各有侧重,阳光财险的特点体现在保费收入上,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2.5%至127.8亿元,且非车险保费占比已超50%;人保财险主打随车个人非车险业务,非车险渗透率提升至77%;太保产险在非车险综合成本率管控方面表现突出,剔除信用保证险后下降2.3个百分点至94.8%。

  当前,财险行业“反内卷”趋势显著,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规模竞争向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转型。在此背景下,多家险企表示将强化客户服务与运营体系的完善,如阳光保险表示,打造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服务体系,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推动行业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度运营时代。

  资产均衡配置:

  净投资收益同比大增

  多位高管发声看重权益市场

  资产负债两端协同发展,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关键。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利率低位震荡,优质资产稀缺;股票市场波动上行,结构分化明显。面对复杂环境,7家保司资产端以“固收为盾、权益为矛、另类为翼”,均衡各类资产配置,净投资收益实现较大增长。

  具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净投资收益303.24亿元,同比增长13.2%;阳光保险净投资收益97.9亿元,同比增长9.4%;新华保险净投资收益234.6亿元,同比增长9.2%;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增长8.9%;中国平安净投资收益928.23亿元,同比增长5.2%;中国太平净投资收益252.68亿港元,同比增长3.1%。

  在低利率、资产荒仍将持续的背景下,上市保险公司普遍把下半年视为“加仓窗口期”——以高股息资产为盾,以成长赛道为矛,稳步提升权益占比,既增厚投资收益,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持续的中长期资金。

  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董事会秘书刘晖表示:权益市场方面,我们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港股市场也是我们权益投资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国人寿获批了QDII投资额度,伴随港股市场估值的持续修复,这笔资金将会投向港股市场,重点关注新经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机会。”

  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表示,“高股息股票具有分红收益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利率中枢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的态势下,对于稳定总组合投资收益具有积极作用。人保集团持续关注高股息投资策略,稳步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

  新华保险会更加重视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价值,在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优质高股息股票不仅会形成稳定的股息现金流以及稳定的净投资收益率,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下可以通过划入OCI账户来平滑利润波动。”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秦艺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