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卖大战“东风”:顺丰吃饱又吃好

财中社
Sep 01

  8月28日,顺丰控股(002352/06936)及其子公司顺丰同城(09699)发布半年报。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顺丰同城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2.3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8.8%;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激增120.4%,创下历史新高。

  同期,顺丰同城母公司顺丰控股整体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19.4%。

  顺丰亮眼的同城即时配送业绩背后,是席卷全国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2025年二季度,三大平台日订单峰值水涨船高、本地生活服务大战日渐白热化,直接拉动第三方配送需求暴涨。

  顺丰作为独立运力平台,凭借全场景服务能力承接了这波流量红利。

  外卖大战催生新格局

  2025年2月,京东(09618)以“零佣金+骑手全额社保”策略高调进军外卖市场,打破美团(03690)长期主导的竞争格局。4月底,阿里巴巴(09988)紧急整合饿了么与淘宝,上线“淘宝闪购”加入战局。

  三方在夏季掀起“0元奶茶”“疯狂星期六”等促销活动,饮品类订单因无时段限制、消费频次高成为增长主力。

  这场补贴狂欢在7月中旬遭遇政策降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倡议书,直指“内卷式竞争”让餐饮商家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人社部和商务部随后约谈三大平台,要求杜绝低于成本价倾销。

  8月1日,美团、饿了么、京东相继发布声明承诺规范竞争,但即时配送需求的觉醒已成不可逆趋势。此前,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峰值已攀升至2.5亿单,正不断追赶传统电商快递的业务体量,成为零售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上,“外卖大战”成为顺丰投资人首先关注的话题。

  顺丰同城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海金表态称,从行业周期看,中国近场零售增速很高,行业的渗透度会持续提升,是五年以上的大周期行业;从赛道看,行业玩家会越来越多,且资本关注度也很高,企业都会迎来增长困境期,所以会持续进行多场景、多渠道渗透;行业的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尤其大品牌、茶饮品类在“外卖大战”中吃到的红利最多。

  茶饮作为外卖大战的直接受益者,在顺丰同城的财报中也能侧面印证。2025年上半年,受惠于餐饮外卖商户上半年频繁开展营销活动,带动订单快速增长,令顺丰同城餐饮即配收入同比快速增长,其中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05%。

  总的来看,顺丰同城同城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3.1%至57.79亿元,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服务实现收入约44.67亿元,同比增长55.4%。高频消费场景的爆发,也同步带动商超便利、医药、母婴等非餐品类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推动顺丰同城非餐场景收入同比增28.6%至21.42亿元,其中面向商家的非餐场景收入更同比增长35.3%。

  此外,母公司顺丰控股同城即时配送业务实现不含税营收54.9亿元,同比增长38.9%,同城即时配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

  第三方平台稀缺价值凸显

  尽管补贴战行至中局,平台间的“基础设施竞赛”才刚启幕。

  京东正通过“七鲜小厨”现炒厨房业态布局供应链,宣称“外卖是为生鲜业务铺路”;美团斥资强化“浣熊食堂”可溯源餐饮体系,计划三年拓展1200家门店;阿里则整合饿了么、飞猪、盒马至“88VIP大会员体系”,构建消费生态闭环。

  顺丰同城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品牌、门店、电商平台、即时配送等各方的共同发力下,即时零售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当下各即时零售平台不断刷新单量记录,即配单量或将与电商快递单量“平分秋色”。

  当下各平台对物流履约能力的投入,实为争夺未来市场份额的卡位战。

  在流量多极化趋势下,顺丰同城的中立定位成为其核心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多个头部客户合作市占率保持领先,以其全场景、全品类的服务能力,与各行业大客户保持长期且深入的良好合作关系,并把握流量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的行业趋势,与各大流量平台深度合作。

  目前,顺丰同城已接入85万年活跃商家,较2024年同期增长55%,包括瑞幸咖啡(LKNCY)、霸王茶姬(CHA)等头部茶饮品牌,以及多个连锁药房。活跃消费者规模达2477万人,同比增长13%;年活跃骑手同比增长17.5%至约114万名。因订单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内部运营管理能力优化,月均收入突破万元骑手数同比增加107%。

  顺丰同城的服务场景已从餐饮外卖延伸至抖音超市"小时达"、淘宝闪购、微信私域零售等多渠道的非餐订单。

  “第三方灵活的运力调配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平台‘潮汐效应’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通过构建跨平台、跨场景的运力调度网络,实现高峰共享、低谷复用,在降低边际成本的同时提升整体效率。”顺丰同城相关负责人曾坦言,第三方即配将凸显更多的基础设施价值。

  据新华社数据,当前全国骑手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8月19日,京东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数量突破15万人;淘宝闪购和饿了么骑手数量达到2024年3.5倍,截至7月底,骑手月活数量整体增长181%,其中众包骑手整体增长236%;据美团官方数据,其2024年全年月均有单骑手数量为336万,在2023年,有过接单收入的骑手数量就已达745万。

  随着品牌方对跨平台流量整合的需求愈发迫切,加上主流平台自配送成本持续高企,第三方即配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

  这种协同效应在母公司顺丰控股生态内更为显著,2025年上半年,顺丰同城与顺丰控股一起服务的月结客户带来的外部增量收入达2.08亿元,同比增长29.5%。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近期完成外卖业务的更新和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升级,拼多多(PDD)也正测试自建即时配送服务,或引发新一轮资源争夺;中小商户在高补贴与流量依赖间的生存困境仍需系统性解法。

  从物流到即配

  而面对复杂履约需求,顺丰同城通过“科技+运营”双轨提效。

  截至2025年6月底,顺丰同城在全国有超300台无人车投入日常运营,承担起“最后一公里”短途接驳任务,覆盖60余城市,月均行程约2万趟;AI智能体工具优化骑手调度,提升“骑手+无人配送”结合的配送生态效率。与此同时,高净值商务场景需求催生“独享专送”服务收入同比翻三倍,2025年上半年,顺丰同城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约13.12亿元,同比增长12.7%。

  当然,不独顺丰吃饱吃好,外卖大战的风也吹到了物流领域的其他玩家身上。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快递业七家企业集体上榜,顺丰控股以2844亿元营收居行业首位,为500强中的第21名。

  而除了顺丰、菜鸟和三通一达均上榜外,新秀极兔速递(01519)也榜上有名。2025年上半年,极兔速递实现营收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1.6亿美元,同比大增147.1%。

  从“速度之争”到“效率之辩”,顺丰同城的盈利突破印证了第三方即时配送模式的商业韧性。未来,其他物流玩家会不会也将目光投向即配领域,值得期待。

  毕竟,这场由外卖大战点燃的配送革命,已经让即时配送的蛋糕越做越大;而运力的不可或缺,足以让顺丰们接单到手软。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