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波动风险较高的9月 对冲基金对美股持谨慎态度

环球市场播报
Sep 02

  尽管美国降息可能性渐增,但在 8 月成为净卖家后,对冲基金在 9 月初对买入美股仍持犹豫态度。对市场而言,9 月通常是表现黯淡的月份。

  理柏(Lipper)数据显示,更为传统的投资者同样呈现美股净卖出状态(卖出量大于买入量)。

  银行研究报告及投资领域消息人士指出,尽管全球股市接近历史高点,但仍面临大幅抛售风险;出于谨慎考虑,对冲基金并未参与近期的股市上涨行情。

  以下为对冲基金担忧背后的具体原因:

  1、保持观望

  高盛(Goldman Sachs)一份追踪截至 8 月 25 日数据的报告显示,8 月上旬对冲基金杠杆率(即借贷规模)大幅下降后,月末该指标再次下滑。

  8 月,标准普尔 500 指数(^GSPC)收盘上涨近 2%,目前仍接近历史高点;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全球股指亦处于相近水平。

  但高盛表示,对冲基金并未参与 8 月的股市上涨,反而持续卖出,“这表明其立场更为谨慎”。

  路透社周一获悉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给客户的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和欧洲市场用于交易的杠杆率下降 1%,这一数据进一步表明对冲基金的交易活动仍较为低迷。

  2、季节性风险信号

  过去 20 年中,美国股市有近半数年份在 9 月出现负收益。出于监管原因,企业在 9 月不得回购自身股票。

  厄伦资本管理公司(Erlen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布鲁诺・施内勒(Bruno Schneller)解释了系统化对冲基金的风险限制为何可能使其无法在未来股市下跌时买入:

  “从季节性来看,波动性往往在秋季上升,而系统化策略的持仓已处于高位 —— 因此市场的‘减震能力’将低于往常。”

  3、市场脆弱性

  波切斯特资本(Porchester Capital)首席投资官奥马尔・赛义德(Omar Sayed)表示,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 9 月下旬降息,美股大幅出逃的可能性较低,但风险可能潜藏于其他领域。

  这位前千禧年资产管理公司(Millennium)投资组合经理指出,日本、英国等国的国债收益率已被推升至多年高点,这一抛售现象表明其他市场存在脆弱性。

  “若观察英国 30 年期国债和日本 30 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数据,会发现它们正处于新高水平 —— 任一市场出现危机,都可能引发另一市场的危机。” 他说。

  2024 年 8 月,日本央行意外加息曾引发全球抛售潮,扰乱了股市走势。

  目前,日本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 3% 以上的近期历史高点附近。

  4、抛售恶性循环

  瑞银集团(UBS)市场与交易部门在周四发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当前美国股票直接持有者的持股规模(相对于其收入而言)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该部门估算,2025 年散户股票直接持仓规模将达到可支配收入的 265%,而 2021 年的历史高点为 243%。

  这些散户交易者占美国股票市场的比重略超 40%。

  厄伦资本的施内勒指出,这一情况值得警惕,因为若出现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迹象,促使股票持有者削减投机性支出,就可能引发股票抛售的恶性循环。

  他表示:“散户的买入力量强劲但脆弱 —— 当可支配收入的多倍资金涌入股市时,虽可能延长当前周期,但也会增加市场急剧逆转的风险。”

  5、中国相关交易动态

  与此同时,高盛数据显示,8 月中国股票迎来创纪录的资金净流入。

  摩根士丹利上周在一份报告中称,8 月有望成为自今年 2 月以来,对冲基金月度买入中国股票规模最大的一个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明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