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18亿美元重磅落子 海尔打通“车家生态”任督二脉

中国经营报
Sep 05

  日前,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Cartech Holding Company)正式宣布,成功完成战略入股汽车之家的交易交割及董事会改组。海尔集团董事刘斥出任汽车之家董事会主席兼CEO。

  随后,汽车之家系列高管任命消息在网上盛传。具体来看,王秋凤任汽车之家总裁,对业务目标负责,牵头业务,吴疆、于乐、钱超向王秋凤汇报,王秋凤向刘斥汇报;周生磊担任公司执行总裁,牵头中后台部门,向刘斥汇报;方兴担任公司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部和行政部,向周生磊汇报;刘永峰担任业务财务部总经理,向曾岩汇报;刘龙作为合规委员会代表,分管法务部,李园向刘龙汇报。CFO曾岩、CTO项碧波汇报关系不变,向刘斥汇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汽车之家的人事变动发生于8月29日且当日正式生效。9月2日,海尔卡泰驰方面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海尔卡泰驰方面表示:“此次人事变动出于业务发展考虑。此次管理层任命充分彰显了海尔对团队稳定性的重视,以及对汽车之家团队的价值贡献的认可。未来,管理层将共同领导汽车之家面向未来持续成长和创新。”

  斥资18亿美元入主汽车之家

  重金收购汽车之家是海尔拓展汽车生态的重磅落子。如此前公告所述,海尔集团通过旗下卡泰驰控股以总价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Yun Chen Capital Cayman)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的股份(基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汽车之家已发行在外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将继续作为汽车之家的主要股东之一,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在汽车之家约5.1%的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汽车之家8月2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包括董事刘斥、梁海山、龙泉、张翠美、周生磊及方兴以及独立董事刘峻岭、濮天若及汪大总。公司董事多数为“海尔系”背景。

  比如,海尔集团董事局董事、海尔集团卡泰驰汽车产业板块负责人刘斥,获委任为汽车之家董事会主席、董事、首席执行官以及董事会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主席。

  记者注意到,对于海尔卡泰驰入股汽车之家的标志性战略举措,刘斥表示:“四十多年来,海尔一直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踏准时代节拍持续创新。汽车之家的加入是我们构建汽车全链路生态的重要里程碑。汽车之家拥有优质团队和在汽车垂直领域的深厚经验,未来在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与生态资源的持续赋能下,将聚焦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推动业务智能化转型,持续完善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的服务平台,满足全球用户多元化的汽车生态需求。”

  谈及海尔布局汽车垂直媒体及服务平台的战略目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海尔布局汽车垂直媒体及服务平台是为了拓展业务边界,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入股汽车之家,海尔能进入这一高增长领域,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其次,构建汽车产业生态,整合资源。汽车之家在汽车内容、用户流量等方面有优势,海尔旗下卡泰驰有线下服务网络与数智化运营能力,二者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从内容到交易再到服务的完整生态。最后,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各环节提供优质体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汽车产业生态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未来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汽车之家独立引擎并入海尔生态

  据悉,依托卡泰驰的生态资源,海尔将全面支持汽车之家,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共同打造“内容+交易+服务”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出行平台新范式,全面提升用户在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各环节的体验,实现从内容触达、交易转化到服务闭环的无缝连接。

  对于如何具体落地“内容+交易+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以及卡泰驰的生态资源将如何与汽车之家的线上流量和内容生态形成互补,海尔卡泰驰方面告诉记者,在新董事会的战略指导下,汽车之家将保持独立运营,并积极融入海尔生态。未来,汽车之家将始终坚守“汽车第一社区”的初心,并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以落地“内容+交易+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

  记者了解到,海尔卡泰驰方面提及的上述四个重点发力方向包括:一是内容深化与泛化——持续提升垂直媒体内容的质量与专业深度,同时拓展覆盖用户在全汽车生态中的多元化需求。二是加速AI驱动与转型——卡泰驰与汽车之家将共同推进AI技术在内容生成、智能客服、场景化服务等多方面的应用,深化家车智能互联与智能硬件研发,全面提升O2O全链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三是用户体验优化——依托卡泰驰的线下网络与数智化能力,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其真实需求持续创造价值,全面优化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全流程的便捷性与个性化体验。四是O2O线上线下融合——结合卡泰驰成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与先进门店管理经验,汽车之家将加速构建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的新零售模式,通过持续扩展全国卫星门店网络,整合VR、AI等前沿技术,打造一站式O2O汽车生态体系。

  江瀚称,上述“内容+交易+服务”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出行平台新范式的核心差异化优势在于资源整合与协同。“海尔的线下服务网络、数智化运营能力与汽车之家的内容、流量优势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独特模式。其次,在重塑用户服务链路方面,内容上,借助汽车之家专业内容吸引用户,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交易环节,依托海尔的信誉和线下门店,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购车体验;服务方面,整合海尔的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从购车到用车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汽车服务各环节的割裂状态,实现了从内容触达、交易转化到服务闭环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不造整车”的海尔投资经

  近些年,国内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伴随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整体发展势头向好,不仅催生新机遇,更吸引了大量来自家电、科技领域的跨界者跨界掘金。

  “出海”则是汽车产业近些年当之无愧的“C位”话题,众多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据悉,汽车之家将借助海尔的国际化经验,继续拓展国际化布局,并尤其着力于支持中国车企“走出去”,以加快向全球智慧车生活平台升级。此举如何实施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海尔卡泰驰方面表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汽车之家正站在这一浪潮的前沿,以自身强大的数字平台和AI能力,为中国汽车品牌构建“出海引擎”。6月30日,汽车之家海外版正式上线,覆盖多家中国品牌车型,致力于为海外用户提供透明、可信的车型资讯与购车决策支持。同时,汽车之家计划逐步搭建全球化营销矩阵,从内容创作到精准传播,向全球消费者展示中国汽车的科技实力与创新理念,持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海尔在过去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建立了遍布全球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网络。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和能力延伸到汽车产业,助力中国车企出海。”

  对于上述举措背后的机遇,江瀚告诉记者,机遇在于中国车企出海需求增长。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崛起,车企对国际化布局和全球市场拓展的需求日益迫切。海尔的国际化经验和汽车之家的平台优势,可为中国车企提供从品牌推广、销售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助力其开拓海外市场。此外,还能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谈及挑战,江瀚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海外市场用户需求差异和本地化服务缺失。“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对汽车的需求、偏好不同,海尔和汽车之家需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本地化服务如售后维修、配件供应等不足,会影响用户体验。”

  实际上,除了入主汽车之家外,“不造整车”的海尔已经在汽车行业进行多维布局。凭借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海尔与部分车企共同搭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为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赋能。此外,卡泰驰已跻身二手车经销商头部。

  不久前,海尔还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深厚的产业底蕴,加速落实在新能源、供应链、大健康、全球创牌等多个前沿领域开展全面而深入的战略合作。

  此前,海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尔积极布局“车家生态”合作的背后,是兼顾拓展智慧家庭场景边界与开辟全新增长曲线的双重价值。“‘人车家’既是智慧家庭场景向移动空间的自然延伸——通过将汽车纳入智慧生态,打破家庭场景的物理局限,也是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增量空间的关键布局,借助跨领域融合创造新的产业价值,形成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