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央行本周料再度按兵不动 市场聚焦降息周期是否结束

智通财经
Sep 08

智通财经APP获悉,欧洲央行预计将在周四的政策会议上连续第二次维持利率不变。与此同时,投资者正密切关注欧洲央行是否会暗示降息周期已经结束。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7月的鹰派表态削弱了市场对欧洲央行将采取进一步宽松行动的预期。随后,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再加上欧元区经济表现稳健,因此欧洲央行目前没有太大必要采取行动。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市场策略师Guy Miller表示:“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目前对按兵不动相当放心。”

以下是市场关注的五个关键问题。

1、欧洲央行本周四会怎么做?

欧洲央行周四预计将把存款机制利率维持在2%不变。自上次会议以来,欧元区通胀略高于预期,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是欧洲央行预测的两倍,而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减少了不确定性。因此,决策者既没有理由现在降息,也没有理由提前透露下一步。汇丰首席欧洲经济学家Simon Wells表示:“他们希望在未来利率决策上刻意保持不透明。所以总体来看,这就是我们将得到的结果。”

2、美欧贸易协议是否改变了经济前景?

乍一看,影响不大。拉加德表示,欧盟15%的关税协议与欧洲央行此前设定的10%基准预期差距并不大。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关税对经济的冲击仍不确定,并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且关税进一步升级也是一种风险。荷兰国际集团(ING)全球宏观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我对该协议的批评或怀疑程度,可能比欧洲央行在会议上的态度更为强烈。”

3、欧洲央行本轮降息周期是否已经结束?

不一定。数位政策制定者并未排除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欧洲央行内部对于通胀是高于还是低于预期仍存在分歧。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已经结束降息周期。交易员则认为,到明年夏季还有约70%的概率再降息一次。

认为降息已结束的人指出,拉加德为进一步行动设定了较高门槛,经济前景必须大幅恶化才会有新动作。一些人甚至预计,考虑到德国的刺激措施,欧洲央行下次行动可能是加息。

不过,若关税带来的经济打击超预期、债市承压、美国降息推高欧元、通胀更低等因素出现,可能促使欧洲央行重启降息。

欧洲央行预计明年通胀将大幅低于目标水平。此外,欧洲央行最新的经济预测也备受关注。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025年的增长和通胀预期会小幅上调,但对明年的看法分歧更大。

4、法国的政治动荡对欧洲央行意味着什么?

这是不确定性的另一个来源,但要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想法还为时过早。

法国政府试图为不受欢迎的紧缩措施争取支持,但很可能在周一的信任投票中失利。如果市场变得更加紧张,人们可能会重新关注欧洲央行是否会使用其“传导保护工具(TPI)”购买债券。该工具旨在支持那些因非自身原因而面临债务压力的国家,不过很难说法国符合条件。

分析师称,提前大选可能使法国/德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差从目前的76个基点扩大至约90个基点。但去年相似的利差水平并未促使欧洲央行动用TPI,也没有出现严重蔓延至其他国家的情况,因此目前欧洲央行行动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5、欧洲央行是否担心央行独立性?

毫无疑问。拉加德表示,美国政府若试图罢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理事库克将对全球经济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决策者和经济学家警告称,美联储若屈从于特朗普政府的降息要求可能会助长通胀,同时更紧的金融环境会传导至欧元区,进而推高欧元。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市场策略师Guy Miller表示:“这关乎金融稳定。如果没有独立的美联储,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