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之外的答案:美的、海尔与格力的分化时刻

中国家电网
Sep 08

曾经因为规模排名前三而被并成为家电三巨头的美的、海尔、格力,如今在2025年的节点上,正在走向分化的路口。从2025年的中报成绩单来看,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凭借不同的亮点以及业务结构,仍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而格力电器虽然维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稳健,但却交出了一份既缺乏故事性也缺乏成长性的答卷。

有业内人士指出,格力电器乃至许多家电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能否需要在家电单一品类的独木桥上继续保持行业地位。而应对之法或许早已在美的集团以及海尔智家的财报中已经有所显现。

01

不同的增长点

细看美的集团以及海尔智家的中报,可以发现头部家电企业的增长已经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中美的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 2523.31 亿元,同比增长 15.7%;归母净利润 260.14 亿元,同比增长 25%。

这份双高增长成绩单的背后在于美的集团的增长动力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结构变化。其中白电板块仍然是核心营收贡献来源,但商业与工业解决方案业务也在迅速扩张。财报显示,涵盖新能源部件、楼宇智能、工业与自动化以及机器人在内的业务板块,上半年营收突破645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20%,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换句话说,美的集团已经走出了新的增长路径,从To B化、工业化、技术驱动等层面积蓄了新的增长动能。

而海尔智家的核心增长动能,则转变为数字化、高端化以及全球化。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海尔实现营收 1564.94 亿元,同比增长 10.2%;归母净利润 120.33 亿元,同比增长 15.6%,同样创下同期新高。

和美的集团不同的是,海尔智家的核心增长点来自海外。作为在海外布局更早、更广泛的企业,海尔智家的海外营收已经过半,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情况。上半年,海尔智家海外营收达790.79 亿元,同比增长 11.7%。其中包括南亚、东南亚、中东非在内的新兴市场成为了海尔智家海外的增长引擎。

此外,海尔智家还将AI运用在产品开发上,形成了“内容共建”的机制,并由此转化了14.9 亿元零售额。

曾经作为竞争对手的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在业务构成以及增长支柱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中美的集团通过工业化,向工业端谋求增长。而海尔智家则利用先发优势,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完成营收结构的改善以及规模的突破。

02

共同的答卷

然而,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交出超预期答卷的背后,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业内人士指出,不管是工业化还是数字化、全球化,其本质仍然是摆脱单一产品销量的限制,通过更新、更多的增长极,完成规模的突破。

简单来说,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的增长来自家电之外,来自中国之外。其中美的通过工业级解决方案,将营收来源从家电业务扩展到工业业务,以To B业务对冲白电周期。而海尔智家则走在生态化、数字化的道路上,以单品的创新继续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同时将智能家电单品与家具单品整合成成套智能家居方案,奠定了长期的增长方向。

而全球化更是成为了产业共识,美的集团通过港股上市,积蓄出海的资金力量与品牌力量。而海尔智家更早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了品牌的本地化发展,使海外营收持续增长。

以上两点意味着,头部家电企业未来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家电市场之内, 也不再局限在中国市场之内。从家电市场、中国市场走出去,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增长天地。

以格力电器为例,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的差距并不体现在家电板块,仅从白电领域而言,格力电器凭借凭借技术领先、核心部件的高自给率以及扎实的渠道体系,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三巨头。关键在于,在空调之外,格力电器是否能够继续建立新的增长极。

过去十年,中国家电行业几乎被价格战绑架,企业在一次次促销中消耗利润换取规模。然而,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的半年报表明,行业的未来已经不在于“更便宜”,而在于谁能在家电之外、中国之外走出新的增长路径。

格力的现状像是一面镜子,“只靠单品”的时代正在过去。而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的路径,则像是行业未来的两条坐标轴。它们的交集,或许就是家电业下一个十年的增长故事。

HEA.CN| 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原创科技门户

新媒体|  微博 微信 今日头条  界面 网易 搜狐 Facebook

涉猎 | 家电、数码、财经、电动汽车、家用清洁能源、VR、海外科技与投资

时评及投资建议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Mobile | 1709-2081-598 

编辑 / 作者:小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