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IAA Mobility首秀,真800线激光雷达预计明年量产

金融界
Yesterday

禾赛科技携最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组合亮相国际顶尖汽车科技盛会 IAA Mobility 慕尼黑国际车展。在这场全球汽车科技盛宴上,禾赛科技以其卓越的芯片化创新实力,推出了一系列引领行业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其中,车规级 800 线超远距激光雷达 ETX,凭借“全球线数最高+全球测距最远”两大硬指标再次刷新量产车载激光雷达新纪录,成为 L3/L4 级自动驾驶的感知王者;新一代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 FTX,以全球最广视野,补全了 L3/L4 级自动驾驶感知的最后一块盲区;而作为 L2 级辅助驾驶爆款车型的 “标配之王”,ATX 则持续展现着其在主流市场强劲的领先优势。

全栈自研破局:ETX 重新定义高性能激光雷达

作为此次 IAA 展会的明星产品,禾赛 ETX 以“全球线数最高+全球测距最远”的硬核实力,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这款专为 L3 及 L4 级自动驾驶打造的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是全球首款实现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全栈自研的车载激光雷达,包括【激光发射、信号处理、单光子接收】,三大核心模块100%全部自研并自主可控,首次打破了国产激光雷达依赖进口芯片的局面。

在关键性能指标上,ETX 创下多项行业纪录:ETX 具备真 800 线的超高线数,能够实现最高 0.05° x 0.025° 的角分辨率。在严格遵循 Class 1 人眼安全标准的前提下,ETX 拥有 400 米 @10% 反射率的超远测距能力,将车载激光雷达的测距上限再次提高了 30%,感知视野大幅延伸。在超高性能的前提下,ETX 视窗高度仅 32 毫米,较同类产品减少 35%,可完美适配舱内挡风玻璃后集成方案;功耗低至 11W,成为高性能远距激光雷达中的 “能效标杆”。

ETX 路口真实点云

ETX 400 米 @10% 反射率的超远测距能力

此外,ETX还是一款兼顾高性能与小体积、同时实现全天候、高反场景防误报的全能激光雷达。这些高性能突破背后,离不开禾赛第四代芯片平台的三大核心技术的深度赋能:

光矢量芯片 Photon Vector Technology(PVT):禾赛创新性采用纳米级光刻工艺定制高功率 VCSEL 激光器阵列,显著提升光子的收发效率,并通过调控激光束的状态参数,实现光场动量在三维空间的矢量可控分布。在提升 30% 测距能力的同时,显著减小设备体积与功耗。

光子隔离技术 Addressable Photon Isolation(API):禾赛基于独立可寻址收发器件构建的光子隔离技术,实现激光收发通道独立驱动,从硬件层面解决传统 SPAD 雷达的通道串扰问题,确保对真实世界的高精度还原。在面对高反射率目标物、雨雾场景等易引发点云误报的场景时,ETX 实现了误报率降低 95% 的重大突破。

波形解码引擎 Intelligent Point Cloud Engine(IPE):禾赛创新性地基于量子光学原理构建,以 246 亿次 / 秒超频采样技术,专利级多回波分离算法,实现纳秒级时域解析。在雨雾、沙尘、汽车尾气等典型干扰场景下,实现 99.9% 以上环境噪点的智能滤除。

这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确立了 ETX 在远距小目标与地面线探测领域的业界标杆,其感知能力在黑夜与恶劣天气下依然卓越。ETX 可清晰识别 300 米内水马(120x60 cm)、280 米内小动物(60x40 cm)、 150 米内小木块(15x25 cm)及 120 米内的地面线,极大拓宽了 L3/L4 级自动驾驶的安全操作场景。

ETX 在夜间识别 120 米内的地面线

ETX 的推出,不仅是禾赛数字单光子技术十年积淀的成果,更标志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核心芯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 到 “领跑” 的跨越。目前 ETX 已获得全球顶级车厂海外量产多个车型的定点,以及国内领先车企新车型定点,预计 2026 年启动批量交付,将加速全球 L3 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技术积淀护航:从芯片迭代到专利第一,构筑行业壁垒

禾赛在 IAA 展会上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作为全球最早布局激光雷达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的企业,禾赛自 2017 年起便组建芯片研发团队并前瞻性地布局 SPAD 技术,历经八年深耕,已成功推出 4 代芯片架构,且每一代均实现量产验证与性能飞跃:

2020 年,禾赛第一代高精度平台搭载于 XT16 量产,打开机器人测绘领域市场。

2022 年,禾赛第二代光电芯片一体化平台赋能 AT128,配套理想小米等主流车型。自 AT128 量产以来,禾赛科技就已实现收发模块器件与专用芯片的全链路自研。禾赛 AT128 凭借单光子级弱光探测灵敏度与定制化数字读出电路,在严格遵循 Class 1 人眼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将 200 米@10%反射率的目标探测能力确立为行业基准。这种“光电器件-芯片架构-算法优化”的垂直整合技术体系,为后续禾赛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技术突破奠定了核心基础。

2023 年,禾赛第三代纯固态平台落地 FT120,成为全球首款车规级规模化量产的数字激光雷达,已装配极石汽车;在 2023 年底,禾赛完成了对瑞士芯片设计公司 Fastree 3D 的战略并购,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数字激光雷达专利技术储备最早、最深厚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进一步整合全球顶尖 SPAD 专利技术,形成 “自研 + 并购” 的技术护城河,巩固了在数字激光雷达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2025 年,禾赛第四代数字单光子平台已率先在 ATX 量产、并且明年将在 ETX 上全面量产落地,集成双核 CPU、8 核 APU 及 256-core 波形处理核,实现性能、质量、成本的再次跨越。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禾赛专利数量的 “绝对领先” 与研发投入的持续深耕。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禾赛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拥有超 1900 项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其中全球公开专利总量超 1600 项,位列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第一(数据来源: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这些专利覆盖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SPAD 芯片、光子抗干扰技术等核心领域,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这不仅印证了禾赛在芯片研发领域布局更早、投入更深的战略定力,也为其持续突破激光雷达性能瓶颈、实现全栈自研技术落地提供了核心支撑。

量产落地引爆市场:ATX 推动智驾平权,FTX 补全感知拼图

此次展会上,禾赛科技同步展出了 ATX 与 FTX 两款产品,分别从 “L2 主流场景标配普及” 与 “感知视野补盲突破” 两大维度发力,为全球 ADAS 市场的变革升级注入多元动能。

作为 L2 辅助驾驶的 “标配之王”,ATX 凭借最远 300 米、最高 256 线高清部署、99.9% 环境噪点滤除能力,以及极致小巧的设计,已成为国内 ADAS 市场爆款车型的 “安全标配”。截至 2025 年 6 月,ATX 合作车企覆盖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 11 家国内头部品牌。其中包括国内科技生态巨头旗下豪华 SUV 的全系标配,该车型发布 1 小时内斩获 28.9 万辆订单。更值得关注的是,ATX 已渗透至 10 万元级车型,在 “智驾平权” 趋势下,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阶辅助驾驶的安全与便捷。

全球最广视野的纯固态补盲雷达 FTX,则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补全 “盲区监测” 的关键一环。FTX 采用纯固态电子扫描技术,实现最大 180° x 140° 视场角,测距达 30 米 @10% 反射率,点频 49.2 万点 / 秒,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 2 倍;同时体积大幅优化,重量较上一代减少 66%,外露视窗面积仅 50×30 mm,可灵活嵌入车身,精准检测路桩、宠物等低矮障碍物,助力自动泊车与安全变道。FTX 计划于 2026 年量产,将进一步完善禾赛 “远距 + 近距” 的激光雷达产品矩阵。

FTX 真实点云

重塑全球格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引领全球 ADAS 产业升级

此次 IAA Mobility 展会,禾赛不仅展示了 “芯片 - 产品 - 量产” 的全链条能力,更以技术突破与市场落地双重实力,推动全球 ADAS 产业进入 “中国引领” 的新阶段。从打破进口芯片依赖,到定义高性能产品标准,再到推动智驾平权与 L3 落地,禾赛的实践正改写激光雷达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 过去由欧美企业主导的技术壁垒被突破,中国企业凭借全栈自研能力与规模化量产优势,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感知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在自动驾驶技术从 L2 向 L3/L4 级跨越的关键时期,禾赛科技的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家族为这一技术飞跃注入了核心动力。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的眼睛,而核心芯片则是眼睛的视网膜。禾赛科技作为全球首个实现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全栈自研的激光雷达企业,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通过芯片级的创新突破,禾赛科技再次重新定义了高性能激光雷达的行业标准,更以其扎实的量产落地能力,确保这些顶尖技术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未来禾赛将持续以芯片级创新为核心,推动激光雷达性能与成本的极致平衡,为全球主机厂与 ADAS 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感知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从 “技术概念” 走向 “现实生活”,为全球智慧出行贡献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栎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