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最大幅就业数据下修后,滞胀担忧加剧

环球市场播报
Sep 10

  美国劳动力市场并非最初显现的那般强劲。

  美国政府周二发布的一项重大数据修正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的 12 个月里,美国经济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较最初报告少了 91.1 万个。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初步估算,这是至少二十年来最陡峭的一次就业数据下修。

  这一令人清醒的数据修正发布前数日,8 月非农就业数据已显示就业市场放缓趋势仍在持续。当月就业增长远低于预期,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 2.2 万人,过去三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也仅为低迷的 2.9 万人。

  此外,经小幅下修后,6 月非农就业数据成为 2022 年 12 月以来首次月度下降。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指出,“上月滞胀中的‘滞’(经济停滞)特征愈发明显”。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同时通胀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经济现象。

  疲软的数据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Federal Reserve)降息的预期,同时也引发担忧:若通胀持续高企(粘性通胀),当前牛市可能已接近拐点。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此次数据修正印证了经济正处于放缓态势:“我认为经济正在走弱,” 他周二向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表示,“至于这是走向衰退,还是仅仅是经济放缓,我尚不确定。”

  经济学家警告,美联储在下周的会议上将面临艰难的平衡难题:降息力度过大,可能会助长本已高于目标水平的通胀;而降息过于谨慎,则可能将脆弱的劳动力市场推向更深层次的衰退。

  这种矛盾周二在债券市场已有所体现: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代码:^TNX)攀升 4 个基点,至 4.1% 附近;3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代码:^TYX)则突破 4.7%。这一走势扭转了此前因市场押注美联储降息而出现的部分涨势,且表明随着关键通胀数据 ——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发布,交易员们可能正愈发警惕衰退(甚至滞胀)风险。

  “若周四发布的 CPI 数据显示通胀上行趋势加剧,市场将开始担忧滞胀,” 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 Northlight 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克里斯・扎卡雷利(Chris Zaccarelli)表示,“今年牛市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但我们可能正接近一个拐点,牛市将再次面临考验。”

  彭博社(Bloomberg)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普遍预计 8 月 “核心” CPI(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较大品类)将环比上涨 0.3%、同比上涨 3.1%,这一水平仍远高于美联储 2% 的通胀目标。

  PNC 金融服务集团(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首席经济学家格斯・富奇(Gus Fucci)向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表示,他预计通胀压力将持续:“随着企业将更高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通胀正开始回升,这将是 2025 年剩余时间里的主要趋势。”

  “放缓幅度进一步加大”

  此次数据修正本身将月均新增就业人数几乎腰斩,从 14.7 万人降至 7.1 万人,其中信息业、专业服务业以及休闲酒店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幅度最为显著。

  “整体趋势并未发生太大改变,” 富奇补充道,“2023 年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2024 年就业增长放缓,而今年我们看到经济放缓幅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学家表示,此次就业数据大幅下修,很可能源于美国劳工统计局 “出生 - 死亡模型”(birth-death model)的缺陷。该模型用于估算政府记录中尚未涵盖的新成立企业的雇佣与解雇情况,本意是反映小型企业的人员流动,但在经济承压时期可能会出现估算过高的情况。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塞缪尔・汤姆斯(Samuel Tombs)认为,今年数据下修的大部分原因 “似乎是新成立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低于劳工统计局最初的推断”。

  不过,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提醒,此次数据修正可能夸大了经济疲软程度,并指出这类修正数据在后续发布中往往会被上调。他们估算,月均新增就业人数可能更接近 10 万人 —— 虽低于最初报告,但不像周二数据显示的 7.1 万人那般低迷。

  此次数据下修的幅度迅速在华盛顿引发反响,就业数据的可信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美国副总统 JD・万斯(JD Vance)在数据发布后表示,“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已经变得极其无用,其程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则向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施压,称其 “显然已没有任何借口,现在必须降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明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