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富再战IPO,力压京东物流夺第一,美的集团贡献41%收入,佛山城又造富了

新财富杂志
Sep 11

角逐内卷的物流市场,安得智联以27%的市场份额,力压京东物流,占据中国家电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榜一”位置,但领先优势较小,市场格局随时会发生巨变。其上市募资,有利于开拓新市场,也将助力美的集团在海外拓展。

2024年,安得智联大客户数量占比为1.6%,但贡献了59%收入,尤以美的集团贡献为大,达到41%。突击入股的海信集团方稳坐第二大股东,给钱还给订单,关联交易额从投资前2024年的0.37亿元预计暴增至2027年的18亿元。到2027年,美的集团和海信集团带来的关联交易上限或达到143亿元,占安得智联收入的一半,这是否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其IPO的定价?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鲍有斌

广东省第三城佛山,又在造富了。

继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后,又一个家电巨头内部孵化的物流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这就是美的集团(000333/00300.HK)旗下的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得智联”)。

2025年8月27日,安得智联向港交所递表,保荐人为中金公司(601995/03908.HK)和摩根士丹利。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何享健家族控制的第十家上市公司,造富效应也将惠及多人。

美的集团历史上实施过多轮股权激励,掌门人方洪波现直接持有1.17亿股,身家约90亿元,堪称摸到了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按发行市值计算,其通过宁波美越持有的安得智联股权,价值约6000万元。

安得智联对员工持股早有安排,连同美的集团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270余人持有其近两成股份,价值约13.68亿元,人均500万元左右。安得智联董事长梁鹏飞在多家持股平台拥有较高份额,股权价值超过2亿元。

01

何享健家族将迎第十个IPO,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7373亿元

早在2023年7月,美的集团就计划分拆安得智联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由于安得智联注册地位于安徽芜湖,当年12月,中金公司代表其向安徽证监局递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但其后并无更多进展。

2025年4月,美的集团做出调整,分拆安得智联至港交所主板上市。8月末,安得智联正式提交港股IPO申请。

美的集团已为安得智联港股上市“打好样”。2024年9月,美的集团完成港股IPO,成为海尔智家(600690/06690.HK)后又一个“A+H”上市的家电巨头,中金公司亦是保荐人之一。

安得智联IPO前,美的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美的智联持有其52.94%股份,上市后,美的集团仍是控股股东。

最近几年,美的集团还收购了多家A股公司,持续扩大资本版图。

2020年3月,美的集团旗下美的暖通以7.43亿元受让合康新能(300048)2.09亿股,占比18.83%,由此获得控股权。

2021年2月,美的集团直接下场,以22.97亿元受让万东医疗(600055)原控股股东鱼跃科技所持24.09%股份;2022年3月,美的集团通过定增增持,持股比例提升至45.46%。

2022年5月,美的集团再以“委托表决权+定增”方式,从深圳资本集团手中取得科陆电子(002121)控制权。

加上安得智联,美的集团将控制5家上市企业、6个上市平台。

在新财富500创富榜上,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多次成为广东首富,其与独子何剑锋、儿媳卢德燕、女儿何倩嫦还控制美的置业(03990.HK)、盈峰环境(000967)、百纳千成(300291)、顾家家居(603816)、会通股份(688219),连同美的集团系上市企业,共计控制9家上市企业(表1)。安得智联将成为何享健家族控制的第十家上市企业,美的集团和体系外各5家,平分秋色。

2025年上半年,这十大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926亿元,净利润约284亿元,总资产6653亿元。其中,美的集团实力最强,营收、利润、总资产和市值等均遥遥领先其他兄弟企业。安得智联收入位列第二,净利润位列第五。只有百纳千成小幅亏损0.2亿元,十大企业整体经营较稳健。

至2025年9月9日,9家已上市企业的总市值为7373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总市值5927亿元,占比超过80%;万东医疗和科陆电子的市值为百亿元级;盈峰环境、顾家家居的市值为200亿元级。安得智联以细分市场第一上市,百亿市值不是奢望。

02

与京东物流竞争,安得智联拿下细分市场第一

据灼识咨询统计,按2024年收入计,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京东物流(02618.HK)、中国外运(601598)以874亿元、317亿元分列第一和第二名,市场份额分别是2.8%、1%。安得智联收入163亿元,份额0.5%,排名第三,与前两名差距较大,只领先第四名21亿元。该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合计只占到5.2%(表2)。

如果将市场范围缩小,则安得智联是中国综合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更细分的领域,是中国家电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市场,2024年,这一市场的总规模为415亿元,安得智联以112亿元的收入和27.1%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排名前五的企业占据80.7%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表3)。

但安得智联在该细分市场和对手并没拉开差距,第二名(23.2%)和第三名京东物流(21%)的市场份额只比安得智联少4至6个百分点。若无美的集团当年为其贡献的近77亿元收入,安得智联只怕会落后京东物流,滑到第三。

2022年至2024年,安得智联营收从142亿元增加至187亿元,净利润从2.2亿元增加至3.8亿元,增幅分别为32%、73%。至2025年9月9日,港股申万“快递”板块企业市盈率均值为39倍、中值为36倍,以此估算,安得智联发行市值或在140亿元至150亿元,比上市前融资后估值增加一倍左右。

2025年上半年,安得智联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幅都超过20%,分别达到109亿元、2.5亿元,全年净利润或能冲刺5亿元。有实打实的业绩加持,再加上细分市场第一的江湖地位,其上市后总市值有望站稳百亿元之上。

03

1.6%大客户贡献59%收入,供应链物流业务占主流

安得智联含着金汤匙出生,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也就是美的集团物流业务板块开始运营时。2011年,其成为独立公司,2023年8月完成股改,总部位于佛山顺德。

不同于传统物流提供商,安得智联多年服务美的集团,深度融入其产业价值链,并独创了“1+3”供应链物流模型。其中的“1”,指全链路端到端的物流能力,“3”指三大核心解决方案支柱,即一盘货统仓统配(简称“统仓统配”)、最后一公里送装一体(简称“送装一体”)、生产物流。安得智联将此相结合,精准匹配库存规划和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实现零部件以分钟级精度配送至生产设施,支持客户完成精益制造、准时制生产。

青岛啤酒(600600)就是典型客户,安得智联为其提供统仓统配服务,并运营共配中心,通过向上游拓展服务,提供“干仓配”一体化服务,实现了端到端F2B(工厂到企业)供应链整合。在下游,安得智联支持青岛啤酒“商流交易与物流交付分离”模式,从而为其分销商赋能。

据招股书,在某地,安得智联为青岛啤酒整合93家分销商仓内运营,并设立两个一盘货共配中心,使该区域物流仓库数量减少98%,端到端物流成本降低15%,配送时间减低50%,产品保质期提升30%。

安得智联与婴儿配方奶粉头部品牌飞鹤的合作是另一个案例,其为后者提供定制化的在线、线下全渠道供应链服务,使之产品配送时间降低5%。安得智联亦可提供弹性服务,运营承载量最高可达飞鹤日常产能的3倍。

2024年,安得智联的客户数量为8400名,其中合作超过3年的达到2388名,比2022年增加一倍多。除了家电企业,家居、快速消费品、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光伏企业都是安得智联的主要客户群体。

安得智联将收入分成两大板块: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简称“供应链物流”)和基础物流。

2022年至2024年,其供应链物流客户数量从3500家增加至5400家。其中,年收入贡献超过3000万元的大客户从61家增加至84家,2024年合计为其贡献收入110.5亿元。

简单测算可知,其大客户的数量占比为1.6%,贡献了供应链物流业务67.6%的收入,以及公司59%的总收入。但是,如果不考虑美的集团,则后一占比将急剧下降到18%。2024年,其供应链物流客户平均贡献的收入为300万元,而每个大客户平均带来的收入为1.32亿元,差距甚大。

2024年,基础物流的客户数量增加至3000名,平均每个客户收入77万元,大约是供应链物流客户收入的1/4。

04

美的集团独占四成收入,海信集团亦“添柴加火”

2022年至2024年,安得智联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一半左右的收入,且大客户较为稳定,来自杭州和北京的物流供应链同行(或是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一家上海的食品饮料公司、一家广州消费品公司,长期位列其前五大客户之列。

美的集团年收入数千亿元,成千上万件大家电需要物流服务完成履约,肥水自然不流外人田,这给安得智联贡献最多订单。

2022年至2024年,美的集团都是安得智联的最大客户,双方交易金额为53.4亿元、59.4亿元、76.8亿元,占安得智联收入之比为38%、37%、41%,三年合计贡献收入近190亿元。

2024年,安得智联从家电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中获得112亿元收入,美的集团贡献比例高达68.6%。2025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再贡献约44亿元交易额,占安得智联收入的40%。

五大客户信用期最长是60天,美的集团付款非常爽快,只有20天信用期,为时最短。

尤为重要的是,美的集团2024年在自身营收增幅只有9.5%的情况下,为安得智联贡献的收入为76.8亿元,比2023年增长29.3%,绝对增量为17.4亿元,占安得智联当年总收入增量(24.4亿元)的71%。

根据预测,2025年至2027年,美的集团与安得智联的关联交易上限将从93.5亿元增加至125亿元,三年合计近329亿元(表4)。

海信集团对安得智联的收入贡献也不可忽视。

2025年6月,安得智联实施增发,海信电子认购股份,成为其股东。在这一投资前的2024年度,海信集团控股与安得智联的关联交易金额只有0.37亿元,投资后则迅速放大,预计上限将从2025年的2亿元增加到2027年的18亿元,而安得智联2024年第二大客户贡献的收入为9.8亿元,其提升力度,可见一斑。

至2027年,美的集团和海信集团控股预计合计为其贡献143亿元收入。两大股东为增厚安得智联的业绩,不遗余力。

相对而言,海尔集团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与其旗下日日顺的关联交易金额仅占日日顺收入的三成左右,2022年为31.6%,比安得智联少近10个百分点。

关联交易过高,是否会影响资本市场评估安得智联的价值?

美的集团数千亿元收入的大盘子,按照产品可分为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其他。安得智联的收入归到“其他”,2024年占该项收入的比例为56%,占美的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4.6%。

但安得智联对美的集团的贡献不能单纯用营利来衡量。在城市配送领域,美的集团85%以上的订单为当日达,98%的订单为隔日达,都需要安得智联完成最后1公里服务。在提升企业客户全链路价值和个人用户服务体验上,安得智联的角色不可替代。

本次港股IPO募资,安得智联除了用于数智化研发、拓展国内物流解决方案的深度和广度,还将开展供应链国际化业务,深度协同美的集团全球业务覆盖。

05

统仓统配“以价带量”,送装一体“既快又高”

供应链物流占安得智联的总收入比例始终超过85%,2022年至2024年从121.64亿元增加到163.43亿元,两年增长34%。基础物流业务的收入两年增长15.6%,占比下滑到12.4%(表5)。

安得智联的供应链物流又细分为三块:统仓统配、送装一体和生产物流。统仓统配占其总收入的比例接近2/3,送装一体、生产物流以及基础物流业务的收入占比都超过10%,差距逐渐拉平。

统仓统配是管理成品从工厂或CDC(中央配送中心,Central Distribution Center)到配送仓的配送,直至末端配送。其旨在通过“短链”交付,精准匹配消费需求,提升配送效率,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这种模式让客户较为省心,也是安得智联的基本盘,但毛利率并不高。

2022年至2024年,其统仓统配业务的毛利率在6.5%至7%之间,只比基础物流(1.4%至2.8%)高,和生产物流相当,明显低于送装一体。安得智联为争夺更多统仓统配客户,2023年、2024年连续采取“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2024年,其统仓统配业务完成收入120.53亿元,同比增长13%,比2023年增幅多2个百分点,代价就是毛利率降到6.7%,“以价带量”取得一定效果。

送装一体就是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末端配送以及专业安装服务。消费者省事了,愿意支付一定费用。根据披露,安得智联在全国运营3500个活跃送装网络,共有7.7万名司机及安装师傅,覆盖100%乡镇,尽量做到“一次就好”。

其送装一体业务成长更快,2022年到2024年收入增长43%,比总营收增幅多11个百分点。且毛利率始终最高,2024年为14.8%,毛利润为3.4亿元,超过基础物流和生产物流之和(2亿元),占总毛利的比例为25%,比其营收占比多14.3个百分点。

基础物流的收入规模和送装一体基本相当,但毛利润不到后者20%。不过,基础物流业务另有使命,可将收入低、毛利率低的客户转化为供应链物流客户,起到导流作用。

安得智联的综合毛利率保持在7%上下,服务成本占收入的93%。服务成本中,占大头的是物流运力和仓储资源采购,2024年分别支出约103亿元、20亿元,合计占服务成本(132亿元)的90%以上。

安得智联主要通过地面运输配送,其可调配的运输车队有近59万辆车,除了自有资产、长期合作车辆,更多来自第三方运输供应商。2022年至2024年,安得物流从最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4.1亿元、7.3亿元、8.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11.4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

轻资产运营的安得智联,分销及销售、研发、行政和财务成本都不高,得以持续盈利。2022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从2.15亿元增加到3.8亿元,净利润率从1.5%微增到2%。

值得关注的是,至2025年6月末,安得智联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约15亿元,刚够覆盖短期借款及长期借贷到期部分(14亿元);流动资产60亿元,已不及流动负债规模(69亿元)。

现金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安得智联多年分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合计派息超过5.8亿元,削弱了现金储备能力。

06

海信集团15亿元突击入股,员工持股平台人均市值500万元

美的集团应该是国内家电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次数最多的一家,安得智联是其第一家分拆上市企业,员工激励早早安排好。

2021年8月,安得智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成立宁波迅驰等多个持股平台。

2021年10月,美的智联以约5.02亿元,向宁波迅驰等持股平台转让安得智联1.317亿股(占总股本24.39%),每股成本大约为3.81元。

2023年6月,美的智联以7028万元,向持股美的集团的员工持股平台宁波美煜、宁波美越、宁波卓奕合计转让安得智联1449万股,每股成本为4.85元。宁波美越是以方洪波为首的美的集团8个核心高层的持股平台。

2025年4月和6月,美的智联再以7.5元/股成本,向安得智联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转让717万股。期间,美的智联曾少许回购,持股平台之间相互转让了部分股份。

至2025年6月,安得智联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13.15%,美的集团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6.39%,两者合计为19.54%。

美的集团财大气粗,安得智联在递表前,只对外融资一轮。

2025年6月,海信电子、天津顺和、钟鼎晟观、隐山致能、美科启信等五家投资者以9.259元/股的成本,认购安得智联增发的2.052亿股,合计斥资19亿元。

美的集团和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安得智联超过72%的股份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招股书整理

美的集团的老对手海信集团控股,通过海信电子出资15.2亿元,认购1.64亿余股,占安得智联增资后总股本的22.03%,稳居第二大股东。海信系代表段跃斌出任安得智联董事。

美的智联持股稀释至52.94%,但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拥有约19.54%股份,且持股0.43%的美科启信的GP为美的集团下属企业美的创投,美的智联实际可影响的表决权也超过72%,控制权较稳固(附图)。

增资完成后,安得智联总股本从5.4亿股增加至7.452亿股,如果以9.259元/股测算,其投后市值约为70亿元。美的集团和安得智联持股平台的持股市值约为13.68亿元。

《新财富》杂志根据企查查统计,所有持股平台中,有限合伙人共276人(有重合),人均持股市值约500万元。

安得智联的管理团队以董事长兼总裁梁鹏飞领衔,其在美的集团任职近20年。财务总监、董秘兼公司秘书马良、人力资源总监汪洋,亦是美的集团多年老兵。

首席运营官林凯、首席技术官史雄锋、首席产品官林泰恩则属外部人才引进。其中,林凯曾任上海韵达货运财务副总裁,圆通速递财务总监、副总裁等职,目前主要负责经营战略及区域及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

史雄锋曾在唯品会顺丰科技、蔚来等公司任职,目前主要负责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化系统建设。林泰恩曾担任顺丰创新中心副总裁、北京兆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现主要负责产品及解决方案事宜、海外业务、投融资及资本运营。管理层成员都是75后,正是当打之年。

作为美的集团的封疆大吏,2022年至2024年,梁鹏飞领取的基本薪酬合计为2565万元,超过了美的集团多数副总裁。其在宁波迅驰、宁波浩普、宁波集越、宁波欣佑都持有较高合伙份额,合计持有安得智联权益2496万股,占比为3.35%,按照9.259元/股测算,市值约2.3亿元。

安得智联发行市值若达到150亿元,所有持股高层和员工的账面财富将更高。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并未出任安得智联任何职务,其在宁波美越持有最多份额(39.76%),由此间接持有安得智联706万股份(0.95%),市值约6500万元。其更大财富还是在美的集团的直接持股1.17亿股,市值约90亿元。

2021年5月,日日顺提交招股书,计划登陆创业板,经过多轮问询,最终还是在2024年10月终止上市。安得智联选择冲刺港股,是否会更幸运点?

投稿、商务合作,可联系:xcf@stcn.com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