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亏损超7亿 “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业绩掉队

中国经营报
Sep 11

  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以下简称“黑芝麻智能”)依然深陷亏损泥潭。

  近日,黑芝麻智能对外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报告期内,其营收达到2.53亿元,黑芝麻智能官方对此宣称“同期收入再创新高”,但在另一边,其净利润则为-7.62亿元,而上一年同期则为11.05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当前面临亏损的情形下,黑芝麻智能仍在“跑马圈地”,进入多个细分领域,公开信息显示,黑芝麻智能已陆续布局机器人、轨道交通安全等新领域,如今年8月18日,其宣布正式进军轨道交通主动安全领域。

  “黑芝麻在亏损期仍进军机器人、轨交等新场景,是基于技术同源、寻找发展第二曲线”的考虑,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向记者表示,黑芝麻智能的多元化扩张也面临资源分散、商业化进度不确定的风险。

  净利润骤降近170%

  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辅助驾驶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

  NE时代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份,L2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61.98%,相关车型销量超过500万辆,其中L2++及以上渗透率超过20%,相关车型销量接近170万辆。

  但在国内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头顶“智驾芯片第一股”的黑芝麻智能却面临盈利困局。

  黑芝麻智能官网显示,其创始人是单记章,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8月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40.38%,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下滑169.01%,而在2024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净利润为11.05亿元,同比增长129.63%。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黑芝麻智能上半年营收增长,与其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增加密不可分。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的高阶辅助驾驶芯片上半年持续实现量产化交付,基于A1000系列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于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新款车型、东风奕派008及其他头部车企多款车型上量产出货。”黑芝麻智能方面认为,其量产经验更加成熟,为辅助驾驶方案升级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对于骤降的净利润,黑芝麻智能方面曾在今年8月22日的盈利警告中解释:“因本集团雇员授出奖励而产生的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以单记章为例,公开信息显示,2021—2024年,单记章的薪酬总额分别为5129.8万元、1.01亿元、1.39亿元及1.66亿元。

  除此之外,对于亏损,黑芝麻智能方面还表示,与其在“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产生的开支”有关系,同时“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而开源证券研报也认为,黑芝麻智能今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不及预期”。 光大证券研报则认为,黑芝麻智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8.67亿元,主要系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19.32亿元”。

  外界关注的是,在当前仍面临亏损压力的大背景下,黑芝麻智能是否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呢?记者日前联系黑芝麻智能相关方面进行采访,但其并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

  面临亏损局面的另一边,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智驾芯片市场,相较其他同行,黑芝麻智能还面临营收增速放缓的压力。

  Wind显示,2022—2024年,黑芝麻智能营收增幅分别为173.96%、88.46%、51.81%,今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40.38%。而公开信息显示,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对于黑芝麻智能与地平线的营收增速差异,柏文喜认为,这与双方客户结构、是否采用“以价换量”策略及基数效应等因素有关。

  核心业务毛利率“腰斩”

  在陷入亏损境地背后,黑芝麻智能毛利率也呈现下滑趋势。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毛利率为24.79%,2024年同期为50.00%,地平线在2024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9.04%、65.36%,也即与上市同行相比,黑芝麻智能毛利率呈现出“腰斩”之势。

  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或与黑芝麻智能主要业务毛利率下滑息息相关。

  相关信息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为20.9%,而2024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47.2%。黑芝麻智能方面对此声称:“是由于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场景的拓展导致相关方案增加了硬件组件和人力成本投入。”

  在核心业务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之外,黑芝麻智能另一块主要业务则是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达到0.16亿元,占黑芝麻智能营收比例约为6.3%,毛利率为82.4%,而2024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86.6%。黑芝麻智能方面表示:“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不过柏文喜则分析认为,黑芝麻智能毛利率下滑与行业价格竞争、规模不经济等因素有关,如在后者方面,柏文喜认为,黑芝麻智能出货量虽增长,但尚未跨过芯片行业“盈亏平衡点”,“导致单位固定成本摊销高”。

  尽管如此,黑芝麻智能当下仍在加大研发投入。

  来自黑芝麻智能方面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研发开支为6.181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6.873亿元,减少10.1%。黑芝麻智能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我们研发活动的效率提升,导致员工成本减少。”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2025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244%。在行业人士看来,由于芯片行业技术壁垒深、产品迭代快、竞争激烈等因素,以高研发投入驱动增长的模式在业内并不少见。

  不过对于上述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柏文喜认为,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市占率能否扩大。如在后者方面,柏文喜认为,目前黑芝麻智能市占率低于地平线。其表示,若黑芝麻智能市占率提升不及预期,“高投入将变成‘无底洞’”。

  多元化扩张风险暗存

  尽管当下仍深陷亏损,但黑芝麻智能却在谋求进入更多细分赛道。

  今年8月18日,黑芝麻智能方面对外宣布正式进军轨道交通主动安全领域,推出面向高速运输网络的AI障碍物检测与预警系统。其同时表示,该系统凭借突破性超长距探测能力与车规级高可靠性,成功获得国内头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的选型认可,预计订单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此次进军轨道交通市场,为公司开辟了全新的增长赛道。与AEye的联合方案获得国内头部OEM的选用,充分验证了黑芝麻智能的技术落地优势。”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表示,“我们将持续把高可靠、高性能的车载计算能力延伸到更广阔的交通场景。”

  除了轨道交通领域外,黑芝麻智能还因进入机器人领域而引发市场关注。

  如今年8月28日,黑芝麻智能跟具身智能创新技术与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据悉,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开发、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共建与国际市场拓展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推进高性能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与应用创新。

  “本公司已开始在泛机器人领域强化芯片及方案布局,通过本公司与头部机器人企业深度合作。”黑芝麻智能方面表示,其在人形机器人、机器狗、足式机器人、割草机等多领域场景下积极部署芯片及算法等产品方案。

  黑芝麻智能方面同时还对外透露:“通过参投等资本运作形式,布局机器人多场景拓展,适配本公司芯片的方案正在开发阶段,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同时进行业务突破和拓展。”

  在业内看来,黑芝麻智能进军轨道交通主动安全、机器人等细分赛道,与其技术积累、技术通用性、寻找业务新增长点及便于资本市场融资等因素密不可分。如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柏文喜直言:“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估值高,多元化有利于后续融资。”

  对于黑芝麻智能的多元化扩张,柏文喜认为面临“资源分散”“商业化进度不确定”的风险。如在前者方面,柏文喜表示:“若机器人业务短期内无法贡献收入,将拖累主业务。”

  对于未来如何提升自身议价能力、毛利率低于上市同行原因及多元化扩张是否分散有限资金与研发资源等问题,记者此前致函黑芝麻智能方面,其此后回复称:“公司已于近期正式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业绩,并通过官方业绩发布会及公告等渠道进行了详细披露,暂不方便接受单独的媒体采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