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奔涌共振驱动港股流动性稳步提升

证券日报
Sep 16

  ■李文

  今年以来,内外资持续涌动香江。上周(9月8日至12日),港股市场主要股指集体上涨,南向资金合计成交净流入达608.22亿港元,单周净流入规模创下5月份以来新高,且已连续17周保持净流入态势。此外,外资机构密集“扫货”优质潜力港股。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

  可以说,当前港股市场的资金面改善,正呈现内外资“共振”的特征。一方面,市场判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为国际资本流向改变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南向资金作为“稳定器”,为港股提供了增量资金支撑,两者共同推动港股流动性水平稳步提升。

  笔者认为,多路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港股,是港股估值吸引力、流动性预期、资产稀缺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当下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也蕴含着深层次的资金流动逻辑,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

  第一,内外资持续涌入港股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再平衡”的逻辑调整。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剧,而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复苏态势,新产业、新技术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回升。作为外资机构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重要渠道,港股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同时,伴随着年内港股市场表现持续强劲,赚钱效应凸显,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配置的需求不断增加。

  第二,港股估值修复具备“业绩+资金”双重支撑。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30%,在全球市场中表现十分亮眼。从港股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表现来看,中资港股盈利继续修复,焦点板块的景气优势得以延续,新消费及AI产业链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且盈利维持高增长态势。

  尽管如此,港股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当前估值水平仍显著低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及A股同类公司。这种估值差异的形成,既有市场结构、投资者结构等长期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海外地缘政治、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多路资金的持续流入,正是市场力量对这类“估值洼地”进行挖掘和修复的体现。资金的涌入不仅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分享市场成长红利的机会。

  第三,港股结构性行情凸显。资金更加青睐有业绩支撑、有成长潜力、有政策加持的细分领域和龙头公司。例如,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中芯国际等成为南向资金最为活跃的交易标的,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基本面和政策导向的高度关注。这些公司不仅在各自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还充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资金的集中涌入,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公司股价的上涨,也带动了相关板块的活跃。

  整体而言,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将在海内外资金共振下进一步提升,助力港股行情持续升温。这股奔流的资本活水,彰显出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中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港股估值修复逻辑进一步兑现,内外资对港股的配置热情有望延续,推动港股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