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拟缩减量化紧缩规模,维持利率稳定

环球市场播报
Sep 15

  受债券市场波动性加剧影响,英国央行本周预计将放缓其每年 1000 亿英镑的国债减持步伐,同时维持主要利率不变。

  尽管英国央行认为量化紧缩(QT)的步伐对整体经济影响甚微,但此举仍受到金融市场的密切关注 ——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量化紧缩是推高英国政府借贷成本的原因之一。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数年里,各国主要央行为刺激经济均购入了大量国债。而在这些央行中,英国央行是唯一一家通过直接出售所持国债(而非仅等待债券到期)来缩减持仓的央行。

  自 2022 年以来,英国央行已将其持有的英国国债规模从 8750 亿英镑(约合 1.2 万亿美元)缩减至 5580 亿英镑。过去两年间,其国债减持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年 1000 亿英镑。

  英国央行此前几乎未透露过其相关想法。本月早些时候,该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向议员表示,相关决策仍 “尚未确定”。

  但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预计,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本周将把减持步伐放缓至中位数 675 亿英镑 —— 这一降幅大于英国央行 8 月自身调查中预计的 720 亿英镑。

  “如果他们不缩减减持规模,市场将会出现大幅抛售,” 资产管理公司普信集团(T. Rowe Price)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托马什・维拉德克表示。

  9 月 3 日,英国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价格走势相反)触及 199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新发行的 10 年期国债发行收益率也创下 2008 年以来新高。这给将于 11 月 26 日公布预算案的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带来了压力。

  不过,英国央行上月估算,截至目前,量化紧缩仅使英国政府的借贷成本上升了 0.15 至 0.25 个百分点。

  维拉德克表示,他认为英国央行可能只会将量化紧缩步伐缩减至每年 800 亿英镑,同时会停止出售过去一年价格跌幅最大的长期国债。

  英国央行实施量化紧缩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因量化宽松(QE)而在英国金融体系内累积的过剩流动性,但目前尚不清楚流动性的 “中性水平” 究竟是多少。英国央行对各银行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性水平区间为 3850 亿至 5400 亿英镑,而当前流动性规模约为 6500 亿英镑。

  上周,各银行对英国央行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使用量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现象表明,流动性中性水平可能比看起来更接近当前实际规模。

  若要完全停止主动出售国债、仅通过债券到期来实现量化紧缩,英国央行需将每年的量化紧缩步伐缩减至 490 亿英镑。

  但西班牙国际银行(Santander CIB)的首席英国利率策略师亚当・登特指出,若采取上述做法,可能会让外界认为英国央行在预算案公布前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他表示:“因此,继续推进量化紧缩将是证明央行独立性的有效方式。通过强化对抗高通胀所需的公信力,此举最终将对英国整体产生积极影响。”

  通胀即将升至 4%

  7 月份,英国通胀率为 3.8%,在七国集团(G7)发达经济体中位居首位。

  上月,英国央行在一年多时间里第五次下调利率,但此次投票结果十分接近,支持降息与反对降息的比例为 5:4。

  由于英国央行预计本月通胀率将升至 4%,在路透社调查的 67 位经济学家中,无人预计该行会在周四(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降息。

  相比之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预计将在周三降息,且年内还将再降息一次;而欧洲央行则被认为已结束本周期的降息行动。

  9 月 3 日,英国央行行长度利向议员表示,投资者已理解他传递的信号:目前对于英国央行 “何时以及以何种速度进一步降息,存在的不确定性已显著增加”。

  度利极少就市场对利率的预期发表评论。在他发表上述言论时,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数据显示,市场对英国央行年内再次降息的概率定价仅为三分之一,且直到 2026 年 4 月,市场才完全消化了(英国央行)降息 25 个基点的预期。

  与之相反,尽管部分经济学家已推迟了对英国央行降息时间的预期,但在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多数人仍认为该行将在 11 月或 12 月再次降息。

  隆奥迪耶银行(Lombard Odier)的策略师比尔・帕帕达基斯表示,经济增长疲软、就业市场放缓以及增税预期,都将很快抑制通胀,并预测利率将 “大幅下降”。

  他补充称,市场当前对英国央行仅会再降息一至两次的定价,“是基于对英国经济需求前景的预期远好于我们的判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明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