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美国经济正“明显放缓”

市场资讯
Yesterday

  来源:参考消息

  据德国《商报》网站9月13日报道,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令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感到意外。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塞思·卡彭特认为,现在这种情况正发生改变。卡彭特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正在明显放缓”。

  眼下,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比几个月前明显疲软。新数据显示,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新增就业岗位仅为最初预期的一半。卡彭特表示,工业生产也显示出初步疲软迹象。

  他认为,美国经济目前正面临长期低增长。他明确说:“我们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将较为疲软,之后只会缓慢复苏。”

  他预计2026年美国经济将仅增长1.25%左右。这远低于2024年的2.8%的增速。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幅达到1.7%是现实的。

  曾在美联储和财政部任职的卡彭特警告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大部分关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才会显现出来。他指出,这与特朗普2017年初开始的第一个任期有相似之处。

  特朗普政府已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大幅提高了关税,其中一些关税仍在谈判中。但卡彭特看到了一些重要的相似之处:“首先,通胀上升,随后是工业增长放缓和消费者支出下降,这些最终都会损害经济增长。”

  卡彭特的评估触动了人们的神经。最近几天,许多银行高管都对美国经济表达了怀疑。“我们看到的劳动力市场数据预示着经济放缓,”高盛首席执行官苏德巍10日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上说,“这需要密切关注。”

  苏德巍也预计通胀将上升,部分原因在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许多细节仍在谈判中,这给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他说:“我毫不怀疑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本周早些时候也谈到了美国经济的疲软阶段。他说:“这将导致经济衰退,还是仅仅导致经济放缓,我不知道。”

  数月来,美国进口关税显然正缓慢但稳步地影响物价。根据11日公布的数据,8月物价再次上涨,同比通胀率为2.9%。而7月为2.7%。

  8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正在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这导致汽车、汽车零部件、食品和服装价格上涨,而这些产品大部分是从外国进口到美国的。特朗普的目标是鼓励制造商在美国生产。但分析人士警告称,即使生产商决定这样做,也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当前的形势使美联储陷入了它从来不想陷入的境地。下周的会议决定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8月底在杰克逊谷地举行的央行行长会议上已经暗示了这一点。美联储希望以此来支持劳动力市场。

  忧虑在于,市场情绪最初会持续恶化,但随后可能迅速恶化。美联储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卡彭特说:“降息会降低借贷成本,从而让经济得以继续增长。这也使企业更容易留住员工。”

  卡彭特表示,经济衰退可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在人工智能在美国企业界日益普及的时代,许多公司意识到要提升效率并减少新就业岗位。

  软件提供商赛富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在9月初就明确表示:“我需要更少的人手。”因此,他裁掉了4000名客服员工。人工智能客服已接管了该公司员工的工作。

  最近几周,许多其他首席执行官也提到了类似的例子。“在大量工作岗位已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情况下陷入衰退,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比以往衰退更大的风险。”卡彭特警告称,“可以想象,届时将有更多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