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理是下一个万亿市场?七牛智能与五象云谷合作,卡位产业爆发拐点

格隆汇
Sep 19

9月18日,七牛智能(2567.HK)与润建股份旗下的五象云谷智算中心宣布战略合作。本次合作目标非常清晰:把AI推理算力做成普惠价,一起闯进千亿级AI推理市场。

当前,全球AI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迁移:从“重训练”走向“重推理”。过去,资本和算力疯狂涌向大模型训练,GPU集群越堆越高;如今,模型落地成为主旋律,推理环节成为算力消耗的绝对主体,就像新能源车行业从“造样车”进入“跑滴滴”阶段,真正的商业化爆发才刚刚开始。

01、赛道卡位精准:踩在AI产业“由训练到推理”的拐点上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笔合作背后藏着三条清晰的成长逻辑,值得反复咀嚼:

首先,是抢占推理算力爆发窗口。

Semianalysis与TIRIAS Research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未来AI算力结构将呈现“训练5%、推理95%”的极端分布。推理需求的爆发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膨胀。

华泰证券研究显示,随着AI Agent智能体在投研、客服、编程等场景加速落地,其任务分解、多工具调用、多轮交互的特性,使得Token调用量相比传统Chatbot提升十倍以上,而对应算力需求可能增长百倍以上。

Google最新披露,其月Token处理量已从5月的480万亿飙升至7月的960万亿,仅用两个月翻倍;中国日均Token量更是在一年内增长300倍,达到30万亿。这些数据背后,是推理算力市场的巨大缺口,也是七牛智能此次合作所瞄准的核心战场。

其次,是构建"生态+基础设施"的复合壁垒。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推理算力不是“堆GPU”这么简单。与训练追求“算得快”不同,推理的核心是“算得近、算得省、算得稳”。延迟一长,用户体验就打折;成本高于客户预算,订单立刻流失;节点分布不均,服务稳定性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推理环节对延迟、成本、稳定性的敏感度远高于训练,也因此具备更高的技术与服务门槛。

七牛智能恰恰在以上几点具备先发优势。公司自2011年起深耕音视频云,目前已拥有超过169万平台开发者,在音视频云的技术和平台技术以及客户积累的基础上,持续迭代AI推理算力服务形成平台能力,即可在AI推理赛道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与五象云谷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基础设施端的竞争力。五象云谷智算中心一期总投资36亿元,可承载两个万卡集群,提供高达40000P的智能算力。双方的合作模式本质上是“生态+基础设施”的互补,这种组合难以被单一厂商复制,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

最后,是打开政策、行业与出海的三重增量空间。

政策层面,202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5次强调“普惠”,并首次提出“智能原生”概念。七牛智能与五象云谷的普惠算力方案完全契合国家战略方向,有望获得政策支持资源。

垂直行业方面,合作还明确提出将探索“AI+教育”、“AI+能源”等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这些传统行业数字化程度低、AI渗透率低,但场景丰富、需求刚性。

以教育为例,AI批阅、智能答疑、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应用,均需大量推理算力支撑;能源领域的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优化等场景,也对边缘推理提出高要求。七牛智能通过提供定制化推理服务,不仅能深度绑定行业客户,还能在高价值场景中实现溢价定价,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更具想象力的是出海机会。五象云谷位于广西,是中国—东盟区域的桥头堡,具备地理和政策双重优势。东南亚市场正在成为AI应用的新兴增长点,但本地算力资源有限。七牛智能可通过五象云谷的节点,为国内开发者提供跨境推理服务支持,帮助中国AI应用走向全球市场。

02、核心逻辑:三层飞轮模型驱动,从“工具提供商”迈向“生态赋能者”

可以说,这次合作有希望增强七牛智能在即将到来的AI推理时代中的潜力,然而市场仍习惯性地将其归类为“音视频云服务商”,忽略这份合同背后的“全栈飞轮”。

深度剖析其业务架构可以发现,公司已完成了从底层基础设施—AI引擎—终端场景的全栈布局。

1.底层基石(Media Cloud):稳定的现金流与流量池

Media Cloud是七牛智能起家的核心业务,历经14年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头羊。该板块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高粘性的开发者生态,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高粘性的开发者生态。这个生态是七牛智能向AI业务导流的天然流量池,为其提供了首批核心用户和需求洞察。

2、新增长引擎(AI Cloud):高毛利率的新增长极

往上第二层AI Cloud是增长引擎。公司的AI Cloud平台目前可调用大模型超过50个,支持从LLM推理到AI编程的多种功能。2025年上半年,AI相关收入达1.84亿港元,同比大增64.6%,营收占比提升至22.2%,证明了其强大的变现能力。

更关键的是,AI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云业务。市场习惯把七牛智能当成“重资产、低溢价”的生意模式,却忽略了新板块的溢价快速提高。

3、生态进一步延展:多模态OS(灵硅AI- LinX Cloud)

最顶层是公司2025年8月刚发布的灵硅AI(LinX Cloud)。灵硅AI是公司布局的“最后一公里”,它是一个端侧多模态操作系统,旨在让智能硬件(如AI玩具、教育设备、机器人)具备看、听、说、理解的能力。它并非要取代云端,而是与云端协同:端侧处理轻量级、低延迟的实时交互,复杂推理则调用云端算力。这一布局使七牛智能直接切入智能硬件市场,开拓了一个从0到1的蓝海,远期想象空间巨大。

把三层串联起来,就能看清这条飞轮如何越转越快:Media Cloud负责输血和获客,AI Cloud提供增长引擎,带来收入弹性与盈利弹性,LinX OS把触手伸到线下硬件,补全生态闭环,带来广阔的增量场景。随着规模效应将持续彰显,闭环逐步成型,公司就远不再是传统的PaaS,而是成为AI时代的“水电煤”一般运营平台,客户粘性、定价权、现金流质量都有望跳档。

03、财务与估值:盈利拐点临近,被低估的AI稀缺资产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终的落脚点是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前景。七牛智能的财务表现和估值水平,揭示出其正站在一个业绩拐点和价值重估的临界点上。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盈利改善路径较为清晰。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EBITDA已收窄至-350万港元,非常接近盈亏平衡点,亏损同比大幅收窄。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高毛利率的AI业务正加速放量。此外,AI相关用户从8月初超1万快速增至1.5万,呈现出典型的‘S曲线’启动态势。

再者,与五象云谷的合作落地,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这笔合作能否带来真金白银。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随着推理算力服务的精细化与垂直化,七牛智能将能为企业级客户与个人开发者提供更精细的大模型推理与算力租赁服务,显著缩短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商用的周期,吸引更多长尾客户入场;未来客户在模型调用、任务调度、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付费意愿将持续增强,ARPU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量价"齐升的逻辑,意味着订单能见度正在快速提高。此次合作带来的客户一旦上线,将为公司带来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

更长远来看,公司坐拥一座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其庞大的开发者生态。超过169万的平台开发者构成了其最坚实的基本盘和流量来源。任何微小的付费转化率提升,都将为收入带来巨大的弹性。

不论是近期发布灵硅AI,还是与五象云谷达成合作,都说明公司正在通过更精细化的服务,挖掘这座“金矿”的价值。这座“金矿”为七牛智能提供了极高的业务安全垫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当前市场对其的估值锚仍停留在传统音视频云的旧标签,并未充分反映其向高增长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的巨大价值。

其市值所对应的估值倍数,相较于海外同业公司存在显著折扣。以Nebius (NBIS.US)为代表的海外同业PS倍数高达97x。

但这在未来可能将被改变——公司有望步入一个催化剂密集期:与五象云谷的合作项目订单逐步落地并贡献收入;LinX OS与头部智能硬件厂商在教育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合作官宣;以及2025年报中AI收入占比的进一步提升,都将持续验证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成长性,成为推动价值发现的关键催化剂。

一句话总结其投资逻辑:AI推理赛道精准卡位+云-端协同飞轮已转+财务安全垫高。作为港股市场稀缺的全栈型多模态AI平台,七牛智能有望凭借技术生态壁垒与普惠战略卡位千亿推理赛道,打开新成长曲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