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行业】L2强标落地提速 智驾产业链将迎来强监管引导的有序发展?

金吾财讯
Sep 19

金吾财讯 |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加速推进,产业生态持续成熟,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也随之同步完善,为行业发展筑牢制度基础。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辅助驾驶技术的渗透率已进入规模化提升阶段。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在全球市场中最高。另外,一些新的辅助技术(如泊车)渗透率也在加快提升,泊车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也超过了20%。

另据乘联分会8月25日发布的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82.6%,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功能目前在乘用车整体市场装车率达到59.4%,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装车率达到69.9%。

但技术快速渗透的背后,智能汽车的安全短板与系统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引发用户普遍担忧。随着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逐步提高,其在改善驾乘体验的同时,也因系统自身能力局限、驾驶员对系统误用等原因,导致多起交通事故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归根结底,安全始终是智能汽车发展不可动摇的核心命题。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论坛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指出,目前智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推进:一是规则驱动,具备逻辑清晰、可解释性强的优势,但面临泛化能力弱、难以覆盖长尾场景等瓶颈;二是数据驱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泛化性,但存在“黑箱”属性、难以溯源、对极端场景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两种路径各有优劣,均难以单独支撑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演进。

而伴随渗透率提升,监管体系也在同步完善。2025年2月28日,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针对智能网联车OTA功能进行规范;2025年4月以来,在监管部门有力推动下,L2强标草案撰写加速。

9月17日,工信部正式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L2强标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单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基础多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与试验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标准被中信证券称为 “史上最难”,主要内容涉及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规范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

在使用安全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系统要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以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系统报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状态,并在警告无效后禁用至少30分钟。

在营销层面,对于安装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除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外,车辆制造商还应通过公开可获取的方式(如车企官方网站、车载显示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向使用者提供系统使用说明。

此外,在生产企业层面,还提出车企应该通过多维度、实景化的测试验证方法,来确保每一项功能都安全可靠,为产品构建起安全基线。从文件中显示,场地试验总计46项,若系统能在夜间环境下处于激活状态,则需要继续进行16项夜间条件下的试验。试验包含限速试验、驾驶员触发\驾驶员确认\系统触发的换道试验、车辆目标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施工区域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障碍物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ODC边界识别与响应能力试验、人机交互试验及风险减缓功能试验。 (后文附项目清单)

该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同时建议标准实施日期为2027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工信部负责对汽车产品实施准入管理。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工信部不允许进入公告目录,进行生产。

尽管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快,产品越来越多,但仍需明确,辅助驾驶本质是“辅助”。通过强制标准落地,既能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链条提升安全性能,也将推动行业在强监管下实现有序发展。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L2标准的确立将有效规范行业宣传,提升消费者认知,对于车企推进智能驾驶研发也将起到正面效果,从而对于智驾感知、执行、控制等三个维度的硬件层面形成产业促进。

中信证券表示,在强调“智驾安全性”的背景之下,提升智驾安全性的硬件赛道迎来加速发展。汽车检测机构,智驾相关业务增量明确。另外,头部智驾供应商和主机厂由于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场景积淀,有望获得优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