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比贾国龙听劝

蓝鲸财经
Sep 18

文|象先志

刘强东比贾国龙听劝。

我们在7月10日发了篇稿子,提醒说“京东该上线自营外卖了”。

10天后的7月20日,京东旗下第一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就正式开业了,只支持外卖或自提,不支持堂食。据称到目前为止的两个月时间里,这家“七鲜小厨”每日都处于爆单状态,日均订单超过1500单。

这再次证明东哥的商业天赋敏锐至极。

京东外卖面临的局势很严峻,这是事实。

但五十多岁的东哥,能想出把外卖作为电商主业的增量杠杆,简直是神奇。阿里的态度和选择,证明这就是个绝好的点子。

京东的这场品酒会,组织也堪称高明。

贾国龙和罗永浩的争论还有余温,把舆论焦点跟企业议程结合了起来,京东打了场近期少有的顺风局。

刘强东虽然嘴上说紧张,但看起来还是挺放松的。他还因为煤气灶问题,cue了马云。顺便说一句,当晚马云在阿里B区HHB酒吧喝酒。当然他应该是对蒋凡最近的表现感到满意,阿里股价今年涨的很猛,刚刚重回3万亿港币。事业回春,人自然就精神了。

刘强东上阵颠勺,京东外卖的供应链优势和品质追求,也一起被炒热散播出去了。群众的印象是,西贝炒不了的菜,东哥能炒,还能炒好。

七鲜小厨是能立住的

如我们此前分析过的,随着阿里参战外卖并表现出极其充分的亏损意愿和长期战斗意志,刘强东最初对于外卖业务的规划已然脱轨,京东需要加速执行立足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我昨天看了直播,先说几个观察吧。

第一,刘强东颠勺翻锅相当娴熟,看得出来炒菜很有经验。君子不远庖厨,东哥训练有素。他自己透露说,平时喜欢在家做菜,只要回家都会给家人做菜。一个喜欢做菜且有同理心的人,自然更容易对当下有些畸形的餐饮外卖市场感到愤怒。

第二,昨天的活动虽然最初设定是为京东酒旅业务做宣传,但在舆论传播中京东外卖成了实质性的主角。外界对这场活动的认知,更多锚定在刘强东炒菜上面,这比晚宴上喝的茅台更重要。

第三,京东的活动策划应该有过针对性的调整,对近期西贝舆论风波做了灵活反应。比如刘强东给大家表演炒菜这个环节,在西贝事件发生前可能是没有的。事件发生后才有了这个设计,并且东哥开头cue贾国龙和罗永浩那两句也是有准备的。就传播效果看,不得不说京东确实走了步好棋。

我觉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像京东七鲜小厨这样的平台自营餐饮店,对于追求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那部分用户而言,到底有着多高的价值。

这么说吧,不要说那些幽灵外卖店比不了,绝大部分的堂食店,不管大的小的连锁的夫妻店,同样是比不了的。

而且美团已经说了,他们永远不会做自营。不只美团不会做,阿里比美团还要“精明”,他们也不会做,所以京东外卖起码在这点上是建立了绝对的差异化特色。

合理的估计是,凭借这个差异化,京东外卖可以积累起一批铁杆用户。这批铁杆用户将拥有极高的用户黏性,无论其他平台的营销攻势几何,他们都将忠诚于京东外卖。因为过了京东这个村,就没其他的店,美团和淘宝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这跟京东平台的商品自营是一样的逻辑。

时至今日,我们要承认在价格力上京东自营是确实不如拼多多、淘宝乃至抖音的。但即便这个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承认,但京东自营的基本盘仍然是稳固的,有国补的3C数码如此,没国补的日用百货也是如此。

刘强东的发言举了个例子,茅台这样的品牌,京东的出货能力是远超所有其他平台的。

我不怎幺喝酒,所以对这事没发言权。但我有个朋友喜欢喝,还喜欢囤,他买茅台都是走京东。他有次在拼多多上买了两瓶,便宜了好几百,但因为不放心,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退了。

所以外卖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有一批人因为信任选择京东。而且跟普通自营商品,品牌对控价有要求不同,餐饮外卖自营完全可以依靠供应链,在保持品质优先的同时,把价格降下去。这相当于解决了京东自营过去最大的弱点。

如果“七鲜小厨”和“七鲜美食Mall”等设施大范围铺开,对于追求品质的外卖用户而言,京东或许会成为事实上的go-to option。

外卖自营是否会挤压商家

京东做自营带来了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被竞争对手当做PR的手段。

7月29日,美团官方发布一篇有关浣熊食堂的文章时表示:“我们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只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商家对接所需资源,把流量、品牌、销量都留给商家,把安心、便捷和品质留给消费者。”

在“七鲜小厨”上线后不久,抛出一篇这样的文章,美团显然意有所指。这不是暗示,是不指名道姓的明示。抛开作为竞对的出发点,美团说的这个理由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正常的逻辑是,一个区域中用户每天的餐饮需求是有限且相对固定的。在这个前提下,这些有限且固定的需求会在外卖和堂食间分配,也会在不同的餐饮店之间分配,他们相互之间构成互斥关系。

比如平台大撒币,外卖份额上升,堂食的份额就会下降。比如新开的店生意火爆,那必然有些现有商家在暗中承担了代价。

京东显然知道这个问题,刘强东昨天也专门给了解释。

他给出的数据是,“七鲜小厨”首店带动了周围5公里范围内,其他商家单量暴涨30%以上。他强调说,“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挤压这个范围内餐饮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反而给他们带来信任和更多流量。”

刘强东举了个例子,有人在找京东自营菜品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京东自营里没有自己想吃的,那就会顺手找其他店铺,因此给其他餐饮店带来流量和订单。

刘强东说得对不对呢?

这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对于京东平台上的餐饮商家来说,“七鲜小厨”入驻带动他们订单量同步上涨是说得通的。刘强东提到的“其他商家单量暴涨30%以上”,应该也是来自于京东平台的数据。

“七鲜小厨”提供了一个用户打开京东外卖的理由,起到的是生态补齐、流量增强的作用。如果没有自营的“七鲜小厨”,那这部分用户可能不会想到点外卖的时候要用京东。

类似于3C数码是京东的招牌,因为京东立住了这块招牌,平台上的其他POP数码商家,也因此得以进入用户视野,得到被选择的机会。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你从整体的餐饮订单规模看,京东做自营是很有可能跟其他餐饮商家有竞争的。

第一,在“七鲜小厨”附近的5公里范围内,必然不可能说因为这家平台外卖店的入驻,就有更多人会来这个区域生活、工作。也不太可能说,因为这个原因,本来中午只吃一顿的人,现在忍不了非要吃两顿。

所以餐饮总量是基本没有增长的,有人去吃“七鲜小厨”,那他就不可能同时还去吃平时楼下的猪脚饭。如果把堂食和外卖算在一起通盘考虑,那么说“七鲜小厨”这样的热门新店,挤占了一些原有商家的份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是第一个结论。

第二,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七鲜小厨”有没有可能导致所在区域外卖和堂食的订单比例发生调整?比如,原先不吃外卖的人,因为“七鲜小厨”提供了更值得信任的选项,所以选择点外卖。

这个情况是可能的。当然,新增的这部分外卖订单规模是否足以完全覆盖“七鲜小厨”每天超过1500份的订单,就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点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京东做“七鲜小厨”自营餐饮是否挤压了其他餐饮从业者的订单?

答案是餐饮行业整体作为一个蛋糕,的确是被京东切走了一块。

但是外卖这个细分领域,因为京东带来了新的外卖增量,所以要看是增量大,还是京东切走的订单量大。

如果你的餐饮店是所有平台都上,大概率“七鲜小厨”带来了新的竞争因素。如果你只是经营京东平台,考虑到现阶段京东外卖更缺市场份额,那你更可能会从“七鲜小厨”这样的自营措施中受益。

东哥的解释是部分的事实,不是完整的事实。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