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全球智能眼镜竞赛已加速 中国牢牢占领制造中心地位

智通财经
Sep 23

智通财经APP获悉,随着Meta等科技巨头密集推出新型智能眼镜,行业正迎来 “爆发临界点”。9月22日,美银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25-2027 年人工智能眼镜(AI glasses)将主导增长,2028 年起增强现实眼镜(AR glasses)有望接棒成为核心驱动力;而中国将凭借超 80% 的供应商占比与制造中心地位,在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占据关键角色。在报告中,美银将歌尔股份(002241.SZ)、水晶光电(002273.SZ)、舜宇光学(02382)等企业列为核心受益标的。

行业趋势:从 “AI 先行” 到 “AR 主导”,出货量增速可期

美银分析师在研报中判断,智能眼镜行业已进入需求加速释放阶段,核心增长逻辑呈现 “两阶段分化” 特征:

第一阶段(2025-2027 年):AI 眼镜领跑增长

无显示屏的 AI 眼镜因技术成熟度高、成本可控,将率先成为消费级市场主流,主要应用于语音交互、环境感知、健康监测等轻量化场景,预计此阶段 AI 眼镜出货量年均增速达 25%。

第二阶段(2028 年起):AR 眼镜接棒主导

随着显示技术(如 Micro OLED)、光学方案(如光波导)成本下降及算力提升,有显示屏的 AR 眼镜将逐步替代 AI 眼镜,切入导航、工业辅助、沉浸式交互等复杂场景,预计 AR 眼镜出货量年均增速高达 101%。

从整体市场看,2025-2030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 40%,其中 2027 年前后有望迎来出货量 “翻倍拐点”,主要受消费电子换机周期、企业级应用落地及科技巨头生态投入推动。

供应链格局:中国为核心制造基地,EMS 向东南亚延伸

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呈现 “中国主导、区域分工” 特征,具体布局如下:

供应端:中国企业掌控超 80% 核心环节

从零部件到整机组装,中国供应商覆盖摄像头、光波导、微机电系统(MEMS)、电池等关键领域,其中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光学镀膜(水晶光电)、整机组装(歌尔股份)的全球市占率均超 50%。

制造端:中国为核心,EMS 向东南亚拓展

目前全球智能眼镜主要制造基地集中于中国(如山东潍坊、广东深圳),但电子制造服务(EMS)企业为规避供应链风险,正逐步将部分非核心组装环节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转移,核心零部件生产仍保留在中国。

技术壁垒:聚焦 “高效递送 + 适配性”

行业核心竞争焦点集中于两大技术方向:一是药物递送效率(如 AR 眼镜的光学透过率、AI 眼镜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二是用户适配性(如轻量化设计、续航时长、不同人群的使用场景匹配),具备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将建立差异化壁垒。

重点公司分析:评级与估值逻辑

美银基于 “供应链地位 + 技术壁垒 + 增长确定性”,对三家核心标的给出明确评级与目标价,具体如下:

1. 歌尔股份——全球组装龙头,上调至 “买入”

核心优势:全球第一大智能眼镜组装商,占 Meta、索尼等头部客户组装订单比重超 70%;同时具备核心零部件(如声学模组)自研能力,垂直整合度高于同行。

目标价依据:基于 2026 年预期市盈率(PE)34 倍(与历史 XR 行业上行周期估值一致),目标价定为 42 元人民币。该估值考虑了 2025-2027 年智能眼镜组装业务年均 30% 的增长预期,及零部件业务带来的利润率提升。

风险提示:

下行风险:AirPods 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侵蚀(影响短期现金流)、AR/VR 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恶化导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

上行风险:利润率改善速度超预期、智能眼镜出货量增长突破预测、新客户(如苹果谷歌)订单落地。

2. 水晶光电—— AR 光学核心,维持 “买入”

核心优势:AR 眼镜光波导片核心供应商,采用 “纳米压印 + 镀膜” 工艺,产品透过率达 92%(行业平均 85%);同时布局 3D 感知镜头、潜望式镜头,可与智能眼镜业务形成协同。

目标价依据:基于 2026 年预期市盈率 27 倍(历史交易平均水平),目标价定为 30 元人民币。支撑估值的核心逻辑是 2024-2027 年公司盈利复合年增长率稳定达 22%,及 AR 眼镜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订单增量。

风险提示:

下行风险:3D 感知镜头、潜望式镜头渗透率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汽车抬头显示(HUD)/ 激光雷达(LiDAR)业务拓展缓慢;

上行风险:AR 眼镜光波导片订单超预期、消费电子需求回暖、行业竞争缓解带来的利润率提升。

3. 舜宇光学—— 摄像头 / 光波导双轮驱动,维持 “买入”

核心优势:智能眼镜核心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超 60%),同时切入光波导领域,形成 “光学器件 + 模组” 一体化能力;汽车 ADAS 摄像头业务可为智能眼镜提供技术协同(如低功耗成像算法)。

目标价依据:基于 2026 年预期市盈率 25 倍,目标价定为 104 港元。估值逻辑在于 2024-2027 年光学行业环境改善,公司产品平均售价(ASP)及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且智能眼镜业务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

下行风险:消费电子需求恶化导致产品规格降级、iPhone 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汽车 ADAS 渗透率放缓;

上行风险:智能眼镜摄像头模组 ASP 提升、汽车业务订单超预期、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关键图表解读:2025-2030 年智能眼镜出货量增长率预测

行业风险提示

技术落地风险:AR 眼镜的显示效果、续航时长仍未达到消费级预期,若技术迭代速度放缓,可能推迟行业爆发时间;

供应链波动风险:核心零部件(如 Micro OLED 屏幕)依赖日韩企业,若地缘政治或产能问题导致供应短缺,将影响行业出货量;

需求不及风险:若宏观经济持续疲软,消费电子换机周期延长,可能导致智能眼镜需求低于预期;

竞争加剧风险:更多科技巨头(如苹果、华为)进入市场,可能引发价格战,挤压中小供应商利润空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