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 的野望:从并行执行到大规模应用

链捕手
Yesterday

本文由 K1 Research 和 Klein Labs 联合撰写

Key points: 

  1. Monad是聚焦“高性能+全EVM兼容”的Layer 1公链,累计融资超2.4亿美元,主网预计2025年末推出,有望成为公链“性能与兼容性不可兼得”的破局者,其乐观并行 EVM 设计为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2. 采用 “MonadBFT 共识 + 乐观并行 EVM” 架构,可实现0.8-1秒单轮推测终局性与 70%-80%交易并行执行,复杂场景下的性能稳定性仍待主网上线后进一步验证。

  3. 相较同赛道并行 EVM 项目,Monad 以“独立Layer 1架构+全EVM原生兼容+超2.4亿美元融资储备” 形成差异化优势,测试网阶段已展现 0.5 秒区块间隔的性能潜力。

  4. 生态已聚集超280个项目,累计生态融资达 13.2 亿美元,通过黑客松、专项加速器等扶持机制推动生态冷启动,资本流向集中于 DeFi 基础设施与核心应用层。

  5. “Builders First”为核心策略吸引开发者,虽面临主网进度、验证者去中心化等争议,但生态友好性与技术创新性为长期价值提供支撑,后续需突破性能承诺兑现与用户规模留存的关键命题。

1. 公链新秀Monad:背景与发展里程碑

1.1 破局者 Monad:定位、起源与愿景

回顾公链发展历程,以太坊凭借 EVM 兼容性构建了最庞大的生态,但性能瓶颈始终制约其规模化应用;Solana 以超高 TPS 一度成为 “高性能公链” 的代表,却因去中心化不足与技术稳定性问题遭遇信任危机。这两大头部公链的经验与教训,为 Monad 的定位提供了清晰的参照系。

Monad 的应运而生,正是瞄准了当前公链赛道 “性能与兼容性不可兼得” 的核心痛点,其核心定位为 “兼具极致性能与完全 EVM 兼容性的 Layer 1 公链”。不同于部分公链为追求性能牺牲 EVM 兼容性、或为兼容 EVM 妥协性能的做法,Monad 从底层架构设计出发,试图打破这一 “两难困境”—— 既通过创新的共识机制与执行层优化实现高性能突破,又保持与以太坊 EVM 的无缝兼容,让开发者无需重构代码即可将应用迁移至 Monad,同时为用户提供低延迟、低成本的交易体验。

从起源背景来看,Monad 的诞生直指以太坊生态的现实瓶颈。随着 DeFi、NFT、GameFi 等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以太坊网络在高峰期频繁出现 TPS 不足 15、Gas 费飙升至数十甚至上百美元、交易确认延迟超 10 分钟的情况。例如 2021 年 “牛市” 期间,OpenSea 上一笔 NFT 交易的 Gas 费曾高196美元的峰值,普通用户被迫退出高频交易场景;DeFi 协议的清算交易因网络拥堵时常失败,导致用户资产损失。尽管以太坊通过 Layer 2 扩容方案缓解了部分压力,但 Layer 2 与主网的交互成本、跨链复杂性仍未根本解决。Monad 团队由具备多年区块链底层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组成,曾深度参与以太坊核心协议优化与 Solana 性能调试,其核心成员深刻意识到:若要实现区块链的大规模商用,必须在 Layer 1 层面同时攻克 “性能、兼容性、去中心化” 三大难题,这也成为 Monad 项目启动的核心动因。

Monad 的长远愿景并非简单替代某条现有公链,而是构建下一代区块链基础设施的 “通用平台”:一方面,通过 10,000 TPS、1 秒终局性、 “低于1美分”平均 Gas 费的性能目标,满足高频交易、大规模游戏、实时数据交互等以太坊当前无法承载的场景需求;另一方面,依托完全 EVM 兼容特性,承接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与项目资源,形成 “无缝迁移、高效运行” 的生态闭环;最终,通过动态验证者机制与分布式存储方案,保障网络的去中心化属性,让普通节点也能参与网络维护。从更宏观的视角看,Monad 希望推动区块链技术从 “小众尝鲜” 走向 “大众应用”,为金融、物流、医疗、社交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真正实现 “用高性能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 的行业愿景。

1.2 一图纵览!Monad 的 “成长狂飙” 时间线

从这条时间线不难看出,Monad 的 “明星光环” 并非偶然,而是资本支撑、人才实力与技术落地能力三者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

在融资维度,Monad 凭借明确的技术定位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成功吸引了行业顶尖资本的持续加持。2023 年完成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的 1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4 年又斩获由 Paradigm 牵头的 2.25 亿美元融资,两轮融资累计超 2.4 亿美元,Coinbase Ventures、Electric Capital 等知名机构均在投资方之列,项目估值同步攀升至 30 亿美元,为技术攻坚、团队扩充及生态布局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团队层面,核心成员均来自 Jump Trading、高盛等头部金融与科技机构,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低延迟交易优化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部分成员还曾深度参与以太坊核心协议迭代与 Solana 性能调试工作,专业的技术背景为项目突破 “性能 - 兼容性 - 去中心化” 的行业痛点提供了关键保障;

技术落地层面,测试网阶段的表现进一步印证了其潜力 —— 上线后峰值 TPS 达 5200,12 小时内处理 RPC 请求超 3.34 亿次,链上总地址数突破 3 亿,不仅验证了并行 EVM、MonadBFT 等核心技术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更展现出对用户及开发者的强大吸引力。

资本、人才与技术落地能力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 Monad 在公链赛道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使其得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1.3 不确定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 Monad 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这些挑战同时也为项目提供了完善技术和推动生态增长的契机。当前,围绕 Monad 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主网发布时间、用户活跃度的变化以及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然而,随着测试网的持续运行,主网的逐步推出将更加明确项目的进展和潜力。对于社区的质疑,更多是基于预期差异和早期阶段的典型问题,而非项目本身的致命缺陷。

未来,关注 Monad 的发展时,我们不仅要密切留意其承诺的高性能目标能否如期兑现,还要特别关注技术交付的进度、去中心化执行的成效以及生态建设的实际落地情况。随着主网的上线临近,这些因素将决定 Monad 在公链领域的真正竞争力。

后续将从网络数据与运行指标技术解构竞争格局与优势分析生态发展社区文化与构建者动因等多个维度,对 Monad 进行深入剖析,以全面评估其发展潜力和长远风险。

2. 网络数据与运行指标

2.1 性能指标

交易吞吐与成功率:Monad Testnet Overview Dashboard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底,测试网累计处理约 2.55 亿条成功交易,近 90 天平均成功率为 98.18%。机构验证者 Twinstake 的节点在 Testnet-2 中实现 100% 出块率和 100% 出块提案率,验证网络平均出块率约 98.75%,说明在高性能目标下仍保持了稳定的共识效率。

来源:Twinstake | Monad in the Wild: Institutional Insights from Testnet Deployment

  • TPS 与费用:面板显示 TPS 峰值在 2025 年 3 月—4 月期间达到 300–350 TPS(周均约 100 TPS),真实吞吐与官方宣称的 10 000 TPS 理论值尚有差距;近 90 天的中位交易费约 0.0028 MON。

  • 区块延迟:虽然面板未直接给出平均出块时间,但从 2025 年 6–7 月间交易吞吐平稳而未出现大面积失败推断,区块间隔维持在亚秒级,验证了测试网并行执行架构的稳定性。

2.2 链上数据

  • 地址与钱包活跃度:Monad Foundation 面板统计出 310 630 141 个独立地址。BlockRaptor 面板将“活跃钱包”定义为至少发出过一笔成功交易的地址,计算得出约 309 903 696 个活跃钱包,平均每个钱包大约进行 7 笔交易

来源:https://dune.com/monad_foundation/monad-testnet-overview-dashboard

  • 交易分布与时间演变BlockRaptor 的“Active Wallets & Tx By Month”图显示,测试网用户增长呈显著的“冲高回落”特征:3 月活跃钱包 8692 万,4 月激增到 2.15 亿,随后在 5 月降至 1128 万,6—8 月稳定在 400 万级别;对应每月的交易次数 per wallet 从 3 月的 6 笔跌至 4 月的 3 笔,5 月后回升至 29、83、111 笔等区间。这一数据揭示了早期由于“空投预期”推动的海量注册并未形成持续活跃。

  • 智能合约与合约创建者:官方面板显示截至 8 月底共部署 36 108 124 份合约,由 2 975 837 名合约创建者生成。BlockRaptor 面板按月统计发现,合约创建量在 3 月—4 月达到高峰(每月新增 6–8 万),之后下降但累计数量仍稳步增长。

  • 钱包行为分布BlockRaptor 面板给出各月活跃钱包按交易次数的划分:4 月有 2.095 亿个钱包仅进行了一次交易,占当月总活跃钱包的 97.5%;只有 0.9% 的钱包在月内执行 10 笔以上交易。总体上,至 8 月所有活跃钱包中有 293 597 158 个仅交易一次,约占 89%,进一步说明测试网用户以短期“参与式”用户居多。

2.3 去中心化情况

  • 验证节点与合约创建者:Monad 测试网当前活跃的验证者大约186个。从验证者表中可以看到,所有验证者的质押数量统一为200单位,成功率普遍接近100%,显示出强一致性。验证者来自罗马尼亚、德国、爱尔兰、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这说明 Monad 在性能与去中心化之间取得了初步平衡,并为主网阶段扩大验证者规模预留了空间。

来源:https://www.gmonads.com/validators

从 Monad 测试网在性能、用户参与和开发者活动方面的全面数据来看:数十亿级别的累积交易和 3 亿多活跃钱包体现了早期市场兴趣,但用户粘性和真实活跃度偏低;平均每月只有少数用户保持高频交易,且交易成功率稳定在 98% 以上,交易费用极低,表明核心技术架构能够支撑高负载但仍在爬坡阶段。

3. 技术解构

3.1 共识层:MonadBFT—— 让高性能共识更可靠

Monad 能实现高性能,核心之一是自主研发的MonadBFT 共识机制。它基于 2018 年的 HotStuff 共识改进,既解决了传统 BFT 协议(比如 PBFT)节点多了消息就拥堵的问题,也修复了 HotStuff 常见的 “尾分叉” 漏洞,为整条链的高性能打下基础。

3.1.1 MonadBFT的四大核心创新

  1. 防尾分叉:新领导者必须先重提上一任的有效区块,仅多数验证者 “未见过该块” 时才提新块,确保有效块不丢失;

  2. 快确认:一次投票即 “基本确认” 交易,几百毫秒内完成,除非提案者违规否则不回滚;

  3. 灵活响应:不设固定出块时间,网络耗时 200-300 毫秒完成共识,领导者故障时快速切换;

  4. 可扩展:验证者仅与领导者单向沟通,数百个节点参与也不影响性能。

3.1.2 与 HotStuff 家族协议的对比

3.2 执行层:乐观并行 EVM——兼容与性能兼得

Monad的执行层采用乐观并行EVM,既完全兼容以太坊EVM生态,又通过并行处理突破性能瓶颈。

3.2.1 核心定位:以“完全兼容”承接生态红利

支持以太坊最新指令及预制功能,现有合约无需修改即可部署,常用工具(如Hardhat、MetaMask)可直接对接,显著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

3.2.2 技术突破:乐观并行执行与冲突回滚机制

Monad通过“先执行、后校验”的乐观并行机制提升效率:将无关联交易分组并行处理,若交易修改同一数据,则撤销冲突结果后按序重跑。实测70%-80%的交易可并行处理,DeFi场景效率是以太坊的8-10倍。

3.2.3 与以太坊 Rollups 的差异化优势

3.3 技术协同价值:客观视角下的优势与现实考量

Monad的共识层与执行层通过技术协同,试图打破“性能、兼容性、去中心化”的公链三难困境,但其实际价值需结合技术特性与落地挑战客观看待。

3.3.1 已验证的核心优势:解决行业明确痛点

从测试网表现与技术设计来看,Monad的技术组合已展现出针对性的改进价值:

  • 用户体验:交易确认从“分钟级”压缩至“毫秒级”,Gas费用仅为以太坊的1/20-1/30,兼顾速度与稳定性;

  • 开发者友好:零迁移成本,为高频交易、链游等以太坊难以支持的应用提供可能;

  • 生态承接:直接对接以太坊520亿美元TVL及海量开发者资源,加速生态成熟。

3.3.2 待观察的现实挑战:技术落地的不确定性

  • 复杂交易场景性能:需主网验证多交叉依赖交易的处理效率;

  • 验证者去中心化:平衡普通节点参与门槛与共识效率;

  • 生态差异化:吸引以太坊二层开发者迁移,强化场景优势。

4. 竞争格局与优势分析

4.1 核心公链性能与生态对比:Monad & MegaETH & BSC & Sei

4.2 综合评述:Monad 在高性能 EVM 公链赛道的核心竞争力与突围挑战

在高性能 EVM 赛道的差异化竞争中,Monad 在资本实力、技术路线和生态兼容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为其在赛道中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道竞争中的核心壁垒

  1. 资本与生态迁移的双重护城河:Monad累计融资约2.44亿美元,远超MegaETH(约4300万美元)和Sei,为技术开发与生态启动提供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Monad 对以太坊字节码级的 100 % 兼容性 提供了几乎零成本的合约迁移路径:开发者无需重写合约,用户也无需更改钱包或习惯。这一特性大幅降低了生态从以太坊迁移到 Monad 的壁垒,让其具备快速聚集 DeFi 与 dApp 的潜力。

  2. 独立公链的性能定位优势作为独立 L1,Monad它采用自研 MonadBFT 共识 与 乐观并行 EVM,瞄准 5000–10 000 TPS 吞吐量和与 0.8-1 秒终局性的性能目标,力求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高性能。相比之下,MegaETH 通过单一 sequencer 追求亚毫秒延迟,但中心化争议较大;BSC 的 PoSA 模型仅 21 个验证者,去中心化程度有限;Sei v2 虽能提供 28 k+ TPS 的批处理吞吐,但仍需在 Mainnet 验证。Monad 的定位使其在需要独立安全边界的场景中更具吸引力。

综合而言,Monad 凭借 充裕的资本、完整的 EVM 兼容性独立公链的高性能定位,在高性能 EVM 赛道上建立了明显优势。如果能顺利兑现性能目标、增强去中心化并培育应用生态,有望成为“高性能 + 全兼容”独立公链的标杆。

5. 生态发展

5.1 生态资本动态:头部项目获一线资本青睐

作为累计融资金额超 2.4 亿美元、估值突破 30 亿美元的新生代 Layer 1 公链,Monad 自身的资本吸引力也传导至生态层面 。其头部生态项目已获得 Pantera Capital、Binance Labs 等一线机构的密集布局,为生态冷启动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 Monad 生态项目以种子轮、天使轮为主,资本热度集中于 “技术适配性强、场景落地明确” 的领域。以下将从多赛道梳理生态内的代表性项目,展现其多元化布局特征。

5.2 生态拓展:Portal 收购及稳定币布局

2025年7月,Monad 基金会出资完成了 Portal的收购,这标志着 Monad 在稳定币及支付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Portal 是一家提供跨链稳定币钱包和支付解决方案的公司,其平台已能支持数百万美元规模的稳定币日结算通过此次收购。

Monad基金会此次收购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1. 快速进军稳定币市场,降低对外部稳定币的依赖;

  2. 强化底层金融基础设施,为 DeFi、支付和交易场景提供可靠支撑;

  3. 通过基金会直接投资,向生态传递重点发展稳定币与支付场景的信号。

整体来看,Portal 收购事件不仅是资本投入,更是 Monad 在主网上线前对 金融基础设施和稳定币生态 的前瞻性布局,为后续 DeFi 与支付场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5.3 生态规模:主网前的布局雏形与增长潜力

据 2025 年 Monad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其官方生态目录已收录近 280 个项目,覆盖 DeFi、基础设施、AI、游戏、支付、DePIN 等多元领域,形成 “全赛道覆盖、重点领域突出” 的布局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主网尚未正式上线,Monad 凭借 “高性能(高吞吐量、低延迟)+ 全 EVM 兼容” 的技术优势,叠加头部资本背书的行业影响力,已吸引大量优质创业团队入驻。目前生态体系已从早期 “概念孵化” 阶段,逐步过渡至 “应用功能测试、落地场景打磨” 的关键准备期 —— 例如 DeFi 领域已有多款核心应用完成测试网迭代,基础设施类项目也实现与生态的初步适配,为后续主网上线后用户规模、交易体量的快速增长筑牢基础。

5.4 生态构成:多赛道项目矩阵与核心案例

Monad 生态呈现“DeFi 为核心,多赛道协同延伸”的格局:DeFi 类项目以 12 个的数量领跑,成为生态最活跃的核心赛道;钱包(Wallet)作为用户触达生态的关键入口,聚集了 4 个项目;同时,身份(Identity)、数据分析(Analytics)、基础设施(Infra)等“底层基建型” 赛道,以及 AI、预测市场(Prediction Market)等创新赛道均有项目落地,体现出生态从 “核心金融场景” 向 “底层支撑 + 多元应用” 的拓展逻辑。

来源:Monad

结合融资动态与官方扶持重点,以下聚焦 Monad 生态中融资密集、官方力推的核心项目,解析各赛道的发展潜力与落地进度

5.4.1 DeFi 基建与核心应用(融资密集区)

1. aPriori(@apr_labs)

  • 融资:种子轮 + 战略投资累计超 3000 万美元(Pantera Capital 领投,Binance Labs 参投)。

  • 定位:MEV 优化的 LSD 衍生品平台,聚焦 Monad 原生质押生态。

  • 亮点:通过 MEV 捕获技术降低 Gas 成本超 30%,支持多类型质押衍生品发行;获 Monad 基金会 “Fundraising & Foundry 计划” 重点扶持,是生态 DeFi “标杆级项目”。

2. Fastlane Labs(@0xFastLane)

  • 融资:战略轮 600 万美元(Figment Capital 和 DBA 领投)种子轮 230 万美元(Multicoin Capital 领投)。

  • 定位:低延迟交易执行优化方案提供商。

  • 亮点:将交易确认延迟压缩至亚毫秒级,适配高频量化、衍生品交易;为 MonadBFT 共识 “定制化” 优化交易打包逻辑,是生态 “性能底座” 级基建。

3. Kintsu(@KintsuFinance)

  • 融资:种子轮 400 万美元(Castle Island Ventures领投)。

  • 定位:流动性质押服务平台。

  • 亮点:支持 Monad 原生代币及多链资产质押,与 Monad 共识机制深度绑定,确保质押资产安全性与收益效率;是 Monad 生态 “Staking 层” 核心项目。

4. Curvance(@Curvance)

  • 支持:测试网期间获 Monad 官方 “生态先锋” 标签,社区热度 Top3。

  • 定位:多链借贷市场(重点布局 Monad 主网)。

  • 亮点:支持超 15 种资产借贷,整合 Monad 低 Gas 优势,借款利率较以太坊 Layer2 低 40%;测试网阶段用户数突破 10 万,主网上线后有望成为生态 “借贷枢纽”。

5. Perpl(@perpltrade

  •  融资:战略/种子轮约 925 万美元(Dragonfly 领投)。

  •  定位: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s DEX),构建在 Monad 链上,使用 EVM 架构,并打算使用链上中限价订单簿(on-chain CLOB)机制。

  •  亮点:①计划年底推出测试网,让用户提前尝试并帮助发现 bug;②利用 Monad 的低延迟 + EVM 兼容性来提高交易体验与合规速度(token 上线等比传统交易平台可能更快);③将所有的流动性集中在永续合约中,而非分散在多个到期月份上(不像期权那样有多个到期合约)以此提升流动性深度和交易体验。

6. Modus Finance(@Modus_Finance)

  • 定位:高资本效率与可组合性的 DeFi 借贷协议,支持 LST、LRT、LP token 与稳定币等资产。

  • 亮点:提供高达 95% LTV 的借贷能力,增强杠杆与资产利用效率;通过模块化市场降低系统风险,并支持自动杠杆策略(Looping Vault),帮助用户最大化收益,特别适配 Monad 生态奖励资产。

5.4.2 基础设施与用户入口

1. Kuru Exchange(@KuruExchange)

  • 融资:A轮 1160 万美元(原种子轮 200 万美元由 Electric Capital领投 ,后续由paradigm领投完成 A 轮融资)。

  • 定位: 通过推出 Kuru Flow 智能聚合器进行了业务调整,仍保留带有集成 AMM 的订单簿,且能对接 Monad 上所有主要流动性来源,致力于成为 Monad 上最佳的现货交易场所。

亮点:采用 “账户托管 + Uniswap 式 Lite 模式” 双架构,兼顾专业交易与小白用户;其是生态内交易量最大的 DEX 之一。2. Monorail(@monorail_xyz)

  • 定位:DEX 聚合器(整合 AMM 与 CLOB 流动性)。

  • 亮点:首个支持 Monad 生态的 “全类型 DEX 聚合器”,可从 Kuru、CrystalExch 等 CLOB 及 AMM 中路由最优价格,滑点较单一 DEX 降低 20%;测试网阶段日处理交易超 5 万笔。

3. Clober(@CloberDEX)

  • 定位:基于 LOBSTER 机制的全链订单簿 DEX(Monad 原生)。

  • 亮点:采用 Segment Tree 的 LOBSTER 匹配引擎与自研 Octopus Heap 数据结构,大幅降低撮合 Gas 成本并提升效率;异步结算机制将交易与资金解耦,优化链上执行性能。

5.4.3 创新场景与细分赛道

1. CrystalExch(@CrystalExch)

  • 定位:EVM 生态首个链上 CLOB 交易所(Monad 原生)。

  • 亮点:订单簿完全上链,透明性媲美中心化交易所;利用 Monad 高吞吐量,撮合速度较以太坊 CLOB 快 10 倍。

2. Zona Finance(@zona_io)

  • 定位:RWA(现实世界资产)超级应用。

  • 亮点:支持房地产、大宗商品等 RWA 的链上预测、借贷与交易;结合 Monad 低延迟特性,RWA 价格预言机更新速度达 “秒级”,是生态 “链接传统金融” 的核心尝试。

3. Levr Bet(@Levr_Bet)

  • 支持:“Monad Madness” 黑客松 “最具创新奖” 获奖项目。

  • 定位:去中心化杠杆体育博彩平台。

  • 亮点:提供 5 倍杠杆体育投注,通过智能合约实现 “链上公平清算”;测试网期间与 NBA、英超等赛事数据商达成合作,是生态 “Web3 体育” 赛道标杆。

4. Plato2Earn(@plato2earn)

  • 定位:“Eat-to-Earn”(消费即赚)平台。

  • 亮点:用户在合作餐厅消费后,上传收据可获得 $FAT 代币奖励;结合 Monad 低成本特性,链上奖励结算 Gas 费不足 1 美分,是生态 “现实 + 链上” 融合的创新案例。

5. RareBetSports(@RareBetSports)

  • 定位:每日梦幻体育平台(Web3 版 DraftKings)。

  • 亮点:用户创建链上梦幻体育战队,通过代币激励参与赛事预测;测试网阶段与 NFL、MLB 达成 API 数据合作,社区投票中 “最期待主网上线项目” 排名 Top5。

6. Kizzy Mobile(@kizzymobile)

  • 定位:社交博彩与移动娱乐应用(Monad 原生生态)。

  • 亮点: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内容上进行预测和竞猜,通过链上智能合约获得奖励;结合 Monad 低成本、高吞吐的特性,用户通过手机消费可在链上即时领取奖励;是生态中“现实生活 + 区块链”融合的重要实践案例。

5.4.4 社区文化与链游

1. Nad.fun(@naddotfun)

  • 定位:Meme 币发射台(Monad 版 Pumpfun)。

  • 亮点:支持用户发行自定义 Meme 币,内置 “PVP 交易竞赛”;深度绑定 Monad 社区 “meme 文化”(吉祥物 molandak、chog 等二创币频发),测试网期间创造单币 24 小时涨 1000 倍的社区热度记录。

2. Fantasy(@fantasy_top_)

  • 支持:“Monad Madness” 黑客松 “最佳链游奖”。

  • 定位:链上卡牌竞技游戏。

  • 亮点:结合 NFT 卡牌与 DeFi 质押机制,用户可通过竞赛获得白名单 NFT;测试网上线首周用户破 5 万,是生态 “GameFi+DeFi” 融合的核心项目。

6.社区文化与构建者动因

6.1 对构建者:全链路赋能与先发机遇

Monad 以“构建者优先(Builders First)”为核心战略,区别于以投资者为导向的传统公链逻辑,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技术-流量”形成一体化支持体系,打造“创始者磁铁(Founder Magnet)”效应,为早期项目提供低竞争、高成长性的发展环境,这也是其生态得以快速扩张的关键。

6.1.1 全周期扶持:从概念到落地的 “贴身护航”

为降低开发者准入门槛,Monad 构建了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将原生态驱动计划深度融入构建者服务:​

  • 资金与资源对接:通过 “ Foundry 计划” 整合资本资源、市场渠道与产品策略指导,助力项目从概念阶段推进至产品市场匹配(PMF),例如为早期 DeFi 项目对接 Pantera Capital、Binance Labs 等机构资本;​

  • 技术攻坚支撑:提供完整的 EVM 兼容工具链、SDK 及开发者文档,确保以太坊开发者 “零成本迁移”;同时联合 Mach Accelerator、evm/accathon 等机构推出专项加速器,为团队匹配分布式系统、智能合约优化等领域的资深导师,解决技术卡点;​

  • 流量与曝光激活:举办“Monad Madness”黑客松(奖金池达百万美元),聚焦高性能公链适配场景(如高频交易、实时链游),吸引全球数百支团队参与,优胜项目可获得社区流量和生态资源倾斜

6.1.2 核心吸引力:技术红利与先发优势叠加

构建者选择 Monad,本质是 “技术性能” 与 “生态机遇” 的双向认可:​

  • 技术性能红利:“MonadBFT 共识 + 乐观并行EVM”架构在完全兼容EVM的基础上,实现秒级终局性与10,000+ TPS吞吐目标,支持诸如高频交易、复杂DeFi、实时链游等以太坊难以承载的场景;​

  • 生态先发机遇:参考 Magic Eden、Tensor 依托 Solana 早期生态崛起的案例,Monad 开发者普遍看好“主网前布局”的价值——主网上线初期流量竞争小,项目有机会快速占据细分赛道入口(如成为生态内首个订单簿 DEX、首个流动性质押平台),甚至定义赛道标准,这种“先发红利”是成熟生态(如以太坊、Solana)难以提供的。

6.2 对社区用户:精细运营与包容共建

Monad 并未局限于 “开发者服务”,而是通过精细化用户运营与包容的社区策略,凝聚用户共识,甚至将 “质疑者” 转化为社区成员,形成独特的社区活力。

6.2.1 Monad 卡:点对点激活核心用户与FOMO效应​

2025 年生态运营期间,Monad 团队推出“Monad 卡”运营活动,成为社区热度爆发的关键节点:​

  • 精准筛选核心群体:团队从10,000多个X(原Twitter)账号中手动筛选约5,000个具影响力的用户(包括区块链OG、开发者、KOL、投资者等),以点对点方式授予专属Monad卡,强化其身份认同;​

  • 提名机制引发 FOMO:持卡用户可提名他人,形成圈层扩散效应。未持卡者为争取资格主动参与测试网交互与项目反馈,推动社区活跃度提升3倍,显著增强测试网用户留存;

  • 包容策略转化质疑者:团队特意将批评者和怀疑者纳入发卡范围,使其因身份认可而从“外部质疑”转向“内部建议”,甚至参与治理讨论,实现“减少对立、扩大共识”。

6.2.2 社区张力与透明沟通​

当前 Monad 社区仍存在 “热情期待与理性质疑” 的张力,但这种张力反而成为社区活跃的动力:​

  • 支持方视角:认可其 “EVM 兼容 + 高性能” 的组合,认为是 “弥补 Solana 兼容性短板、突破以太坊性能瓶颈” 的下一代公链标杆;​

  • 质疑方关注:聚焦主网上线进度、巨额融资的使用效率、验证者硬件门槛可能导致的中心化问题;​

  • 团队应对:通过定期发布技术报告(如RaptorCast论文、Testnet-2进展)、月度AMA、公开验证者规则等方式保持透明沟通,逐步建立社区信任。

6.3 总结:双向奔赴的生态增长逻辑

Monad生态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构建者友好、对用户精细”的双向策略:为构建者提供全周期支持与技术-先发双重红利,为用户设计精细运营机制与包容性社区氛围。这一策略既规避了“重技术轻生态”的空转风险,也避免了“重热度轻服务”的短期陷阱,通过夯实“硬实力”(开发者赋能)与“软实力”(用户共识),构建长期增长确定性,使其显著区别于仅依赖资本或技术叙事的公链。

参考链接:

Monad: Bringing Back The EVM - ASXN Daily

https://arxiv.org/abs/2502.20692

#73 - Unpacking MonadBFT: Fast, Responsive, Fork-Resistant, Streamlined Consensuschorus.one/articles/solving-blockchains-transaction-bottleneck-how-monad-revolutionizes-evm-transaction-processing

https://paragraph.com/@seedclubhq/inside-the-ecosystem-strategy-thats-turning-monad-into-cryptos-founder-magnet

https://mirror.xyz/100y.eth/7_h6gYxMp118ReqlLT-AJ9m59l5geBpmyjDrBIiU3yo

https://www.digitaltoday.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53932

https://www.digitaltoday.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88320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