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无证共享充电宝仍违规流通,成本骤升与点位战成“拦路虎”

蓝鲸财经
Sep 23

图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23日讯(记者 翟智超)尽管充电宝行业在近期迎来双重强监管,但日前,蓝鲸科技记者在深圳、厦门等地的多个商圈发现,美团、怪兽充电、竹芒科技等品牌的部分共享充电宝仍在使用未认证或无标识的设备。

图源:蓝鲸科技记者于深圳、厦门拍摄

与此同时,按《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相关产品须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注CCC标志,但记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即便某些已获认证的共享充电宝,也存在3C标识张贴位置不合规的现象,而这种“隐藏式认证”也让消费者难以直观辨别产品合规性与安全性。

上述情况与相关监管要求相违背。2023年3月,移动电源被正式纳入CCC强制认证目录,并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认证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或用于经营。

对此,蓝鲸科技记者通过采访品牌方、代理商获知,认证工作滞后,与重新认证带来的成本压力加大密切相关。同时,共享充电宝企业转用“直代共营”模式后,渠道话语权转向代理商与商户,品牌为争夺合作资源直接竞争,挤压了产品研发、3C认证的资源。

“存量包袱”与认证成本增加

市场上为何还有不符合充电宝使用规范的产品在流通?

这不得不提到的是,在资本推动快速扩张的阶段,企业普遍重规模,而轻合规,加之当时移动电源尚未强制要求3C认证,导致大量未经认证的设备留存至今,成为行业“存量包袱”。

某共享充电宝品牌前员工就告诉蓝鲸科技记者,早期市场投放的设备数量巨大,产品更新需时,部分老旧设备尚未回收更换;同时,共享充电宝通常在本地使用,少用于飞机出行,相关品牌的设备更换节奏也就相对缓慢。

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美团早期生产充电宝时,国家尚未实施该类产品的CCC强制认证;近期产品则已在醒目位置规范标注。”

对于全面换新还需多久?上述接近美团的人士向蓝鲸科技表示:“美团正持续回收未获3C认证的存量设备,并落实‘非3C认证设备非必要不弹出’策略。”

而小品牌则面临代工厂认证周期长的挑战。有品牌称,“预计仍需2~3个月,进度仍取决于品牌主动性与代工厂配合效率。”

企业推进认证工作滞后还与成本增加直接相关。一位从事3C认证的专业人士告诉蓝鲸科技记者,“单个充电宝认证成本较以往增加约30元,在激烈的点位竞争与分成模式下,企业推进换新的动力不足。叠加旧设备回收与供应链管理难题,企业推进节奏受限。”

在供应链管理难方面,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充电宝质量白皮书》显示,超半数充电宝企业采用代工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品牌方与生产方责任边界模糊,也显著加大了质量溯源与行业监管的难度。

有区域商户分成比例攀升至70%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运营模式正在发生显著转变,品牌间的直接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品牌方加速拓展代理网络,渠道话语权逐渐向终端代理商和商户倾斜。

为争夺有限的优质点位,品牌方不得不通过提高分成比例、提供更多支持等方式吸引合作资源。大量资源被投入到渠道拓展与点位竞争中,直接挤压了产品研发、3C认证的资源空间。以研发投入为例,2023年某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为9150万元,2024年这一数字降至8290万元,降幅达9.4%。

据蓝鲸科技记者了解到,此前多数以直营为主的头部品牌现已选择“直代共营”模式。以怪兽充电为例,据其公布的信息,自2023年大力推进代理模式后,2024年上半年近九成点位交由代理商运营。这一转变源于直营模式的运营重压。数据显示,怪兽充电2022年营销费用占总收入比重高达95.4%。

最新,怪兽充电针对代理商新推出阶梯优惠:满40台送27台、满600台送600台,且支持分次支付,首次仅付50%。

激烈的点位竞争也显著推高了代理商的经营成本。深圳一位代理商小李告诉蓝鲸科技记者,“为争夺热门区域的商铺,代理商支付给商户的分成比例从50%逐步攀升至70%,部分娱乐场所甚至高达90%。此外,代理商还需承担设备运维、人工等成本,而品牌方仍从流水抽成,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

在此背景下,部分代理商只能通过提高租金单价、减少运维投入来维持利润,从而陷入“收费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用户流失”的恶性循环。

部分娱乐场所收费已突破10元/小时

事实上,与几年前相比,共享充电宝的租金水平已普遍上调,早已告别“1元/小时”的时代。

在深圳北站,蓝鲸科技记者使用美团共享充电宝时,显示收费为6元/60分钟,24小时封顶30元,总封顶99元,并主动提示“当前价格较过往偏高”;厦门北站的怪兽充电价格更高,达到每小时8元,封顶标准相近。

小李透露,当地部分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共享充电宝收费已突破10元/小时,同一区域24小时封顶价多在28-40元,核心商圈价格更高。

图源:蓝鲸科技记者截图

上述接近美团的相关人士告诉蓝鲸科技记者,“美团充电宝的定价策略参考市场环境、友商定价水平、设备成本等因素综合定价。部分合作商和商家有较高的定价要求,但也应符合平台规范。同时,平台对合作商的异常调价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合作商的不合理涨价行为,将要求合作商调回原价。”

然而,价格上涨并未带来相应的体验提升。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馈共享充电宝存在“价格贵、充电慢”的问题。蓝鲸科技记者实测后发现,主流品牌共享充电宝的输出功率普遍偏低,仅约为普通快充的四分之一,即便花费十几元,也难以将手机电量充满。

图源:蓝鲸科技记者截图

这种“价涨质降”的背离,已成为行业共性问题。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突破126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400亿元,全年新增相关企业超125万家。行业扩张的同时,用户投诉量也大幅攀升——黑猫投诉平台统计,2024年相关投诉达29640条,核心问题集中在“收费上涨3-10倍、充电功率低”。

某业内人士告诉蓝鲸科技记者,“价格攀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是直营转向代理的过程中,利益链条不断拉长、各方博弈加剧的结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