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一步之遥,天津银行A股IPO能否破局?

蓝鲸财经
Sep 26

文|《投资者网》崔悦晨

近期,港股上市的天津银行(01578.HK)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这也是该行2025年3月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后的首份中期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天津银行资产总额达9656.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0.8%;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6%。

在宏观经济复苏承压、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天津银行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整体不良率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为1.7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达171.29%,较上年末提升2.08个百分点。受市场环境影响,净息差为1.47%,较上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的8月13日,天津银行更新了A股IPO的最新进展,显示上市辅导已进入第二十八期,辅导机构仍为中银证券中信证券。从2015年8月在天津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算起,这家银行的A股上市之路已整整走了十年。

资产规模向万亿元迈进

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天津银行资产总额达9656.75亿元,同比增长4.3%,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业绩方面,天津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0.8%;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6%。

从资产质量来看,天津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风险化解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7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1.29%,较上年末提升2.0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横向对比看,在当前城商行竞争格局中,天津银行的业绩表现呈现"规模领先、盈利承压"的特征,处于行业梯队的中游位置。与同为H股上市的青岛银行横向对比,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半年报显示,天津银行资产总额较青岛银行同期的7200亿元高出约2456亿元,但盈利能力差距却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天津银行实现净利润20.1亿元,而青岛银行同期净利润为22.5亿元,高于天津银行同期盈利水平。这一差距在净息差维度尤为突出——截至2025年6月末,天津银行净息差为1.47%(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低于青岛银行的1.60%,反映出资产定价能力的差异。

深入剖析其业务结构,天津银行的盈利承压源于以下挑战:

首先,从资产端来看,上半年天津银行的贷款余额为471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较资产增速高2.6个百分点。从具体贷款投向来看,公司贷款为主要增量,其中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79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2.3亿元,增幅6.1%;但个人贷款余额894.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9.0亿元,降幅8.1%,天津银行对此解释称,是因为正在调整互联网贷款资产结构、压降互联网合作贷款规模所致。

其次,盈利结构方面,报告期内天津银行实现利息收入151.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亿元,同比降幅5.1%;投资收益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亿元,同比降幅15.5%,反映出该行在资产收益与风险平衡间的艰难取舍。

从“地方银行”到“区域龙头”

天津银行的崛起之路,恰如中国区域性银行从"地方性"向"区域性"发展的缩影。

2000年,作为前身的天津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天津地方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2007年,该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天津银行,开启了公司治理现代化进程。2015年10月,天津银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天津首家上市银行,也是全国首批在港交所上市的城商行之一。

在H股上市的九年时间里,天津银行通过实施"区域深耕+特色业务"双轮驱动战略,逐步实现了从"天津本土银行"向"京津冀区域金融龙头"的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末,天津银行资产规模突破9000亿元,客户贷款余额突破4500亿元,存款规模达5000亿元。

H股上市为天津银行带来了多重红利。在资本补充方面,该行通过发行H股累计募集资金约150亿港元,为业务拓展和风险化解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公司治理层面,港股上市促使该行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信息披露标准等,这些都为后续A股上市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天津银行在区域金融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同属天津国资控股的渤海银行,截至2024年末资产规模已达约1.8万亿元,接近天津银行的两倍。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反映在区域市场影响力、客户基础和综合服务能力等多个维度。

这使得天津银行在天津地区金融市场的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凸显了其A股IPO的紧迫性。

十年A股IPO长跑

2025年8月13日,天津银行更新了A股IPO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该行上市辅导已进入第二十八期,辅导机构仍为中银证券与中信证券。根据辅导备案报告,天津银行仍需申请并取得部分外部批复。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天津银行就已经在天津证监局完成了IPO辅导备案,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作为H股上市银行,天津银行的A股IPO需同时满足中国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港交所的多重审批。

天津银行的IPO困局,本质是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盈利增长与监管合规之间的深层矛盾。要突破这一困局,需完成三个关键阶段:首先补齐监管要求的外部专项批复(如H股转A股的跨境监管协调批复、职工持股计划合规性确认等);其次正式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材料;最后通过证监会注册并完成发行程序。

当前,天津银行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尚未取得外部批复"这一关键节点。该行2025年6月发行的70亿元金融债券,以及拟发行的400亿元资本补充工具,均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批复。这种"审批依赖"使得天津银行的上市进程完全受制于外部政策节奏。

此外,A股IPO市场上,自2022年兰州银行成功上市后,A股银行IPO便再无新增案例。顺德农商行、广州银行等多家排队多年的中小银行,或因等待时间过长,或因自身定位调整,已先后主动撤销申请。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银行IPO的审核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要求拟上市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

从2015年启动上市辅导到2025年进入第二十八期,天津银行的A股IPO之路已走过十个春秋。对于天津银行而言,十年的等待既是一种考验,也伴随着机遇。新班子的战略调整与破局尝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红利,仍是其未来价值重塑的关键,这场历时十年长跑的结局,市场正拭目以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