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通副总裁Chris Patrick:为何我们不再执着于GPU峰值性能?

凤凰网科技
Sep 30

作者/于雷

编辑/刘毓坤

在高科技产业的聚光灯下,每一代旗舰芯片的发布都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企业战略方向的宣言。高通公司在2025骁龙峰会上,正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会后,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与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接受了凤凰网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深入解读了这款新品背后的设计哲学与市场野心。

相较于以往对性能参数的极致追求,此次高通传递出一个异常清晰的信号:在端侧AI浪潮席卷而来的关键节点,公司正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聚焦——从单纯的峰值性能竞赛,转向以AI为核心、注重持续能效与真实世界用户体验的务实路径。这不仅体现在其第三代自研CPU的精进上,更激进地表现在对GPU“跑分王座”的淡然处之,以及对构建开放视频生态的勃勃雄心。

AI是核心议题:从“PPT功能”迈向“私人化智能体”

贯穿整场专访的核心,无疑是“AI”。面对端侧AI长期以来“雷声大、雨点小”,未能成为用户常态化体验的质疑 ,高通高管坦言,用户需求的“水涨船高”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当前云端AI在处理复杂大规模任务上仍有优势 ,但高通坚信,边缘侧的独特价值正日益凸显。

Chris Patrick强调,高通在AI领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研发积累,并始终与学术界紧密联系,以确保其AI引擎设计的“面向未来” 。全新的NPU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模型类型、底层技术和不同的数据格式,具备泛化和可适变性。高通率先在边缘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多模态模型,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高通描绘了端侧AI的终极形态——个性化智能体(Personalized AI Assistant)。马晓民指出,消费者更希望AI成为一个“私人化助手” 。这正是端侧AI的最大优势所在。“边缘侧拥有云端不具备的数据,其优势在于能够及时获取身边的数据 ,”Chris Patrick举例说,“手机知道我的会议安排和我刚参加过的体育活动,从而提供更具情境感知能力的建议 。” 这种基于手机内部NPU和传感器中枢,通过收集个人数据进行实时感知、训练和推理,最终以极低功耗为用户提供前瞻性提醒的能力,被高通视为“AI智能体真正实现的第一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通明确了在手机端成功部署AI的五大核心要求:

足够高的每秒Token处理速度,避免用户体验迟滞。

极致的功耗控制,保证手机续航。

充分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确保个人数据保留在本地。

足够小的内存开销,以控制OEM厂商的硬件成本。

结果的准确性,这是用户持续使用的基础。

GPU战略转向:一场与“跑分文化”的切割

本次专访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高通对GPU性能的全新论述。在被问及“这是近几年来骁龙移动平台的GPU在峰值性能上第一次不及竞争对手”这一尖锐问题时,高通方面并未回避,反而借此阐明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向。

Chris Patrick直言:“我们观察到一个趋势:传统的、现有的基准测试,与真实游戏表现和用户体验的相关性正变得越来越低 。” 他强调,高通的重点是优化真实的应用场景,而非GPU基准测试分数。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高通着重介绍了独立高速显存(HPM)技术。据称,这项技术虽然可能对传统的基准测试分数有一定影响,但它能显著提升GPU在真实游戏中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带来更稳定、更流畅的帧率表现,从而让用户体验的收益最大化。

马晓民对此进行了更详细的补充,他指出,GPU的峰值性能,例如在十几瓦的功耗区间,在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几乎用不到”。

绝大多数游戏场景,甚至部分AI应用,GPU的功耗都集中在4W左右的区间。因此,高通的策略是将这一“甜蜜点”范围内的能效优化到极致,以求在真实使用中获得最佳的性能功耗比。

这一系列表态,被外界解读为高通意图引领行业摆脱“唯跑分论”的桎梏。尽管承认基准测试作为一种与消费者直观沟通的方式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高通更希望推动一个能反映综合体验的评价体系。马晓民提到,高通自去年开始引入的

Speedometer基准测试,就是一个旨在评估浏览器及各类采用WebView引擎的应用真实运行速度的尝试。

CPU的内涵式增长:更聪明的性能,而非更高的频率

相对于GPU的激进变革,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在CPU上的提升则更显“内秀”。Chris Patrick解释说,这得益于其自研的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的成熟

这已是高通应用在移动平台上的第二代自研CPU,团队从去年的实践中汲取了大量经验,进行了包括微架构层面和电源管理方面的深度改进,其核心目标是为移动平台的独特性和整个SoC进行优化 。

马晓民进一步阐述,绝对性能只是CPU优化的一个维度,高通更关心的是性能的持续发挥能力,因此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的设计至关重要 。他透露,新芯片的单核IPC曲线相比上一代有明显改善,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持续运行时保持稳定高效的性能输出 。

此外,新平台还拥有更多的CPU频点数量,这使得OEM厂商可以进行更精细化的性能调度优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系统能够以更小的功耗投入,换取更优的性能表现,从而提升实际用户体验。在指令集方面,高通也对其SME1的实际性能表现充满信心,称有合作伙伴反馈其性能已显著超越友商的SME2。

系统工程与开放生态:内存、视频与制程工艺的整体观

除了三大核心处理器,高通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阐述了其设计理念。

在内存方面,面对大模型对内存带宽和容量的巨大需求,高通的思路是“尽可能减少对外部内存的访问”。马晓民解释说,内存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DDR和各种片上缓存 。高通的策略是优先利用高效的片上内存,如系统级缓存(SLC)以及新增的GPU独立高速显存(HPM),以有效降低功耗和时延 。只有在运行大模型等必须访问DDR的场景下,才会调用外部内存,并通过先进的量化技术,在不牺牲精度的情况下,最小化内存开销

在视频创作领域,高通正试图构建一个足以抗衡苹果ProRes生态的开放联盟。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支持高级专业视频编解码器(APV),旨在为创作者提供最高质量的原始素材 。与苹果的封闭生态不同,Chris Patrick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赋能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 目前,DaVinci Resolve等专业剪辑软件已确认将支持APV,高通期待一个健康、蓬勃的生态体系能逐步成型,最终服务于广大创作者。

至于业界高度关注的半导体制程,当被问及对2nm工艺的展望时,Chris Patrick则表现得相当审慎。他强调,尽管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了台积电最新的N3P工艺 ,但高通的关注重点始终在于SoC层面的整体优化,包括微架构的调整、IP间的协同、功耗与数据流的管理等 。“制程之外还有大量的创新空间,”他总结道,“今年我们在制程方面是小幅提升,但在微架构方面有了大幅的改进 。”

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发布,不仅是一款旗舰芯片的问世,更映射出高通在行业十字路口的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它宣告着,在AI重新定义计算的时代,对“真实世界”的洞察与优化,或许比在跑分榜上多出的几分,更具长远的价值。这场“反跑分”的豪赌能否成功,将取决于整个市场生态是否愿意随之起舞。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