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年薪百万还是985学历?研究发现收入管开心,教育管健康,两者在中上水平后均趋缓

尹哥聊基因
Oct 03

最近社交媒体上有一个热门话题:“给你一百万,或者一个985名校的学历,你会选哪个?”这个问题看似玩笑,却戳中了许多人的内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比较”的时代:谁买了房、谁升了职、谁的孩子上了名校......这些外在的“成功标志”常常被我们当作幸福与健康的代名词。

但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高收入就一定更快乐吗?高学历就一定更成功吗?还是说,这两者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实截然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下这项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研究,它不再泛泛而谈“社会经济地位”对人生的影响,而是把“收入”和“教育”拆开来看,用科学数据告诉我们:钱,可能买得到快乐,但不一定买得到健康;学历,可能带来健康,但也可能带来压力。

01

一场跨越 7 万人的“人生影响因素”实验

多年来,哲学家、研究人员、政治家和普通公众一直在提出、讨论和辩论社会经济地位(SES)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过去的研究们偏向于“各管一摊”:健康领域的人主攻社会经济地位怎么影响血压、生病;而心理和经济领域的人热衷于分析社会经济地位怎么影响幸福感。

但现实是,人既需要健康,也需要过得开心,而且“收入”和“教育”虽然都属于社会经济地位,却未必往一个方向发力——比如有人收入高但没读过大学,有人学历高但刚毕业穷,得拆开看才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

并且,之前研究多靠“一次问卷”,比如让参与者回忆过去一年过得是否开心,但回忆容易不准;本研究则使用了“生态瞬时评估(EMA)”,需要参与者每天记录状态,还增加了社区数据(比如居住小区的整体收入、教育水平),能更真实反映钱和学历怎么渗透到每天的生活里。

02

实验对象和流程

研究者招募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 71,385名成年人(平均年龄40.62岁,标准差13.20),其中包括来自美国 13,089个不同邮政编码区域的参与者,样本在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多样性。

参与者通过名为MyBPLab的手机应用,进行了为期21天的生态瞬时评估(EMA)。他们每天在早、中、晚三个随机时段报告当前情绪状态(包括积极/消极情绪)及是否经历压力事件,并利用手机内置光学传感器同步测量心率和血压,最终获得共计329,543次有效观察数据。

研究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既捕捉个体内部日常波动中压力事件通过情绪影响心血管活动的瞬时关联(例如压力事件→情绪变化→心率/血压波动),也考察个体间差异(如国家、文化、人口学变量)对健康与幸福感的长期影响。

该方法有效克服传统回顾性自我报告的记忆偏差,兼具高层次统计效力与真实情境代表性,为情绪-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高强度证据。

△ 样本中参与者所在县的可视描述。较深的蓝色和绿色分别对应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

除了个体层面的变量,研究还整合了社区层次的社会经济数据(来自美国人口普查),系统分析个体与社区两层水平中主观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日常健康(心率、血压、吸烟、运动)与心理幸福感(情绪、压力应对、压力暴露)的独立与交互作用。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03

个人层面:收入和教育,各有“专属管辖范围”

收入方面:较高主观收入与更好的自评健康、较多运动、较低心率、较低收缩压及较低吸烟率显著相关;同时,高收入显著预测更强的压力应对能力、更多积极情绪、更少的负面情绪及更低日常压力暴露。

教育方面:较高教育水平同样与更好的生理指标相关(如更低心率、血压、吸烟率),但也伴随更高的高血压报告率(研究指出该结果需结合BMI等因素谨慎解读)以及更高的日常压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高教育者在面对急性压力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威胁评估比更低)。

△ 个人和社区层面的主观收入和教育的 SES 指标与自我报告的情绪、压力、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和生理结果之间的显著关联总结

当收入和教育“一起pk”时,分工更明显:教育对“生理健康”(心率、血压、吸烟)的影响更强,收入对“情绪幸福”(应对能力、积极情绪)的影响更强。

例如,在同步模型中,教育对心率的回归系数为 -1.13(p < 0.001),明显高于收入的 -0.47(p < 0.001);相反,收入对积极情绪的系数为 0.07(p < 0.001),而教育的影响则不显著(b = -0.00, p = 0.683)。

04

社区层面影响

接着,研究者将分析扩展至社区层面,考察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和教育水平是否影响其中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研究发现,社区收入较高与居民多项积极结果相关,包括更好的自评健康(β = 0.09, p < 0.001)、较多运动(OR = 1.19, p < 0.001)、更低心率(b = -1.31, p < 0.001)及更低吸烟率(OR = 0.66, p < 0.001)。

情绪方面,高收入社区中的个体也报告更强的应对能力(b = 0.04, p < 0.001)、更多积极情绪(b = 0.03, p = 0.001)及更少的压力暴露(OR = 0.96, p = 0.001)。

类似地,社区教育水平较高也与更优健康结果相关,如更好的自评健康(β = 0.13, p < 0.001)、更多运动(OR = 1.21, p < 0.001)、更低心率(b = -1.41, p < 0.001)及更低吸烟率(OR = 0.67, p < 0.001)。

但与此同时,和高教育个体类似,这些社区的居民也报告更高的日常压力水平(b = 0.02, p < 0.001),不过在急性压力下仍表现更佳。

当同时考虑社区收入与教育时,社区收入对情绪幸福感的影响更强,而社区教育则对健康行为与生理结果更具预测力——这与个人层面的“分工”模式高度相似。

但最关键的是层次比较:分析表明,个人收入比“社区平均收入”更能预测个体情绪幸福,个人教育也比“社区平均教育”更能预测健康状况。

例如,个人收入对主观健康的回归系数为 0.11(p < 0.001),而社区收入的影响不显著(b = -0.00, p = 0.537);个人教育对心率降低的贡献(b = -1.08, p < 0.001)也远高于社区教育(b = -0.27, p = 0.041)。简言之,“自己有钱”比“住在富人区”更能带来快乐,“自己有学历”比“住在高知社区”更能促进健康。

△ 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比较

05

钱和学历,越多(高)就一定越好吗?

大家是不是认为:钱越多越开心、学历越高越好?

不尽然!研究发现,钱和学历的“边际效益”会递减。

收入方面:当收入达到 10 级里的 6-8 级(中等偏上)后,再涨钱,开心程度、健康优势就不明显了(下图3 左)。就像月薪从 5 千涨到 2 万时,你会明显觉得“日子舒服了”,但从 2 万涨到 5 万,可能只是“存款多了”,情绪上的快乐反而没那么多。

教育方面:对情绪的好处,在“读了部分大学”后就趋平了;但对健康的好处,要到“本科及以上”才会更稳定(下图3 右)。

比如“知道吸烟有害”这种健康知识,初高中可能就懂,但像“坚持运动、定期体检”这种健康行为的内化以及习惯养成,则更多依赖于更高教育所培养的认知资源、自我调控能力及社会机会。

△ 主观收入、教育和结果衡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06

小结

综上,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收入管“开心”,教育管“健康”,换句话说,钱能买来今天的笑容,但知识能换来明天的健康;自己的“资本”比别人的重要 ,空羡慕别人无用,不如把精力放自己身上;别追求“极致”,钱赚到中等偏上就够开心了,学历读到本科就能有健康优势。

当然啦,肯定有小伙伴要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想要”,谁不想既高学历又高收入呢?但平心而论,日常生活里,很多人忙忙碌碌,却未必能拥有两者中的任何一个。

如果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此刻已经收获其中一样,比如有份能让自己安心的收入,或是有个帮自己站稳脚跟的学历,那其实已经超过了不少人,值得悄悄开心一下!

总之,与其躺着幻想“双全”,不如现在就起身做点小事:想多赚钱就去学个新技能,想护健康就从今天早睡半小时。毕竟,好生活从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呀~

撰文:Flyer、Cathy|编辑:lcc

参考文献:

Newman DB, Gordon AM, Mendes WB. Income and education show distinct links to health and happiness in daily life. Nat Hum Behav. 2025 Aug 8. doi: 10.1038/s41562-025-02264-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781569.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