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成熟”,短剧“爆仓”?

蓝鲸财经
Oct 08

文|摩根商研所

5年前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龙王赘婿》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5年后短剧会成为主流。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月活达2.12亿,正式超过了优酷视频的2.006亿月活用户,与哔哩哔哩的月活用户相差仅1300多万。

但就在蒸蒸日上之时,红果突然宣布取消短剧保底机制。

近日,2025 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红果宣布“果燃计划”调整方向,对于引入的成片短剧,红果不再提供保底费用,制作方自负盈亏,靠市场表现获得收益。

“成熟”了的红果想要迈向品质化竞争,但已经“爆仓”了的短剧,能靠精品化打造护城河吗?

一、走向精品化的短剧,还是短剧吗?

取消保底机制可以预见,这就像打车、外卖平台在取得一定市场地位后,补贴的降低,用户都吸引过来了,也没必要一直烧钱。

而且红果想要在以量跑马圈地的微短剧市场中,靠品质修筑一条护城河,这想法并无不妥。

但短剧市场当下仍是以内容的数量为核心竞争力。

就像红果的成功离不开免费模式与字节的资源倾斜,靠着番茄小说的IP供给与字节AI技术加持,红果迅速拉起了庞大的短剧内容生态。

但随着保底机制的取消,短剧制作商们传统跑量模式不再旱涝保收,就可能产生两个情况,一个是跟着红果一起拥抱精品化,另一个就是另投他处。

无论是快手B站甚至是淘宝,都有短剧布局,爱奇艺、优酷等传统视频平台,也逐步将短剧的地位提升,红果并非唯一选择。

就像在外卖大战之初,处于领先地位的并非美团,而是百度外卖。

但当时百度外卖诸多战略错误中,其中一个就是在2015年末,美团与饿了么开启了补贴与地推大战,而百度外卖没有跟进,将目光放在了搭建中央厨房、配送等业务上。

追求品质固然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在不同发展节点、不同行业情况下,有不同的阶段选择。

如今红果的处境就有些类似。数据上来看确实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并没有形成完全的用户习惯,很多观众还处于刷视频时直接跳转的模式。

连美团这么多年培养的用户消费习惯与市场地位,都能在阿里补贴下被抢走这么多市场份额,短剧这种完全内容为导向的生态环境,是很容易被替代掉的。

而且当下短剧制作商们目前有三个核心盈利点,分别是平台保底、定制短剧和流量分红。一下子少掉一个,也可能在其他领域做文章。

这就像早期B站等内容平台的UP主很多是不接广告的,因为当时平台给的播放量收入够足,接广告影响到视频质量,得不偿失。

而如今广告商们成了UP主的衣食父母,观众们看视频看到广告也从最初的“有广告不看了”转变到“恭喜恰到饭了”,求生存嘛,不寒碜。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短剧内植入广告也将变得常见?

而3分钟一集的短剧中间再插入些广告、硬植入,岂不是变相地拉低了短剧的品质,与追求品质的想法背道而驰。

而且精品化的短剧,还是短剧吗?

制作精良、台词精雕、弘扬正能量的短剧固然很好,但一定程度上它与短剧当下的核心受众画像,有偏差。

短剧能够迅速爆火是因为其收割的是情绪价值,是互联网短平快下最高的生产资料。

当下短剧爆火的核心逻辑是“爽”。长剧30集才能将最终boss绳之以法,而短剧3分钟一集能扇首富5个巴掌。

用一些观众的说法就是“不带脑子”,忙了一天就想看会儿爽的、轻松的,享受纯粹的快乐。在乡村气息浓重的地方寻找fashion,本身就很违和。

而且短剧本身就是典型的长尾市场,是沉默的大多数。它要的是对一个人赚很少的钱,但要赚很多人的钱,跑量是这个阶段短剧的最核心盈利思维,互联网的边际效用,在短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拼多多早告诉我们了,那有什么成熟、那有什么壁垒,谁能一直玩转长尾市场,谁就是这个时代的应用之王。

二、AI印刷术下,短剧未来只有技术“护城河”

现阶段短剧追求的精品,应该是制作技术的精品。

之前观众很喜欢吐槽某某电影“5毛特效”,用来代指特效制作差。但如果“5毛”钱就能制作出精致的特效,这还会是个贬义词吗?

“不懂AI”的马斯克曾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最近快手就推出了可灵2.5 Turbo 模型,该模型1080P高品质模式下生成5秒长度的视频仅需25灵感值,相较于2.1模型同档位便宜近30%。

视频AI模型的进步夸张到以月为单位,模型的成本一降再降,短剧的制作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之前有人将AI比作“造纸术”,诚然AI对视频制作技术的进步,从降本增效的功能来看,如同造纸术一般,是竹简、布帛到纸张的变革。

但对于短剧来说,当下的AI是“印刷术”的开源。

因为短剧更像是小说。

纸张是流通的,诗词歌赋并不是,如同电影与电视剧一般,诗词歌赋是有创作门槛的,唐宋这么多大家,传下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也就那么多,诗词歌赋也是古代上流社会交往中的雅物。

但小说不同,会识字就能写小说,区别无非是精彩流传千古和烂俗乡邻传笑罢了,落魄书生大诗人就那么几个,但明清的小说家中,落魄书生算得上是主力军。

明清小说能兴盛的前提便是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印刷术把小说制作成本和售卖成本价格“打下来”,才有了小说的盛世。

短剧也是如此,AI当下给短剧带来的赋能便是制作成本与周期的骤减,小剧组、素人演员也有产出机会,甚至给了草台班子一个演戏梦。

一部农村出品的微短剧,成本只需要几万元,从AI制定剧本到人力拍摄到AI剪辑,前后时间能缩短到一周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短剧市场将会迎来进一步的膨胀。

这时领先的红果选择了取消保底机制,从盈利角度而言确实避免了跑量短剧的“刷补贴”,但从跑马圈地而言,可能会动摇自身的领先地位。

AI印刷术下,短剧市场几乎没有护城河。

数据显示,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排行中,北京稳坐第一,紧随其后的便是陕西西安和河南郑州,且三者差距很小。

北京排在前列都能理解,无论是文旅景观还是影视资源积累都充足,西安历史底文化底蕴也不逊色,

但郑州为何能与二者差距不大呢?

论人文景观,河南开封、洛阳等地远比郑州雄厚,论影视资源,焦作影视城也比中原影视城地位更高。

一方面是由于郑州从很早就开始重视微短剧的制作与发展。比如说2020年爆火的《龙王赘婿》系列信息流广告就拍摄于郑州。

另一方面,微短剧并不是很需要文旅资源或者影视基地资源,在合规前提下,微短剧生产只需要考虑剧本、人力和后期制作。

而如今AI的进步已经让微短剧剧本和后期成本骤减,人力成为最核心的一环,而郑州不缺的就是微短剧从业人员。

河南全省微短剧企业近1200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以郑州为核心形成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的全产业链条,仅今年前8个月,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

这说明在AI印刷术开源下,微短剧市场只需要有足够的从业人员,就可以迅速拉起一个市场。

甚至还在侵蚀最后的“人力”。

最近著名演员唐国强在《王牌对王牌》上抛出重磅言论,称AI未来可能会取代演员。

当然短期来看演员还不至于被AI替代,但在短剧领域内,本身很多短剧演员都是素人,AI完全可以开始尝试取代演员,说不定更有噱头。

倘若视频AI技术进一步演化,短剧整体将会迎来新的变革,当剧本、人力、剪辑都不再成为桎梏,短剧平台的护城河可能要靠技术来堆砌。

走向精品化除了质量上的提升,还有劣质的剔除。

爆炸增长的短剧同样是违规的重灾区。就像小说爆发后,迎来的不只是文化内容的盛宴,还有大批劣质、低俗小说的封禁。

8月期间,红果累计下架118部微短剧,快手累计处理违规微短剧百余部,处置违规账号近40个,连淘宝都累计拦截下架违规微短剧79部,这才仅一个月的量。

除违规外,短剧还陷入高度同质化问题。

比如说《千金买邻》系列,故事剧情大体上都是主角帮村民卖农产品,因中间抽成问题纠纷,最后发现离开主角的销售渠道自己根本卖不出去,最终后悔。

光这一个系列,目前市面上就有苹果、西瓜、橙子等多个版本,诸如此类还有白月光后悔系列,偷听心声系列等等,均是一个剧本换个名字、换个核心词翻来覆去的产出。

这些同质化剧本问题也体现出当下AI在剧本创作和审核方面的不足,未来短剧平台想要迈向精品化,这方面的技术提升也是方向之一。

去年年底的时候,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北京市广电局就联合约见了“红果微短剧”主要负责人。其中就强调了对微短剧的审核和整改问题,并强调了要合作共赢,不搞“内卷式”竞争。

看起来红果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不再跟大家卷内容数量了,走更有挑战的精品化道路。

但“一刀切”的做法也充满挑战,当技术门槛持续降低,制作不再是难题时,“量”与“质”不再是单选题,而是关于情绪的问答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