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门红,稳了?

格隆汇
Oct 08

漫长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即将结束,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币,憋了八天的股民早已按捺不住。

按照历史规律,节后A股上涨的概率竟然高达七成!

不过,假期发生的大事儿可太多了。

港股仅仅暴涨了一天,美国政府关门摆烂,日本很有可能在接下迎来第一位女首相,Open AI接连官宣了几个重磅合作,黄金更是一鼓作气冲上了4000美元......

节后A股,到底该怎么走?

国庆全球市场回顾

假期期间,全球市场表现如何呢?

按照国庆假期上周(9月30日至10月5日)统计,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多数上涨,东南亚市场涨幅尤为明显。

具体来看,MSCI全球指数较周二上涨0.8%,MSCI发达市场上涨0.7%,MSCI新兴市场上涨2%。主要股指方面,中国台湾加权指数与韩国综指各有上行3.6%,涨幅居前;美国三大股指均有小幅上涨,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分别上涨0.5%、0.8%和0.4%。亚洲市场均有上行,恒生指数、日经225等均有上涨。

除原油以外,全球大宗商品多数上涨。受到OPEC+可能增加供应的消息的影响,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1.1%、1%至美元61.7美元和67.5美元。

有色金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LME锡领涨,上涨4.2%,铅、铜、铝、锌和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贵金属方面,金价连续7周上涨超3%。假期期间COMEX黄金上涨2.7%,COMEX白银上涨3.9%。

假期间,海外多则关键事件影响着资产价格走势和全球流动性。

其中为黄金不断冲高起到助推作用的,来自美国政府关门所带来的连带效应。

原定3日发布的月度就业报告延期;10月中旬CPI通胀数据披露也可能“泡汤”。劳工统计局全面“休眠”,采集工作也处于停摆状态。

因此,关键数据缺失导致经济解读如同雾里看花,于是强化了降息预期,停摆时间越长反而对金价追涨形成了利好。

从历史上看,1976年以来美国政府停摆平均持续8天,最长是35天,在特朗普上届任期发生。也正是那次停摆期,金价周涨幅达到2.5%。

另外一则影响全球流动性的消息来自于日本政治选举

10月4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由高市早苗胜出,她曾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由于自民党在国会仍是最大政党,若与野党间合力,高市有较高的概率在10月15日的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或将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

高市早苗上台主张财政货币双宽,最终可能助长日本通胀压力,未来通胀溢价或使得日债利率陡峭化。如果长端利率将来继续上行,可能倒逼日央行TAPER暂停,甚至转向增加购债规模,从流动性角度对市场偏向正面,这几天日经指数涨势拉大。

推动股指上涨的另一关键动力来自人工智能,更直接地说,是OpenAI接连推动多项关键合作,为合作商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业绩增量,半导体相关股票在假期里延续上涨势头。

存储芯片巨头三星、SK海力士的暴涨带动了韩国股市。起因是三星和海力士突然宣布与OpenAI达成合作,为后者的星际之门项目提供芯片,直接引爆了存储芯片赛道,相关内容我们在前面文章《四季度,最景气方向竟是?》也有分析过。

接着,OpenAI又与AMD达成合作,AMD未来要给OpenAI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我们昨天文章《飙涨23.7%!芯片巨头终于等来“泼天机遇”》里也详细捋过。

毫不夸张地说,这又是OpenAI继甲骨文后,又一代表作。AMD前天晚上的涨幅已经充分体现。

这也说明,OpenAI在资本市场的确有点石成金的地位,过去与Nvidia、Oracle和CoreWeave达成过类似协议,而这些供应商未来的业绩增量又高度依赖于OpenAI的盈利能力,或者说融资能力,因为目前这些承诺都是远超过其收入的。

根据外媒报道,这些交易将使OpenAI在未来十年内获得超过20千兆瓦的计算能力,大致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功率。

按目前的价格计算,部署每1GW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成本约为500亿美元,总成本高达1万亿美元。某种程度可以理解为,OpenAI的前景已经决定了AI产业未来的兴衰了。

下图关系网表明了OpenAI这艘大船的载重之巨。如果OpenAI倒下了,不仅云计算市场大幅萎缩,GPU也会过剩,最重要的是大家对AI的信心会变得无比脆弱。

但这几天OpenAI的新产品迅速火遍了社交媒体,从竞争策略上已经不仅限于通过ChatGPT来获取更多用户,可是目前的计算资源仍然跟不上新产品+新功能的需求。

想说明的是,本来可以更加爆款的产品现在没办法进一步火爆,所以我们还没看到天花板。要讲好这个故事,OpenAI把英伟达、超威半导体都拉上了船各司其职,虽然最后也可能会成为泡沫,但是他的成功机会又比其他大模型公司高出许多。

那么受益的不只是核心合作方,这些合作进一步巩固了AI作为半导体行业核心增长引擎的地位。由此产生的“涟漪效应”将延伸至整个半导体价值链,从而产生“二级受益者”,“三级受益者”,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国内消费:出入境旅游升温

接着来看国内假期消费现状,“双节”长假进入尾声,今年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不减,出行数据续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假期出入境游持续升温。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综合携程、同程、去哪儿、航旅纵横等平台的数据,今年“超级黄金周”跨省游、出境游及入境游预订量均超过去年同期。

其中,出境游、长线深度游表现尤为亮眼,春秋旅游数据显示,受免签政策影响,出境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超30%。飞猪OTA数据显示,中俄互免签证开通后,赴俄罗斯旅游订单的预订量同比劲增近2倍。

马蜂窝与去哪儿数据显示,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及等目的地热度居前。

中国文旅消费市场的火热不仅体现在国内游客身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游客的参与,伴随着入境免签、退税扩围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的优化,入境消费持续升温。

支付宝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前五天,全球入境游客通过支付宝的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近40%,显示中国“数字支付名片”在国际游客中的普及度正显著提升。

出行数据方面,2025年10月1-5日,新口径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2024年+4.8%增速比去年还高2个点,同比2019年+30.0%。

排除自驾出行因素,同期客运量(铁路+民航+水路+公路营运性客运量)同比2024年+2.8%(2024年同期同比2023年+4.5%),同比2019年-30.5%(2024年同期同比2019年-32.4%)。

人员流动量递增表明国庆假期出行已全面恢复常态,不过居民对在节假日自驾出行的偏好更高了,这是因为一方面高速小客车节假日免费通行;另一方面,新能源车普及也有助于降低边际出行成本,许多目的地铁路、航班覆盖不如公路灵活,自驾成为“抵达最后一公里”的首选。

餐饮方面,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3.3%(2024年国庆全假期按同比口径+4.5%)。考虑到今年中秋是在10月6日,餐饮与走亲聚会类消费的高峰更偏后,阶段性数据可能较低。

根据央视新闻,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餐厅上座率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其中,主打家庭团圆场景的3至4人包间上座率增长超过了90%。

电影方面,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0月7日18时40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17亿元,前三名为《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仍低于2024年7天假期的21.05亿。

截至目前,2025年国庆档电影场次为363.9万场次,首日票房为最高点,呈现出场次多但票房降的特征。价格方面,今年国庆期间平均票价为36.7元,较2024年(40.3元)下滑,叠加今年假期出行表现亮眼,也对观影消费形成替代。

节后A 股如何走?

分析过假期外围和国内的现状,投资者最关切的问题,依旧是A股市场会如何演绎。

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节后开门红的胜率高达七成。

从2000年至2024年每年10月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涨幅达到0.48%,上涨概率达到64%。在过去10年里,上证指数在10月首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达到了70%。而过去25年间,共有7个行业在10月份上涨概率超过50%,包括银行、家用电器、电子等行业。

机构也对10月行情也普遍给予乐观预期,认为四季度预计A股延续“慢牛”态势,在宽幅震荡中逐级抬升。

但历史不会一昧复现,而是要综合当下经济基本面、流动性以及市场情绪来调整,譬如去年9·24级别的行情并没有在今年港股上演,在AI芯片、政治选举一系列复杂题材催化中日韩台等市场表现更加出色,而港股在10月2日当天大涨之后迅速回调。

调整,是否在为新一轮上行蓄势?

要知道,A股震荡盘整的格局几乎贯穿了整个9月,前期领涨的光模块、PCB概念都经过了一定幅度的调整,意味着板块交易面临的拥挤度压力得到缓解。

在假期海外AI行情催化下,消化前期震荡波动后,算力供应链的机会有望进一步显现。而且作为当前业绩最具说服力的板块,随着10月进入三季报交易窗口,市场关注度自然会得到提升。

其实目前并不缺少主线,部分板块甚至延续了涨势。

以半导体、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热度不减,除此以外,以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创新药、受益于降息的周期有色以及港股互联网科技关注程度都是比较高的。

总的来说,四季度的投资机会,可以尝试在科技和周期两个大的方向里寻找。

新的市场主线往往会选择有较强逻辑支撑的方向,才有望得到资金追逐。譬如受益于固态电池技术和量产加速的锂电设备、景气反转且供给出清的新能源材料,以及受产能限制,降息预期利好和AI强需求的有色金属。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