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织密担保一张网,托举小微三农一片天

滚动播报
Oct 10

(来源:中国发展网)

转自:中国发展网

累计服务经营主体66.71万户,居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首位;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726.31亿元,位列全国第5;在保余额1366.85亿元,居全国第3;累计担保规模突破4569亿元……今年1至8月,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带领全省体系成员交出亮眼成绩单。

这一组数字中,服务66.71万户经营主体尤其值得关注。它不仅意味着服务规模上的领先,更折射出山东政府性担保网络覆盖之广、下沉之深。

取得这份成绩并非偶然,5年来,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始终聚焦支小支农主责主业,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功能,将国家“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扎实转化为山东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实践样本,走出了一条“金融为民”与“财金协同”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信用“增值” 融资破冰

企业抵押少,银行不敢贷,融资难就难在这。

位于滨州市滨城区的山东泓瑞医药科技股份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技术实力雄厚,但在两年前,企业也同样面临纯信用贷款难获的窘境。“当时企业想从银行获得纯信用贷款非常困难。”企业财务负责人姜立军回忆道,“我们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但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融资一度受阻。”

关键时刻,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伸出了援手。通过政府性担保增信,泓瑞医药先后从银行获得3笔累计15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顺利渡过难关。姜立军对此感慨:“政府性担保的介入,真正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如今,企业不仅以资产抵押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构建了多元融资渠道,更对未来与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合作充满期待。随着企业计划开辟生物发酵新赛道,姜立军希望双方能在产业资源对接、投贷联动等多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这不仅是对企业的“雪中送炭”,也是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构建政府性增信体系,助力企业打破“抵押依赖”的深层变革。“十四五”期间,集团以政策性担保为杠杆,借助风险分担机制为银行“壮胆”、为企业“增信”,让信用成为“可变现资产”。

2024年8月,国家科技创新担保计划启动当日,山东率先落地全国首批18笔业务。背后是集团与省科技厅、工信厅的高效协同,提前梳理全省8万余家科创企业名单并嵌入数字化平台,让担保机构“一键可查”、银行“一目了然”。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缺抵押”特质,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创新推出“鲁担科技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属融资解决方案。5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信用加持”,不仅打通融资堵点,更激活产业链良性循环。这一创新实践已结出硕果——累计支持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经营主体1.58万户,金额达700.04亿元。

从“不敢贷”到“放心贷”,从“抵押物稀缺”到“信用即资产”,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以政策初心叠加市场智慧,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

融资成本“降下去” 小微活力“提上来”

企业规模小,“风险溢价”高,融资贵就贵在这。

“对咱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融资成本降了,发展信心足了!”山东宇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告诉记者,通过济南担保集团“济担—创业贷”获得的200万元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仅1.75%,每年比传统贷款节省可观支出。这笔“省出来”的成本,直接转化为企业发展底气,带动就业超100人,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芊宇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张世森同样感受到了融资成本下降带来的获得感。“通过‘活力贷’产品获得50万元贷款,全年利息只要1.7万元,政府还补贴5000元,实际融资成本比普通贷款低了不少!”张世森告诉记者,低成本资金帮助企业抓住了订单机遇。这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小微企业而言,融资成本的细微差别,往往决定了他们是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是被沉重的财务负担拖垮。

企业负责人的真切感受,揭示出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的核心要义,降成本并非数字游戏,而是切实纾困解难,为小微企业“添薪助燃”,为“三农”主体“施肥浇水”。对这些经济“毛细血管”而言,融资成本高低直接关乎生存发展。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准公益性的省管金融企业,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在重点区域和领域实行优惠担保费率,并严格约束合作银行不得通过存贷挂钩、以贷收费等方式变相增加客户成本。成效直接体现在数据上:截至今年8月,全省体系合作业务平均担保费率仅0.62%。贷款端引导银行实行优惠利率,新增业务平均贷款利率为4.47%,较上年末再次下降15个基点(BP),政府性融资担保助企惠农成效显著。

“云端”引活水 “数智”润小微

一笔千万元的供应链票据,从签发到放款,需要多久?

侨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经历给出了答案:全程线上操作,银行当天放款。“供应商向银行发起贴现申请,银行签收成功后,当天就能放款,比我们正常支付货款的流程还要快。”侨昌现代农业金融部部长王业建说。

高效背后是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依托“鲁担惠企通”平台构建的数字化新生态。该系统不仅打破了传统银担业务中资料反复传递、流程冗长堵滞的困局,更以双重增信机制,将核心企业信用精准“滴灌”至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提高了应付账款周转频率,降低了供应链全链条的融资成本,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这不是个例,而是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以数字化转型重塑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的缩影。

“十四五”以来,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自主建设银担统一对接平台,推动业务从“人跑腿”向“数据跑路”深刻转变。平台不仅直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直担SaaS系统,实现业务受理、审批、备案一站式办理,更接入了山东省农信联社、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齐鲁银行等117家银行机构,打通了银担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截至2025年8月末,纯线上国担“总对总”批量银担合作产品累计落地579.06亿元,服务全省1.8万户小微、三农经营主体,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数字化不仅“跑得快”,还“看得准”“管得稳”。

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以“一朵云”“一中心”筑牢数字基座,建成全省政府性担保私有云,自2023年以来,连续2年通过国家安全等保三级认证,成为国担基金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数字化平台唯一的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构建大数据中心,汇聚政务、市场、担保、信贷四类数据,形成多维度、可穿透的动态监控体系。

在风控环节,智能模型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客户准入预审、风险信号预警、保后智能提醒的全周期管理,代偿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线下辗转”到“线上秒通”,从“单点尝试”到“生态重构”,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效率、控制了风险,更重塑了政府性担保服务的范式。这条路,是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深入实践,更是“十四五”期间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以改革之手、创新之笔,为小微、三农绘就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织密担保“一张网” 激活实体“微循环”

过去,市县两级融资担保机构普遍存在小、散、弱等特点,担保机构参与银担合作的准入门槛较高,担保放大倍数往往被压缩。如何打通这些堵点,增强银行敢贷愿贷信心,成为山东构建现代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必须面对的课题。

“十四五”以来,山东投融资担保集团以体系化建设破题,构建起“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担保集团—市县担保机构”三级联动的一盘棋格局,建成覆盖全省16个市60家成员单位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网络。这一体系有效整合了曾经分散的担保资源,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一管理标准、优化风险分担,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和资本运作效率。

在这一体系框架下,滨州市的实践成为纵深推进的鲜活样本。近期,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与邹平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邹平担保公司股权划转仪式,标志着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权属邹平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一合作不仅使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注册资本由7亿元增至9.42亿元,更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担保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为高质量服务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如今,在省级体系引领下,各市担保机构主动作为、协同发力,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支小支农的内生动力。潍坊在保业务规模突破360亿元,济南达240亿元,济宁、烟台均超100亿元,其中潍坊、济南规模单独计算已可进入全国省级机构前20名,区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从单点尝试到全域联网,从松散合作到体系作战,山东正以一张覆盖全省、协同高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网络,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汇聚。(中国发展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