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假游上演“韧性变形记”

观察者网
Oct 10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欧洲《现代外交》、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多家外媒报道称,中国为期8天的假期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出行热情,国内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中国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部门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旅客打造高品质旅行体验,重新定义了旅行新范式。

报道提到,假期出行热度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中国节日期间的出行热潮不仅展现了国内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还为旅游、住宿、餐饮等众多领域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携程同程、马蜂窝、途牛等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多地积极创新文旅场景,满足游客多元且个性化消费需求,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赏美景、品美食、看演出中深度体验当地文化魅力。那么,在文旅市场人气“爆棚”的背后,人们的旅游消费呈现哪些变化和亮点?

车轮上的国庆,自驾成旅游出行绝对主力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8天假日,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均呈现日均同比增长的趋势。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25年国庆期间(10.01-10.08)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日均3.04亿人次,日均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2%。铁路客运量累计预计超1.5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2.6%;累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2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6.5%;累计水路客运量预计1167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2%;累计民航客运量预计1917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3.4%。

视觉中国

其中,自驾是旅游出行的绝对主力。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期间跨地级市流动的人口(不含市内人口流动)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占比80.2%、铁路占比16.5%、民航占比3.3%,受益于高速免费政策,公路运输占比相较于暑运提升明显。

根据途牛提供观察者网的数据,假期期间,境内自驾游、自由行占比超七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的自驾游热度尤为旺盛。其中,上海、广州、北京、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长沙、青岛、苏州等目的地吸引了更多自驾游用户的青睐。

四川九寨沟景区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九寨沟景区假期8天接待游客30.57万人次,同比增长24.39%。国庆假期九绵高速(成都至九寨沟)全线通车,成都到九寨沟仅需4个小时,绵阳至九寨沟仅需3小时左右。交通的便利激发了九寨沟、黄龙、若尔盖一线跨区域自驾游的热度,仅在九寨沟县,当地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上升到80%以上,游客咨询量增长近2倍,自驾游比例明显上升。

全球自驾游平台租租车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8天假期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西部与东北地区成为中长线自驾出行热门选择,人均租车花费增长超2成,用车平均时间同比增长近1天;出境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11.6%,欧洲、亚洲及非洲多国租车需求同比显著上升,自驾游平均用车时间同比增长7%。

包车旅行是秉持“省更多力、看更多风景”理念游客的选择。根据携程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这个假期不少游客选择包车游。在境内,北京包车游假期订单同比增长75%,四川阿坝等风景胜地包车订单增长翻倍;此外,湖北恩施包车游订单增长3倍、山西运城包车游订单增长57%。

出境包车游呈现深度化趋势,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其中日本市场总包车订单交易量增长180%,斯里兰卡市场包车订单交易量同比增幅超300%。

多目的地“串游”,县域与城乡逆袭的机会来了?

飞猪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旅行者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长途旅行时,飞机+高铁+自驾等交通方式相结合成为新特色,此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去年提升5%。

观察者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翔对观察者网表示,我国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使得大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交通衔接,既节约了出行成本又能游览多个目的地,这种串接带来了旅游市场产品的多样化,也使旅游企业能够多方联动,进一步促使旅游业的发展和利润率的提升。

在魏翔看来,飞机+高铁+自驾的旅行方式在近三五年内可能会成为新常态,但是不会是一个长久的常态。“宏观来看,这与我国休假制度密切相关,目前长途旅行必须依赖公共假日,这为交通串游式旅行提供了制度性基础。”

“此外,我国旅游业态正处于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转变过程中,尽管今年的数据显示长途和短途的用车量在增加,但是我们很难由此判断说游客更倾向于深度游了。我们可以认为现在人们更追求交通出行的速度和舒适度的平衡,而这恰恰是从观光需求到休闲需求进阶过程中一个常见状态。” 魏翔说,如果有一天休闲度假游开始井喷式发展,成为人们常态化需求时,“串游”这种需求可能反而会下降。

魏翔同时表示,当前的飞机+高铁+自驾的旅行方式也为县域、城乡之间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机会;同时也会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基础建设,比如京津冀区域内新的高铁建设也越来越强调飞机、高铁、城铁各个站点的集聚和立体化,而目前旅行市场出现的飞机、高铁、自驾等交通串联形式,为未来的城市更新和交通建设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

年轻人搭帐篷过夜,“整顿酒店业”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酒店价格暴涨,一些酒店房间价格比平时贵出10倍甚至更多。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9.7%的消费者认为“无法接受,商家这是趁火打劫”,44%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涨幅过于离谱”。

不过,这届游客也没“惯着”众多涨价的酒店,假期期间,多地网友晒出当地游客路边搭帐篷过夜的视频。

网络视频截图

相关信息显示,在湖北武汉龟山脚下,众多游客在路边、公园搭起成排帐篷。有游客表示,“买个帐篷才100多,住个酒店却要1000多,晚上就几个小时而已,没必要花冤枉钱!”

在青海大柴旦,很多游客直接把车当“移动旅馆”,带着锅碗瓢盆吃住都在车里,还有人直接在戈壁滩搭帐篷露营。

“今年假期游许多地方景区白天人潮汹涌,而当地酒店晚上却大量空置,但是公园、路边却支满了帐篷,这种现象此前确实不常见,说明现在年轻一代游客正在对旅游品质进行重新定义,他们不再追求‘到此一游’,而是注重旅行的实际体验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波对观察者网表示。

张波认为,旅行过程中,面对贵得离谱的酒店,搭帐篷过夜无疑对酒店坐地起价的“反抗”。从经济层面来看,人们选择搭帐篷而非住酒店,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成本的考量。但这种理性的消费选择,也体现了人们对旅游的巧妙规划,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目的地街头搭帐篷过夜远比住高价酒店更让人记忆深刻,毕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假期,才能真正获得旅行的快乐。” 张波说,当然,从行业层面来看,年轻人搭帐篷过夜的现象也给酒店住宿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面对长假如何调整经营策略、如何在消费趋势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等。年轻人 “整顿酒店行业”的行为,或许将成为酒店行业变革的催化剂,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跨境支付火热,国庆消费的新亮点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假期期间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415.52亿笔,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增加95.23亿笔;处理支付交易金额13.26万亿元,较去年国庆节假期增加1.86万亿元。

其中,游客跨境支付的火热成为双节长假的亮点。在出境游带动跨境支付笔数增长的同时,免签政策、退税便利以及移动支付服务,让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开启了中国游。

随着我国免签、退税等功能不断优化升级,从“扫一下”到“碰一下”,移动支付成为来华外籍游客深度体验中国的新工具。

北京商报

支付宝数据显示,今年假期前5天,全球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 40%,外国游客使用“支付宝碰一下”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其中,餐饮、旅游、线下零售、交通出行是入境游客热门消费的行业。

入境游客用支付宝在零售品牌支付的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国际游客来华最爱用手机“买买买”的城市前10名分别是广州、上海、深圳、北京、金华、珠海、佛山、杭州、苏州、东莞。

此外,假期前5日,微信小程序日均访问的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跨境支付笔数同比上升21%。此前暑期的数据显示,境外用户通过国际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在中国境内进行消费笔数对比去年大幅增长,重庆、成都消费笔数对比去年翻了一番。

同时,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的对华免签政策影响,微信支付在韩国的交易笔数增长46%,在新加坡交易笔数增长32%。在马来西亚,通过当地支付网络PayNet完成的微信支付笔数、金额双双同比增长超3倍。在日本,微信支付同比增幅超过25%,新西兰的微信支付笔数同比增长131%,意大利同比翻了一番。

微信小程序在旅游业、餐饮行业交易笔数分别同比增长超50%、30%。中国游客通过境外中小商户小程序的日均交易金额规模,同比增长超70%。

支付宝数据显示,每2个出境游客中,就有1个在用支付宝。中国游客出国使用支付宝消费总金额排名TOP 5的国家依次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而消费金额增速最快的“黑马国家”榜单中,希腊、老挝、尼泊尔、葡萄牙、土耳其跃居前五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