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如何破解充电难

新民晚报
Oct 10
充电桩一应俱,并全配备灭火设备 季晟祯 摄
小区公共充电桩

普陀区桃浦镇迎春苑的居民曾向“新民帮侬忙”多次反映,在这个1998年建成的老旧小区内,1024户居民共用192个“流动车位”。近年来,由于不少住户都添置了新能源汽车,“加桩难”“充电难”问题日益凸显,而由此引发的私拉乱接、飞线充电等乱象更是屡禁不绝,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新问题中的“老大难”是否有解决之道?记者在现场调查中了解到,一份《指引》的出台,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

先天不足

矛盾重重

迎春苑的“充电之痛”,是无数老旧小区的缩影。迎春苑建于1998年,现有1024户居民。它的“先天不足”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后被无限放大:最窄道路仅容一辆车通行,192个车位全是“见缝插针”的流动位,个人装桩的条件就不存在;小区原有电路老化,电容负荷早已饱和,电力公司上门勘察后只能摇头;更棘手的是,小区新能源车从2020年的不足20辆增至50余辆,“一桩难求”导致私拉电线、车位纠纷等投诉居高不下。

“不是不想装,是处处碰壁!”车主陈女士曾试着申请,跑了电力公司、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四趟,都卡在“没有固定车位证明”上;后来呼吁装公共充电桩,又被一连串问题难倒:公共车位装了桩会不会变成个人“专属位”?电路过载起火谁负责?电费收益怎么分?迎春苑党总支书记葛霞芳当时对“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筹莫展。

各方“各有顾虑”:“万一同意装了,电路跳闸全小区有意见,出了火灾物业担不起责任”,面对居民申请物业只能连连摆手;业委会曾组织过三次讨论,结果支持的车主说“方便大家”,反对的居民怕“占空间、不安全”,吵到最后没个结果,“没有明确规则,连‘怎么表决’都不知道”。桃浦镇司法所介入调研后,将这些难题归为三点:产权堵点(无固定车位难私装)、权责堵点(各方怕担责推诿)、流程堵点(多部门审批无指引)——而解开这些“死结”的钥匙,正是普陀区新出台的《居民社区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软法指引》(后简称《指引》)。

指引出台

破解三难

今年5月,随着迎春苑综合修缮工程竣工,道路拓宽后新增50余个地面车位,装桩的物理空间有了,但“怎么装、谁来管、出问题找谁”的疑问仍悬在居民心头。在桃浦镇牵头下,迎春苑小区“充电桩项目协调专班”正式成立,“前置化解纠纷”成了头等大事。此时,《指引》的出台,恰好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标准答案”。

这部《指引》虽无强制力,却像一套清晰的“操作手册”,将迎春苑的破局经验提炼为三大“标准化模块”:

● 定框架,破解“权责推诿”

针对“物业怕担责、业委会无抓手”,《指引》构建起“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第三方企业”四级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清单”:居委会负责统筹资源、协调矛盾;业委会依法组织业主表决,管理充电收益;物业承担日常巡查、秩序维护;第三方企业负责设备建设、安全运维。“现在‘各司其职’,谁该做什么、出了问题找谁,一目了然。”葛霞芳举例充电桩显示屏故障,居民找物业,物业当天就联系第三方企业维修,维修进度还在业主群公示,“环节透明,猜忌自然少了”。

● 明规则,化解“利益矛盾”

“装公共充电桩,也得尊重不充电居民的意见。”《指引》设计的“分级表决”机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了实处。按照《指引》规定:像“成立充电桩工作小组”这类程序性事项,只需“参与业主占总数2/3以上、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1/2以上”即可通过,保证项目高效启动;而涉及“改建公共车位”“确定服务费分成”等核心利益的事项,必须满足“参与业主占总数2/3以上、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3/4以上”。正是这套规则,让迎春苑的业主大会顺利通过方案。葛霞芳回忆,最终业主大会以“参与业主占总数92%、同意业主占参与人数88%”的高票通过。

● 梳流程,打通“审批迷宫”

针对居民“跑断腿仍办不成事”的困境,《指引》详细列出了装桩的全流程指引:从“业主表决”到“电力接入”,再到“消防验收”,每个环节需要找哪个部门、准备哪些材料、多久能办结,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前不知道找谁,现在照着《指引》走,第三方企业会统一向供电公司申请专线接入,居民不用自己跑部门。”车主冯先生说,小区装桩时,从提交申请到通电,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要是没有《指引》,估计还得拖半年”。

“充电桩选址扰民怎么办?”“消防安全又该如何解决?”面对质疑声,《指引》考虑到了具体“细节”:充电桩旁必须配备灭火设备,选址要避开居民窗户(减少噪声影响),甚至连“充电车位怎么划线”都有建议。“这些细节不是凭空想的,是《指引》帮我们提前想到了可能的矛盾。”业委会主任黄志毅说,小区充电桩最终选在东西两区边缘,既方便车主进出,又不影响居民休息,“都是照着《指引》建议优化的”。记者走进迎春苑,看到在一排崭新的充电桩旁边都配备了灭火设备。

既解决装

又负责管

近日,在各方努力下,迎春苑12个公共充电桩正式投入使用,但葛霞芳和居民们都清楚:“加桩只是第一步,管得好、用得久,才算真解决问题。”而《指引》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后续的长效管理中——它不仅告诉小区“怎么装”,更指导着大家“怎么管”。

按照《指引》中“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排查隐患”的要求,物业制定了“日巡”制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业主群上报。针对“燃油车占位”,小区采取“先到先得、物业引导”的柔性治理,物业在必要时会协助联系车主,并倡导业主错时停车。“虽然要轮流充电,但比起开车去小区外找充电桩要省心省力多了。1度电1.25元,比外面省一半还安全。”车主冯先生高兴地说道。

“充电收益需公开透明,兼顾公共利益”,依照《指引》要求,迎春苑制定了清晰的价格机制:每度电1.25元,其中0.1元划入业委会公共收益账户(按约定50%补充维修基金,专款专用),0.2元用于物业巡查及保洁成本。“没充电的居民也能受益,大家才会真心支持。”黄志毅表示。

同为老旧小区的雪松苑,仅用3个月就安装了155个充电桩,规模是迎春苑的12倍。目前,《指引》又被细化成“11个标准节点操作模板”,从“业主表决”到“设备验收”逐一明确,让其他小区“照着做就能成”。

“以前觉得老小区装充电桩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有了《指引》,我们也敢尝试了。”一位其他小区的业委会成员说,他们正组织业主讨论,“流程清晰、规则公平,居民的顾虑少了很多”。

本报记者 季晟祯 王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