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式创新力,正在驱动中国咖啡的“大航海时代”

财经无忌
Oct 10

生椰拿铁、冰吸生椰拿铁、橙C美式……终于被盖上了“瑞幸首创”的章,瑞幸生椰拿铁也被认证2024年在同类饮品中“全球销量第一”。近期,瑞幸咖啡获得独立第三方机构一系列“首创认证”,引发行业关注,让以往习惯于相互“借鉴”的饮品赛道,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专利归属”。

咖啡,这一全球流行数百年的饮品,之前几乎固化成意式浓缩、美式、拿铁几样经典范式。直到碰到创新迸发的中国,自瑞幸开始,终于被玩出了花样,发展出新的支线,并以超级大单品推动了关联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如果这是一场消费领域的竞争,那么,中国咖啡用创新的口味、便捷的模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弯道超车。瑞幸引领了中国现制咖啡的创新,而中国则引领了全世界的咖啡创新。

日渐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市场,也让全球咖啡业界不得不重视中国。2024年,咖啡界权威赛事ICT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首次登陆中国内地。2025年,“咖啡生豆大赛的奥林匹克” CoE(即Cup of Excellence“卓越杯”)首次进入中国云南,瑞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所以,凭什么是瑞幸?如果一次创新靠运气,那么几乎每年都会有的爆品、新品靠的又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企业紧锣密鼓出海的当下,“瑞幸创新力”以及催生的中国咖啡文化,能逆袭到海外吗?

瑞幸产品的原创性突破,始于生椰拿铁。

2021年4月,瑞幸鬼斧神工地推出了生椰拿铁。首次采用植物基椰浆,没有牛奶。生椰乳+咖啡液的组合,让当时很多人觉得“大胆”,超出意料之外。但如今回看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椰汁相关产品在国内一直很受欢迎,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因此这一组合也被称为“中式”拿铁。

当时的难点在于,瑞幸需要通过技术把“生椰”的香味锁住,使其和咖啡充分融合,以及测验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用量椰浆产生的口味效果。据说,瑞幸和合作伙伴历经一年余时间研究改进,采用冷压榨生椰浆,避免常规高温处理导致的香气和营养损失,最终打造出新鲜天然、层次丰富、清爽不腻的独特口感。

生椰拿铁上市后全网爆红,经常被抢到断货,被网友戏称为“瑞幸断货王”。当年6月30日,在瑞幸仅有5200家门店的情况下,生椰系列产品单月销量就超过1000万杯。

不论是不是咖啡原教旨主义者,都得承认,生椰拿铁之于咖啡行业的开创性。以至于有媒体调侃,21世纪中国饮品界有两大发明,一个是台湾省的珍珠奶茶,另一个就是生椰拿铁。从同质化到个性化,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创新,生椰拿铁改变了中国咖啡产业和咖啡消费的走向。甚至可以说,它开启了中国特色的“咖啡主义”。

此后全国模仿,网红变经典,生椰拿铁成了咖啡馆的标配,瑞幸的原料、配方、口味也成了定义该品类的黄金标准。至今年3月,瑞幸生椰拿铁四年累计售出13亿杯,到9月份,累计销量又超过17亿杯。这款经典产品始终保持了强劲势能。市场强需求,加上饮品行业围绕“生椰”展开的一系列微创新,一度导致椰子价格上涨。有数据显示,2021 年,海南椰子的收购价只有2 元一颗;到了 2022 年,同样品质的椰子,可以卖到6.5元。瑞幸催生的还有技术更先进的椰浆B端企业。这就是一个超级大单品带来的产业红利。

到了2022年,瑞幸咖啡用同样的套路开辟了“果咖”,推出橙C美式。将清爽甘甜的橙汁和醇苦的咖啡液——两种反差强烈的原料混合,带给很多人全新的咖啡体验。对一部分人来说,橙C美式的确没有像生椰拿铁那么好入口。但这款产品喜欢的人却是很喜欢,逐渐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拥趸。到今年二季度,橙C美式累计销量突破3.5亿杯。此后柚C美式、柠C美式等一系列“0脂、真果汁、低负担”的产品均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生椰拿铁和橙C美式,两个最早期的首创新品案例,凸显了瑞幸作为行业新兴咖啡品牌的创新活力和前卫大胆的突破性,也奠定了瑞幸作为中国咖啡行业发展、咖啡消费趋势引领者的角色。

2020年,瑞幸推出77款新品。202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3款,2022年则推出了140款新品,2023年102款,2024年119款。期间诞生过厚乳拿铁、丝绒拿铁、酱香拿铁、生酪拿铁、椰云拿铁、小黄油拿铁、马斯卡彭芝士拿铁、轻轻茉莉·轻乳茶等一大批超级爆款。

爆款数量的背后,瑞幸显然已经不是靠运气。与之一起壮大的还有瑞幸的研发团队,以及他们逐渐形成的创新方法论:“产品数字化”研发机制——瑞幸想要把“创新活力”常态化,找到洞察用户消费趋势的密码。用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产品线负责人周伟明的话就是,“我们不相信碰巧,更相信数据。”

据悉,瑞幸研发团队会将各种原料和口味数字化,量化追踪饮品的流行趋势。比如,他们不用“香”、“甜”这样的文字来表述风味,而全部改成具体指代的数字。在后期研发时,产品开发人员通过对数据的把控得出无数种产品组合,最终再通过原料进行实际风味测试。这也是为何瑞幸能快速推出新品的原因。

同时,每年百款以上的新品反馈,又能帮助瑞幸进一步校准对市场与口味的把握,丰富其数据库,以此探索更多爆款。基于数字化研发爆款的逻辑,瑞幸每一款新品的孵化都要历经5大数字化流程部门,包括产品研究、规划、研发、优化及体验等。通过每个环节的科学分析和紧跟市场动态的快速反应、数据积累,瑞幸得以保证新品的成功率。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瑞幸上线一个新品,动辄几十甚至上百次的配方更改,南北多个城市的上千名消费者测评,甚至某两年测试了6000多款原料,整体产品从实验到上市通过比率1.2%,等等,已经是常态。

事实上,如此数字化的创新模式和口味验证,完全改变了以往咖啡馆、咖啡师靠玄之又玄的故事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套路。瑞幸,试图取得大多数人的口味公约数。

除了数字化创新机制,近几年,瑞幸还在疯狂加大更后端的供应链建设。供应链,是支撑柔性创新、和新品规模化的基础设施。今年6月,瑞幸第五座工厂在厦门动工,这座中国单体最大咖啡烘焙工厂,未来将与昆山、屏南、青岛基地形成年产能15.5万吨的咖啡烘焙网络,再次升级瑞幸的供应链效率。

此外,针对核心原料,瑞幸还进行了上游原产地的锁定。在巴西、埃塞俄比亚建立阿拉比卡咖啡豆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瑞幸专属生椰岛,在广西横州建立茉莉花专属产区,保证高品质原料的规模化供应。就在9月初,瑞幸还首次推出“就喝原产地节”,通过阿克苏苹果拿铁、轻咖柠檬茶、琯溪蜜柚拿铁等与更多原料产地建立联系。

其中,印尼专属生椰岛的建立,将瑞幸生椰拿铁的品质控制延伸到椰子种植源头,在“首创”之外,为瑞幸生椰拿铁贴上了“原产地级”的品质标签。这使得其他品牌无论如何跟随、模仿,都只能向瑞幸看齐。

从某种角度讲,瑞幸的创新力还得益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和基建优势:从茶叶到水果,种类繁多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超级高效的供应链能力、物流优势,互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的赋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到瑞幸对这些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在已经足够方便的手机点单环节,瑞幸还引入了DeepSeek和豆包大模型,上线Ai智能体,仅仅为了让用户动动嘴就能点单,还能个性化推荐。

这就类似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所说的“涌现”理论,各种创新因素的耦合,“涌现”更加意想不到的“创新结果”。所以,诞生于中国,瑞幸的创新力不是偶然,既是瑞幸自身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在咖啡行业的生动展现。

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和创新生态都有了,坚实的供应链基础也具备,更值得探讨的是,瑞幸咖啡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未来的想象力是什么?

首先,在中国市场,一个对所有咖啡品牌致命的吸引力,莫过于探索“无限可能性”。

此前,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周伟明很好诠释了这个问题。瑞幸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做新品研发?周伟明认为,这与瑞幸对于中国人消费咖啡的愿景息息相关。在他看来,欧美的咖啡文化已经形成,饮用不含奶的黑咖啡是主流。然而中国的咖啡消费偏好,还远远没有定论,只有靠不断研发新品,才能探索出中国消费者咖啡品味的边界。

如果参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此前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无疑是缓慢的。咖啡文化、咖啡品类和口味的定义权,掌握在“天然”喝咖啡的西方人手中,脱离那些刻板的“定义”和标准,就会被嘲讽为不伦不类,这抑制了咖啡的“扩圈”。

很多人可能忘了,瑞幸刚起步的时候,即便咖啡豆种类、品质,产品类型和海外品牌一致,依然被很多人调侃为“刷锅水”。那时候,中产阶级的“洋品牌情结”还在。

但时移世易,中国咖啡的创新,随后就和中国年轻一代的天然自信“恰逢”在一起,共振在一起。加上近几年,消费市场也从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年轻人爱喝什么,才能决定咖啡品牌的创新方向。越来越多消费者回归“产品”本身,追求高品质,但不会为品牌光环和过高溢价买单。市场的变化与瑞幸的创新互为因果,瑞幸的品质、格调促成了中国咖啡自信,创新活力甚至倒逼海外品牌改变僵化的菜单。

中国咖啡品牌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未来可预见的将是逐年提升的人均咖啡杯量,以及咖啡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乃至乡镇的蔓延。对此,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曾表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只喝10杯咖啡,而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能达到100-200杯。中国咖啡业进入了快车道,我们完全有机会可以看到未来10年的增长。”

其次,至于海外市场,人们关心的是,中国咖啡能否像其他中国科技产品一样,完成对咖啡大国的逆袭?

今年我们看到瑞幸有了新的动作。根据第二季度财报,瑞幸国际市场门店总数达到 89 家,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上半年还有两家门店在美国纽约试营业——这一进军北美的动作,引发海外媒体广泛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带着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创意饮品,和高效的手机点单系统、游戏化的应用程序、令人上瘾的优惠券、未来零售模式,“瑞幸的到来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挑战。”

瑞幸在财报中未透露任何销量数据,甚至谦虚地表态,瑞幸当前海外拓展仍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因此战略上将稳扎稳打。但套用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名言,瑞幸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咖啡的一大步。25年前,美国品牌告诉中国人什么叫咖啡;25年后,中国品牌要为美国咖啡文化注入“新活力”。

“跟别的店不一样,很酷,也很时尚”,“我从来没试过菠萝冰萃,意料之外的好喝”,一些美国年轻人的反馈侧面反映出,瑞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鲜的咖啡产品和服务体验,就连店门口的蓝色鹿头都是罕见的咖啡品牌配色,尤其在充满老旧气息的咖啡馆中间。

如同新能源汽车,随着万吨巨轮,迎来了空前的中国品牌大航海时代。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的创新咖啡文化、数字化的消费模式,也可以跨越大西洋、太平洋,逆袭到所谓“咖啡文化”的源头,让大洋彼岸的年轻人产生奇妙的共鸣。

谁也不敢说,中国的生椰拿铁,不会像意大利的Espresso、卡布奇诺,美国的美式咖啡一样,成为咖啡拼图中的重要一块。

生椰拿铁的传奇,还没结束。而下一步,也许瑞幸的研发团队已经在琢磨,美国有什么神奇的水果,可以装进中国的咖啡杯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