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出海中东,如何破局?

财中社
Oct 13

  中国光伏正从国内的激烈内卷漂洋过海,奔赴中东寻找“蓝海”。然而,当276GW产能在沙漠上铺开,这场海外狂飙或正在复制国内的过剩与竞争,蓝海或将再次被染成红色。

  中东光伏建厂潮

  近半年,中国光伏出海潮正从东南亚转向中东。沙特、阿联酋、土耳其成为最新焦点

  9月24日,鸿钧新能源与沙特伙伴签约,启动6GW高效异质结组件基地建设。该企业以异质结电池及组件为主业,格力集团为其股东之一。此前,它已在珠海、启东布局,此次项目是其首个海外工厂,也是中东首个异质结组件项目。

  2025年以来,《财中社》不完全统计,至少15家中国光伏企业公布海外建厂计划,投资总额超204亿元。中东及周边地区成为重点目标,硅片、电池及组件规划产能高达116.6GW,硅料产能27万吨,远超区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出海主力并非一线龙头,而是红太阳新能源、和光同程等中小企业;头部厂商中,仅晶澳科技(002459.SZ)新增项目。

  辅产业链集体出击

  光伏辅产业链也卷入中东热潮。继2024年三家支架制造商落户沙特,2025年又有四家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进军中东,其中三家选址埃及,新增产能268万吨。

  这背后,则缘于国内光伏玻璃自7月起减产30%,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出海几乎成为求生路径。然而,当本就有限的区域需求被密集布局透支,中东市场极可能提前步入过剩局面。

  土耳其则成为另一极。正泰新能在当地原有1GW组件厂,如今再投7亿美元建设5GW一体化工厂,涵盖硅片、电池与组件,预计26个月建成钧达股份(002865.SZ)也选择落地于此。该项目或将使土耳其成为中东少数具备光伏全产业链的国家。

  央企巨头强势布局

  与民企竞逐不同,央企凭借资源与工程优势正在主导高端项目。

  2025年9月,中国电建(601669.SH)签下沙特阿菲夫1号和2号光伏项目,总装机4GW,金额117.19亿元,工期26个月。同月,中国能建(601868)获得2GW EPC总包合同,总额8.31亿美元,涵盖风光一体化项目。

  伊朗7GW组件采购协议则创下该国纪录,资金由国家发展基金支持,助力其2030年30GW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光伏占比超八成。

  中东对央企的吸引力由来已久。2023年,中国电建已参与沙特多个光伏EPC项目,累计装机超2GW;2024年起,中国能建承建阿联酋储能结合光伏项目,总容量超1.5GW。

  这些项目标志着央企正从电站建设延伸至全产业链布局,尝试在当地建立长期运营能力与定价权。

  中东吸引力:政策、区位与战略

  中东为何成为中国光伏出海新热土?

  首先是能源转型需求强烈。沙特计划到2030年实现40GW光伏装机。国际能源署预计,2035年,中东和北非太阳能发电量将较2023年增长15倍,占区域发电增量的一半。

  其次,当地政府普遍推动产能本土化,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为外资落地铺平道路。

  同时,中东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地理优势突出。通过当地生产,中国企业可绕开欧美关税壁垒。正泰新能表示,其土耳其新厂80%产能将面向美国、南欧及中东市场。亚玛顿(002623.SZ)在阿联酋建设的50万吨光伏玻璃生产线,也计划辐射欧美与南亚。

  但在政策红利的吸引下,这片热土的门槛正在迅速抬高。

  玩家涌入竞争加剧

  中东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独角戏。

  日企Nippon Energy在迪拜规划组件产线,TOYO Solar在埃塞俄比亚布局电池片项目。2025年上半年,非中资企业在中东非洲扩产达52GW。

  印度也在加速构建本土光伏产业,规划产能141.88GW,覆盖硅片到组件全链条。

  竞争最直观的战场出现在科威特。其500MW太阳能项目短名单中,晶科能源(688223)与中环新能源(01735)领衔的联合体,与沙特ACWA Power、法国EDF、TotalEnergies及阿联酋Masdar同台竞标。该项目位于Shagaya园区,预计2026年投产,将成为“科威特愿景2035”的重点工程之一。

  内卷外溢风险隐忧

  在狂热扩张之下,风险的阴影正在聚拢。

  中东光伏规划产能高达276.6GW,远超当地需求;玻璃产能268万吨亦难以消化。业内流传着一句话——“中国人卷中国人”。全球光伏产业链高度集中在中国企业之手,海外建厂并未改变内卷逻辑,只是将价格战移植到了沙漠之中。

  国内上半年光伏上市公司普遍亏损,抢装潮过后产能过剩依旧。

  东南亚的教训仍历历在目:为规避关税,大量企业迁厂东南亚,却被美国以“反规避”与“双反”名义制裁,产能受创。

  如果中东扎堆成势,美国或再度重演旧招——中东出海,可能并非突围,只是另一轮过剩的地理转移。

  破局之道:从拼量到拼价值

  行业呼唤新逻辑,唯有跳出“产能救命”惯性,才可能真正破局。

  有业内建议,应建立海外建厂备案与评估机制,防止内卷外溢。企业需摒弃“以量取胜”的路径依赖,转向高价值、高技术的竞争。

  TCL中环(002129)早在2019年便与法国道达尔旗下MAXEON合作,打造全球制造与销售网络,跳出了拼产能的怪圈。中环新能源近期在摩洛哥获得7.63MW高适应性组件订单,也显示出技术与产品力的回报。

  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中东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如果继续以低价扩产换增长,这片沙漠也终将被产能和价格战淹没。唯有国家引导与企业创新并行,从成本导向转为价值驱动,中国光伏的出海才有可能驶向深蓝,而非在下一片红海中挣扎。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