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300亿欧元订单!阿斯麦剑指2030!

格隆汇
Oct 16

全球AI基建单年砸下3500亿美元,比阿波罗计划总投入还疯狂!

而这场算力狂欢的“幕后操盘手”——阿斯麦(ASML,正手握近300亿欧元积压订单(相当于2025年全年营收的92.3%),高调喊出2030年营收冲刺600亿欧元的目标。

可诡异的是,2025年Q3它却交出“营收不及预期”的成绩单,75.2亿欧元的销售额比市场预估少了2.7亿。这究竟是AI需求退烧的预警,还是技术迭代期的短暂阵痛?

作为全球唯一能造出EUV光刻机的企业,它垄断着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入场券”,这场关乎全球半导体格局的豪赌,阿斯麦真能赢吗?

回溯到2023年初,当市场还在半导体周期底部徘徊时,格隆汇研究院就精准嗅到了阿斯麦的机会——AI驱动的制程迭代,必然会引爆先进光刻设备需求。

如今随着其股价稳步攀升,积压订单规模创下新高,当初的判断正一步步被市场验证。

在半导体行业,阿斯麦就是“不可替代”的代名词。没有它的EUV光刻机,台积电三星的3纳米AI芯片就是空中楼阁;全球每一部高端手机、每一台AI服务器,背后都离不开它的设备支持。可以说,阿斯麦的交付节奏,直接决定了全球AI算力扩张的速度。

01

Q3财报拆解:

表面“踩线”,实则藏着增长底气

阿斯麦2025年Q3的财报,乍看像“翻车”,实则是一场“结构性胜利”:

营收75.2亿欧元,看似不及预期实则结构优化**:虽然比市场预估的77.9亿少了2.7亿,但EUV系统销售额占比高达37.5%,延续了“先进制程优先”的健康趋势。非EUV业务的波动,主要是中国前期订单消化完毕,属于理性回归,完全在预期之内;

EPS超预期,盈利能力亮瞎眼:调整后每股收益5.49欧元,比市场预期多赚0.12欧元;净利润21.3亿欧元,净利率飙至28.3%。这背后是高毛利的EUV设备和装机管理服务在“扛大旗”,成功对冲了DUV业务的短期波动;

订单暴涨105%,未来增长被提前锁定:Q3净系统订单54亿欧元,同比直接翻倍还多!其中EUV订单占比66.7%,客户疯抢先进设备的热情根本挡不住。按照这个节奏,年底积压订单将稳稳站上300亿欧元,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明年的大部分营收。

早在2023年初,我们就判断阿斯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垄断+需求绑定”,如今这波订单爆发,正是对这个逻辑的最好印证。

02

三大“杀手锏”:

阿斯麦的垄断地位有多牢?

在半导体设备行业,阿斯麦的护城河深到对手望尘莫及,核心靠的是这三张王牌:

1. 技术独一份,别人根本学不会:作为全球唯一能量产EUV光刻机的企业,它的技术壁垒堪称“史诗级”。单台EUV光刻机包含10万多个零件,需要全球超500家供应商协同制造,研发投入常年占营收15%以上。更关键的是,最新的High-NAEUV技术成熟度超预期,光源可用率追平初代产品,解决了早期的技术痛点,成为3纳米及以下制程的唯一解决方案;

2. 客户离不开,形成“成瘾性”绑定:AI芯片、高端内存的制程迭代,对EUV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逻辑芯片客户不断增加EUV光刻层数,就连DRAM从6F²转向4F²架构后,对EUV的需求反而涨了——毕竟要在更小的空间里塞更多晶体管,只能靠更先进的光刻技术。客户为了保障产能,只能提前抢订设备,形成稳定的需求闭环;

3. 生态提前卡位,把对手挡在门外:阿斯麦不只是卖设备,还深度参与客户的先进制程研发。通过领投AI公司Mistral,它把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自身产品,打造“硬件+软件+AI”的综合能力;同时和全球顶尖晶圆厂共建研发实验室,让自己的设备和客户的制程深度绑定,竞争对手想插一脚都难。

03

未来两张王牌:

High-NA+3D集成,打开增长天花板

阿斯麦的野心远不止当下的垄断,它早已布局好未来的增长曲线:

1. High-NAEUV:2030年的核心增长引擎:首台High-NA设备EXE:5200已经完成客户现场验证,累计运行超30万片晶圆,SK海力士都已经接收首台设备了。按照节奏,2026年下半年就会迎来大规模订单,2028年后进入量产交付期,到时候每台设备售价可能突破3亿欧元,成为营收增长的“超级引擎”;

2. 3D集成:开辟第二增长曲线:Q3阿斯麦成功交付首台3D集成产品XT:260,专门用于先进封装。这台设备能让产能提升4倍,还能实现近零水耗,现在已经有不少客户排队下单。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先进封装是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XT:260的推出,让阿斯麦从“芯片制造设备商”升级为“先进封装解决方案提供商”,打开了全新的市场空间。

我们在2025年初就预判,这两大技术将成为阿斯麦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如今随着技术落地超预期,这个判断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04

600亿营收目标:

画饼还是稳了?

阿斯麦喊出的2030年营收目标(440-600亿欧元),看似宏大,实则路径清晰:

短期(2026年):靠Low-NAEUV放量对冲DUV的理性回归,目标营收不低于2025年。到时候EUV营收占比会从28%提升到35%以上,成为短期增长的“压舱石”;

中期(2027-2029年):High-NAEUV进入批量交付期,3D集成业务也开始贡献规模营收。AI芯片产能扩张会持续带动EUV需求,积压订单会不断转化为实际营收,增速有望重回双位数;

长期(2030年):High-NAEUV成为主流设备,3D集成业务跻身核心板块,再加上高毛利的装机管理服务,冲刺600亿欧元营收上限完全有可能,毛利率也能稳定在56%-60%的高位。

虽然现在阿斯麦的自由现金流有波动,但这是为了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的战略性投入,就像当年亚马逊布局AWS一样,短期的“烧钱”是为了长期的“印钞”。

05

盯紧三个信号,

判断阿斯麦能否兑现承诺

想知道阿斯麦的600亿营收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要看这三个核心节点:

1. 2025年Q4营收能否达标:如果能完成92-98亿欧元的目标,不仅能为全年业绩兜底,还能验证产能释放的有效性;

2. High-NA订单何时爆发:2026年下半年能不能迎来大规模High-NA订单,直接决定了中期增长动能;

3. 中国市场能否回暖:DUV业务在2026年Q1后能不能回归常态,避免对整体营收造成持续拖累。

如果这三个信号都向好,阿斯麦的目标大概率能实现。而在它的增长背后,A股市场中为其提供核心零部件、配套材料的企业,也有望吃到产业链红利。

想知道阿斯麦的订单会带动哪些细分赛道?

想实时跟踪High-NA技术的最新进展?

想提前锁定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投资机会?

扫码关注格隆汇研究院,我们会通过“订单跟踪+技术拆解+估值建模”的全方位体系,帮你穿透市场波动,精准把握这场半导体革命中的投资良机!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