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智合港股IPO:无“造血”能力累计净亏损4.4亿元 营运高度依赖股权融资 “天量”赎回悬顶资产负债率畸高

新浪证券
Oct 13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9月26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艾智合”)首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根据18C章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冲刺“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中金公司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优艾智合计划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1)持续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并提升相关研发能力;(2)多功能中心的建设及升级;(3)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及加强市场参与度;(4)选择性地寻求国内外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的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机会;(5)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近年来,优艾智合的收入快速增长,但深陷持续亏损泥潭。特别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27.56%,亏损同比扩大96.12%,近乎翻了一番。

  财务状况方面,优艾智合主营业务尚未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运营仍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支持,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所用现金累计净流出4.5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77亿元,与此同时银行贷款高达1.9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86.98%,现金储备已无法覆盖有息短债。

  更严峻的是,优艾智合的净资产为-15.43亿元,主要系赎回负债激增至16.31亿元,若触发赎回条款,公司极大概率面临破产风险。对优艾智合而言,上市成功与否,已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而是救命稻草。

  增收不增利 累计亏损逾4亿元

  2017年,优艾智合的核心团队在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成员皆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聚焦于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

  公司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兼CEO张朝辉,33岁,现于西安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曾入选福布斯亚洲U30精英榜;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边旭,32岁,今年9月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擅长机器人系统开发与算法设计;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具身智能工程师赵万秋,31岁,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机器人专业博士。

  股东结构方面,优艾智合的最大股东为西安优艾众合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西安优艾”),持有公司15.61%的股份;张朝辉及其一致行动人梅雪松、边旭、西安优艾共同持有公司30.24%的股份,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融资历程方面,优艾智合自2017年9月获得64万元种子轮融资以来,已完成九轮融资。2020年起,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两年内连续完成A轮、A+轮、B轮、B+轮及B++轮融资,累计金额超4亿元,投资方包括软银亚洲、IDG资本、SIG海纳亚洲、蓝驰创投、真格基金等。2025年7月,公司获松禾资本2.2亿元C+轮投资。

  截至2025年9月的股权转让,优艾智合的最新估值约为18.18亿元

  据招股书介绍,优艾智合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移动操作机器人驱动全球工业客户智能化变革,实现稳定、柔性、高效的生产。公司为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及其他制造、公用事业等众多行业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以及具备感知、移动、操作能力的多形态机器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优艾智合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排名第一,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

  近年来,优艾智合的收入逐年快速增长,却深陷持续亏损泥潭。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优艾智合的收入分别为7789.6万元、1.08亿元、2.55亿元及1.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63亿元、1.31亿元、8118.5万元及6457.2万元,累计亏损4.4亿元。

  2022及2023年,优艾智合的亏损额超过当期收入,2025年上半年亏损同比扩大96.12%

  虽然毛利率持续改善,但由于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各项营运成本高企,优艾智合依旧未能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优艾智合的期间费用分别为1.92亿元、1.74亿元、1.81亿元及1.11亿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46.24%、161.63%、70.99%及87.49%,虽整体呈下滑趋势,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销售费用分别为4919.8万元、5386.0万元、6248.7万元及3752.0万元,逐年增长;研发费用分别为8072.2万元、6742.5万元、6239.8万元及4264.2万元,连续三年下滑,于2024年被销售费用反超。

  据招股书披露,优艾智合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持续推进具身智能技术,提升相关研发能力,及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及加强市场参与度。一言以蔽之,公司未来将加大研发及营销投入,这或进一步加剧亏损风险。

  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正在进入新阶段。单一的技术优势已不足以构建持续护城河,企业需要同时在技术迭代、场景深耕、成本控制和生态建设多个维度发力。对于优艾智合而言,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将直接决定其资本市场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优艾智合的应收账款(指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也呈现一路飙升的态势。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优艾智合的应收账款从2022年末的4827.4万元攀升至1.9亿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35.15%,占用了较大一部分营运资金。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61.2天、165.9天、139.7及238.73天,回款风险较高。

  报告期内,优艾智合应收关联方款项分别为0、388.9万元、1202.2万元及1345.9万元,呈逐年升高态势,分别占当期应收款项总额的0、8.66%、8.97%及7.64%。

  天价赎回负债悬顶 财务状况堪忧

  优艾智合主营业务尚未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运营仍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支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1.73亿元、-9441.4万元、-7945.7万元及-1.06亿元,累计净流出4.53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2.06亿元、9377.4万元、1.42亿元及1.53亿元,累计净流入5.95亿元。

  经统计,优艾智合历次股权融资合计6.58亿元,但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77亿元,与此同时银行贷款高达1.95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86.98%,现金储备已无法覆盖有息短债。

  频繁的股权融资,让优艾智合积累了巨额赎回负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赎回负债高达16.31亿元,远超资产总额5.66亿元。若最终触发赎回义务,公司极大概率面临破产风险。

  同时,优艾智合资产负债率攀升至372.72%,已严重资不抵债,即使剔除赎回负债影响,其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3.34%;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别为0.3、0.2,均跌破理论安全值,流动性风险较为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优艾智合的产能利用率显著偏低,新建产线能否带来预期回报尚是未知数。

  目前,优艾智合在湖州、合肥及深圳设有三个生产设施,设计有针对各种机器人特性量身定制的生产线。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分别为1100个、500个、1200个及800个,呈波动趋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3.2%、68.8%、68.2%及69.1%,始终低于70%。

  一方面,优艾智合持续亏损且财务状况堪忧,另一方面,管理层的薪酬却在逐年攀升。

  报告期内,优艾智合董事及监事薪酬总额分别为431.4万元、564万元、670万元、303.5万元,截至2024年,执行董事张朝辉、边旭、郑昊、许瑨的薪酬均突破百万元;除张朝辉外的其余董事及监事每年享有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的股份支付。

  根据目前生效的安排,2025年,董事的薪酬总额(包括薪金、花红及津贴)估计约为506万元,较2024年增长12.44%。

  同期,优艾智合向5名最高薪酬人士(不含董事及监事)支付的薪酬总额分别为754.6万元、770.2万元、873.6万元及421.9万元,其中股份支付464.5万元、440.6万元、450.3万元及225.1万元。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优艾智合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分别为1049.8万元、1006.5万元、1019.1万元及549万元,其中董事、监事及5名最高薪酬人士的份额总计分别为51.29%、54.13%、54.21%及50.31%。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