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回港:Robotaxi“第一股”的二次资本冲锋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Oct 16

导语:在亏损与增长的交错中,这家Robotaxi“独角兽”要证明的,不只是“能跑”,还要“能赚”。

摘要:

1、业绩表现:小马智行营收高速增长,已获四城全无人驾驶许可,技术与城市落地领先同行。

2、投资方:国际机构持续加码,看好其Robotaxi商业化潜力与AI出行布局。

3、商业化风险:亏损扩大、资金压力与行业监管趋严,成为商业化落地的最大风险。

从纳斯达克到港交所“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马智行再度叩关资本市场。不到一年,小马智行+双重上市架构成型。然而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的现状,也让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梦想,直面它最关键的商业化考验。

101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小马智行(Pony AI Inc.)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并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这距离其202411月以“PONY”为代码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尚不足一年。若顺利落地,小马智行将成为少数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的自动驾驶企业。

在港股备案文件中,监管层明确要求公司须在12个月内完成上市,否则需更新备案材料;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还需通过备案管理系统上报结果。这意味着其回港计划已进入实质执行阶段。

营收大增,亏损却扩大至3.8亿

根据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总营收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75.9%,环比增长53.5%

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1090万元,同比增长157.8%,其中乘客车费收入更是同比增长超300%。截至二季度末,小马智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全无人驾驶收费许可,车辆总数突破500台,运营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Robotaxi 业务、授权与应用业务、Robotruck,其中Robotaxi是小马智行的战略核心,但其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不足一成,比如2024年,Robotaxi占总营收比例约9.7%2025年第二季度,Robotaxi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约7.08%

但光鲜的数据背后是沉重的盈利压力。二季度,小马智行净亏损达3.82亿元,同比扩大72.49%

亏损的核心原因,在于自动驾驶行业的“重投入” 属性:Q2 研发费用 3.5 亿元,同比增长 69%,主要用于第七代 Robotaxi 量产研发与研发人员薪酬提升;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 1.13 亿元,同比增长 97.3%,系为规模化部署支付的专业服务费及人员成本增加。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理财投资余额为53.56亿元,但计划在年底前将Robotaxi车队扩至1000台,资金缺口仍然明显。

小马智行的单车成本已经较前代下降70%,但仍接近 30 万元,年运营维护成本约 10 万元,设备采购、运维管理等开支将随车队规模扩张进一步攀升。

CEO 彭军曾公开表示,“千台 Robotaxi 是运营盈亏平衡点”,当前500 台的规模意味着,资金持续投入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彭军还曾表示,到20282029年,公司整体或实现集团层面的盈亏转正。

国际资本加码与空头质疑

在亏损扩大之际,小马智行却迎来国际资本的持续加码。

最新13F文件显示,二季度共有14家国际顶级机构增持小马智行股份,包括富达投资、威灵顿管理、Aspex等长线基金。

木头姐旗下ARKQ基金更在8月、9月三度买入小马智行股票,总金额超过1290万美元;同时,百年资管巨头柏基资本(Baillie Gifford)也持有超700万股,成为公司第8大股东。

两大机构曾共同重仓特斯拉,如今又押注小马智行。在看好小马智行的投资方中,普遍认为Robotaxi“AI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投资机会

此外,小马智行还成为首家且唯一一家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HXC)的 L4 级自动驾驶企业,吸引更多 ETF 基金、对冲基金配置,多家中外一线投行在其 Q2 财报后第一时间给出 “买入” 评级,认为其 “兼具技术壁垒与商业模型优势,是全球资本配置未来出行产业的重要标的”。

但有看多就有看空。

7月,美国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发布报告,质疑小马智行技术能力与数据真实性,称其“技术至少落后Waymo三年”,并引用内部员工指控其“复现Waymo算法结果错误频出”。

报告还指出,小马智行Robotaxi在中国部分城市“上车点少、等待时间长”,用户体验落后于百度Apollo和文远知行。

此外,小马智行曾在美国加州和北京亦庄出现安全事故,被监管部门暂停测试资格。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对该报告公开回应。

技术领先等于现金流安全吗?

在全球Robotaxi竞赛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萝卜快跑正形成“三强格局”。 

在国内市场,百度萝卜快跑已实现全国100% 全无人驾驶运营,车队规模约 2000 台,日均订单 1.2 万单,遥遥领先;

文远知行通过Robotaxi+Robobus + 自动驾驶环卫车” 多业务矩阵分摊成本,缩短新领域落地时间。

国际市场上,特斯拉于2025 年 月向公众开放 Robotaxi 服务,Waymo 已在美规模化落地数千台全无人驾驶车辆,全球赛道玩家均在加速跑马圈地。

但与百度、特斯拉等玩家相比,小马智行缺乏“资金靠山”,更依靠资本市场补血。港股上市,不仅是资金需求,更是战略延伸——将资本中心拉近国内业务核心区域,为后续政策协同、资源落地打通通道。 

Robotaxi的商业化仍处漫长爬坡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 年全球 Robotaxi 市场规模才有望达 666 亿美元,2035年增至3526亿美元,商业化成熟期仍需等待。 

彭军认为,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行业盈利拐点至少还要再等3

此外,政策端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此前多家宣传智驾的车型出现重大事故后,监管部门要求车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不得夸大宣传”,未来测试门槛、安全监管或进一步趋严,合规成本将持续增加。

在这个“烧钱换未来”的赛道上,技术领先只是入场券。Robotaxi 的决胜关键不在于 “谁先上市”,而在于 “谁能先跑通商业模式”,小马智行的双重上市布局,只是这场持久战的开始。

#自动驾驶 #智驾 #港股 #美股 #基金 #小马智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