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肉签”飞了?海西新药是延迟上市还是被迫中止?

智通财经
Oct 17

继今年7月首钢朗泽港股上市前夕被紧急叫停IPO后,港股市场再现“暂缓上市”案例。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10月16日晚间,在暗盘大涨25%的海西新药(02637)突然公布公告:因需要额外时间完成配发结果公告的定稿及获取监管机构批准,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将会顺延。

FINI系统落地后首只“延迟上市”股

根据此次IPO流程,海西新药于今年年10月9日-10月14日招股,其孖展认购资金达3094亿港元,超购3113倍。公司拟全球发售115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约10%,国际发售占约90%。发售价为每股发售股份69.88-86.40港元,每手50股。

海西新药本预期H股于10月17日上午九时正在联交所开始买卖,所以公司上述公告一出立马引发市场热议。

因为与此前首钢朗泽IPO紧急叫停的原因不同,海西新药是在开启暗盘交易后宣布暂缓挂牌。而海西新药也成为自2023年港交所FINI系统落地后,首只在暗盘交易后因未能刊发配发结果而延迟上市的新股公司。

在当前港股市场新股热潮之下,出现该现象极为罕见,以致于海西新药宣布暂缓上市后,市场一度传言四起。有市场消息称,某证券行高层表示,疑似其国际配售有问题,例如有投资者重复申请、没有资格申请国际配售的人参与其中。

市场存在相关传言也非空穴来风。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早此年,内地投资者一人多户现象普遍。香港本土居民身份证为9位,而内地居民的身份证是18位的,券商提交新股认购申请需上报身份证号。香港居民按9位如实上报,而内地居民因身份证位数问题,不同券商上报规则不一:有的取前9位,有的取后9位,还有的用开户注册账号或其他自定义组合,导致同一个内地居民在多个券商开户,提交新股认购申请时会被认为是不同的用户。

虽然香港证监会在今年3月发布新规,明确投资者需通过香港身份证或护照进行唯一身份识别,以确保同一投资者无法通过多个账户重复申购同一新股,但随着今年港股新股市场再度升温,个别新股出现“一手难求”现象,重复认购行为疑似再现。

事实上,此前香港公开报道称,疑似有内地投资者在香港以不同身份证明文件,如内地身份证、香港身份证或护照,在不同券商申购热门新股,包括布鲁可(00325)及蜜雪冰城(02097)等。而这些“港漂”投资人使用不同身份证明文件,在不同证券公司开户并申购新股,港交所FINI系统似乎仍难以识别其为重复认购。

不过,公司紧急发布公告似乎也是为了明确其延期上市的原因是“需额外时间完成配发结果公告定稿”,并非市场传闻中的“承配问题”。

其实从昨日海西新药暗盘表现市场也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因为在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共有66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46.7%,累计募资额达1824亿港元,同比增幅达228.1%,继续稳居全球各大交易所之首。新股热潮之下,医药新股乘着创新药牛市的东风表现亮眼。

在今年前9个月港股新股表现“Top10”中,医疗医药企业占据7席。其中,银诺医药-B(02583)、中慧生物-B(02627)、劲方医药-B(02595)、维立志博-B(09887)的暗盘涨幅分别达到274.73%、162.64%、102.16%和100.14%。反观昨日海西新药暗盘收涨仅25.12%,市值甚至未能守住“入通线”。

既然明确了暂缓上市的原因,接下来投资者关心的自然是该事件的处理情况。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新股延期上市与取消上市的暗盘处理规则完全不同:若仅是延期上市,今日已成交的暗盘订单将视为有效,按常规在L+2日完成交收,未成交订单则自动取消;只有在“取消上市”的极端情况下,暗盘交易才会全部作废。

例如,2022年10月3日百德医疗发布公告:“因需更多时间回应监管机构查询,经征询联席全球协调人,决定延迟全球发售且不按招股章程进行;已发出、可供寄发/领取或存入中央结算系统的发售股份股票,不构成有效所有权证明且视为已注销。”而当时,百德医疗就是在暗盘交易完成,大跌40%后紧急叫停上市,至今未挂牌。

这种情况便会被视作“取消上市”,进行暗盘交易无效化处理,根据规则,因该新股暗盘交易扣除的资金(包括手续费和佣金等费用)或股票一般会在取消上市后一个交易日内退回客户账户。

中规中矩的“潜力票”

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海西新药称不上绝对的“大肉”但就其基本面和估值来看,也足以称得上一只中规中矩的潜力票。

作为一家走仿创结合路线的药企,海西新药在仿制药方面,重点布局首仿药、难仿药、高仿药的研发,如MAH制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国家药品集采等。

而在创新药方面,海西新药则专注于开发具有全球市场潜力、临床需求明确的小分子创新药。据悉,海西新药的创新药管线包括1个2期临床项目、3个临床前项目,覆盖了肿瘤、眼科及呼吸系统疾病领域需求。

而在财务方面,仿创结合路线让海西新药的财报表现较多数18A企业更扎实。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主营收入分别约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和2.49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8.4%;对应期内利润分别约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和0.9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始终稳定在80%以上,业绩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同时,盈利质量也保持稳定。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在于业绩高度依赖仿制药,例如2024年仿制药收入占比高达98%。并且公司多款核心品种的集采协议将今年年底到期,面临续约降价压力。

从估值来看,此次海西新药港股IPO的PE(TTM)估值约为41倍,与A股仿制药企业58倍的平均PE估值对比并不算高,尽管在港股流动性稍弱,但考虑火热的市场以及按创新药企市销率估值法计,海西新药的PS估值也仅有13倍上下,对比同业公司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