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月内继续“扫货”银行H股

证券日报
Oct 17

  进入四季度,险资再度对银行股开启“扫货”模式。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10月10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增持641.6万股邮储银行H股。同日,中国平安旗下险企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对招商银行H股进行增持。

  今年以来,以中国平安及其旗下险企为代表的险资频繁出手增持银行H股,且呈现出选中标的后持续加仓的特点。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上市银行H股颇受险资青睐。

  持股比例持续上升

  根据披露信息,10月10日,平安人寿以每股46.44港元的均价增持招商银行H股298.9万股,斥资约1.39亿港元,增持后,平安人寿对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由16.93%上升至17%。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0月份增持招商银行H股,买入股份数为314.75万股。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中国平安持续增持招商银行H股,年内买入股份数合计约5.5亿股,持股比例由年初的5.01%上升至17%。

  除了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邮储银行H股均被中国平安增持。1月7日,中国平安增持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5%,构成举牌,其后持续加仓农业银行H股。目前中国平安对农业银行持股比例超过19%。10月10日,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H股641.6万股,斥资约3441万港元,中国平安对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已由年初的6.09%上升至17.01%。

  从买入时间点来看,中国平安增持银行股H股主要集中在今年上半年,自7月份银行板块持续调整以来,险资买入频次有所减少。此次邮储银行及招商银行H股获中国平安及其旗下公司买入,为9月份以来的首次。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7月份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调整后估值优势更加凸显,符合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对“高股息+类固收”资产的迫切需求,有助于通过长期持有获取稳定现金流以匹配负债端成本。险资具备负债久期长、资金稳定性高的特点,更偏好在估值承压时逆势买入长期基本面稳健的资产,银行股经过近期调整后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配置有望继续提升

  今年以来,受长端利率下行、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因素推动,险资持续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其中银行股等高息股标的更受险资青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其中,保险资金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超过3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加约6400亿元。

  另据中泰证券数据,险资重仓股票市值行业分布以银行板块占比最高。截至上半年末,银行板块市值占比为47.2%,显著高于第二名公用事业板块7.2%的市值占比。

  “险资持续加大对银行股等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是基于自身投资策略与当前市场环境的理性选择。”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低利率市场背景下,加之政策鼓励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推动险资逐步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银行股具有经营稳健、分红稳定的特点,能够较好满足险资对资产安全性和收益确定性的要求,有助于险资提升整体收益水平,并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杨帆进一步认为,上市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呈现回暖态势,股息派发的可持续性增强,叠加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有所缓解,因而对险资构成较强吸引力。

  “战略协同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险资对银行的战略持股可强化银保渠道联动等业务合作,实现超越单纯财务回报的长期协同效应。”薛洪言补充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